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贝尔斯登的元老开始排挤凯恩,他们坚持公司需要一个更加负责的领导人。这种情绪在2007年夏天就已经存在了。 2007年11月底到12月初,随着贝尔斯登管理层得知今年的奖金比去年要低很多,紧张气氛四处弥漫。股票业务的负责人将这一切归罪于债券部的人。 “为什么我们要给他们奖金?”负责股票销售与交易的梅耶在一次讨论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的会议上质问道。 贝尔斯登12月20日宣布了第四季度惨淡的业绩后,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受到抵押贷款资产贬值的拖累,该公司自1923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季度赤字。债券业务以往都是收入的贡献大户,本季度则亏损了15亿美元。 第二天的午饭时分,当员工们都在为圣诞节准备时,又有坏消息传来。颇具影响力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发来邮件,他们认为总体金融形势并不乐观,并且要求立即终止之前与贝尔斯登确认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 “这种做法毫无道理。”贝尔斯登全球销售的联席负责人吉姆8226;艾根在一次仓促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说道,电话的另一头是Pimco的风险经理威廉8226;德利昂和出身于贝尔斯登的Pimco常务董事威廉8226;保尔斯。怎么能突然决定在这样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上浇一瓢冷水,而且事前毫无征兆?艾根补充道,如果Pimco打算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动,那也应该是“双方高层共同决定”。德利昂和保尔斯最终答应在2008年1月前不会有所行动,届时他们会与贝尔斯登高管们共同商议相关事宜。不过在挂上电话之前,保尔斯给出了一个严厉而又耳熟的警告:“你们应该募集股本。”aihuau.com 许多贝尔斯登的元老开始排挤凯恩,他们坚持公司需要一个更加负责的领导人。这种情绪去年夏天就已经存在了。2007年11月1日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凯恩在夏天对冲基金危机时依然经常离开去打高尔夫和桥牌的故事,文章还声称凯恩曾经吸食大麻。这使得对凯恩的不满情绪更加高涨。当天,凯恩就通过邮件告诉员工们,他“没有参与那些不正当的行为”。

施瓦茨并不愿意赶走凯恩。他带领公司经历过辉煌,而且施瓦茨相信,凯恩会自己离开。他告诉反对者:“保持镇静,一切还都在掌握之中。” 一些高管开玩笑说,他们会到42层施瓦茨的办公室静坐抗议,直到施瓦茨同意凯恩下台。 投资者们则越发变得不耐心。贝尔斯登的第四大股东布鲁斯8226;谢尔曼(私人资本管理公司CEO)也在鼓动更换CEO。 2008年1月初的一天,施瓦茨来到凯恩的办公室。他告诉老板,公司内外要求你卸任的压力太大了,是时候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