中国外汇储备迅速攀升至一万亿美元又引发国际国内热议,议论的焦点仍然是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否合理,是否太多,以及如何花的问题。想起仅仅一年前,众多知名的预测机构以十分强调的口气说,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肯定达到一万亿美元,不能不令人感叹,而目前的热议也就不会使人诧异了。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少,一般认为,大约5-6个月的进口用汇、全部短期外债偿还用汇、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外商在华已实现尚未汇出的利润、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规模等。以2005年为例,各种外汇储备的需求粗略估算只要6000-7000亿美元左右。由此看来,一万亿美元的储备规模是够大的了。
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少,不仅要看以上所列的诸项实际需求,还需要看那些潜在的需求有多大。国际国内的投机力量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汇率、经济项目差额、经济产出,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事实上,正如目前境外热钱入境豪赌人民币升值一样,资本流入的渠道也将成为中国资本外逃的途径,而且将会随着中国目前资本管制的放松而放大。
就外汇储备的性质来看,它并非央行的资产,而是中央银行对居民、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外币负债。资金所有者在决定是否让渡资金时的最终依据是对资金回报率和风险的预期。在预期资金的回报率降低或风险增大时,资金所有者可能会撤回资金。由于资金必须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才能撤出国内,资金引进国必须具备足够的外汇支付能力。在外资争相出逃时,资金引进国就可能出现外汇的流动性危机或支付危机,同时出现巨大的货币贬值压力。国家可能会动用其国际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以期维护汇率稳定。这种干预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取决于投资者发生恐慌的程度、国家外汇储备是否充足等因素。
就中国的情形而言,一旦公众和市场产生人民币贬值预期,或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或经济增长失去信心,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将会恐慌地换回这些外汇储备,如果中国央行到时拿不出这么多外汇,货币危机甚至金融危机将接踵而至。笔者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当前的经济增长环境和质量并不能保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定会实现,相反,人民币贬值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前国际投机资本之豪赌人民币升值,实际是在豪赌中国政府的行为预期而非经济的发展预期。
国际货币体系在战后基本上是以美元为中心,实际上是由黄金本位转而为美元本位。美国只要印票子,就可以在全世界买东西,因此就造成了美元不断贬值的倾向,而且贬值对美国来讲从来就是有利的,等于是欠债少还甚至是欠债不还(在美元大幅贬值状况下)。当然,美国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得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不能将美元贬值到废纸一般。美元目前与中国的对垒,实际就是美元贬值的问题还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美元贬值就同时意味着人民币升值。那为什么美元坚持不贬值而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呢?除了大国心态,更重要的是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经济利益是一方面,即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本国以弥补其巨额赤字;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利益,如果没有强势美元,也就没有强使美国。无法想象一个国家在其货币体系或其货币价值十分脆弱或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能成为一个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强国。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关键阶段,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取决于能否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是国内发展环境需要考虑的第一等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触目惊心,遭受损失最为严重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企业盈利能力低、金融体系呆坏账比例高。这一低一高其实是因果关系,当企业部门的赢利能力降低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降低、风险增大,产生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增大。我国大量的经常项目顺差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多数企业是在拼资源、拼劳力,人民币稍有升值便会压垮一大批企业,这也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方向多依赖于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利率变化而定的主要原因;而金融企业特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仍处于上坡期,呆坏账比例的大幅下降并不是自然消化的结果,银行的盈利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金融体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
由此可以看出,保持一定的甚至较多的美元储备对于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相对于常规武器,核武器的制造和维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且可以说基本用不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极大的浪费,需要核武器的原因可以用三个字来表述:“核威慑”。这是我们能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国内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样,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寡,决不能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计较,保持较多的外汇或美元储备,可以起到“美元威慑”的作用,威慑那些伺机投机中国的国际资本大鳄,威慑那些动辄以制裁相要挟的政客及国家。这是我们能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从这个角度看,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显得太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