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生存方式书包网 用“经济”的眼光看人的生存方式



笔者《“经济”一词的含义》发表后,一些朋友来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故为此文以进一步展开有关分析、阐明有关论点。

 

经济一词的涵义是指人的生存方式;或者更准确地说,经济是指人在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料过程中的行为方式。

人赤条条来到世界上,生存的烦恼便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生而有着各种需要;有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规定着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

人是杂食动物,这使人具备了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的可能性。早期人类根据自然条件的不同,有的以采集植物果实为主要生存手段,这被称为“采集经济”;有的以渔猎为主要生存手段,谓之“渔猎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形成了农业经济,从而产生了农业文明;另外一些地区则形成了游猎经济。由于狩猎方法的改善,以至于可猎获的动物愈益稀少时,早期的游猎经济就过渡到游牧经济,产生了游牧文明。以打渔和海盗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民族,本质上也属于游牧文明。历史学关于“两种经济的大分工”之说,其中的“分工”一词与经济学所谈论的分工是有区别的。在后者,分工是交易的结果,而“大分工”概念仅仅揭示了生存条件和经济方式——经济种类——的比较和不同。这是需要加以区分的。

在农业经济地区,人必须依附于土地而生存——安居才能乐业。其理想状态因此为:“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而村落与村落之间,则“虽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考诸上古的实际情形:周初的农民(被称为“氓”或“野人”,但不是奴隶!)私自到处游荡是要遭查禁和下狱的。他们如果想迁徙它处,必须获得官府批准并“为之旌节而行之”,他们显然已经建立了某种原始的户籍制度。当前困扰我国的户籍制度问题,就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时产生的、同时又未能很好加以解决的矛盾的产物。商品经济则与游牧经济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而个人的迁徙自由属于游牧经济的基本生存方式,在根基上就与“天赋人权”没有关系。

两种经济的区别是根本性的。首先,早期农业采用的都是木制和石制的农具,青铜器只用于武器和礼器,这种情况在铁器出现后才有根本改变。因此这一时期的农业唯有在集体的共同劳作方式下才是可能的,故此农业文明地区形成国家的历史大大早于游牧文明地区。另外,在游牧文明地区——古希腊、古罗马等,他们的“神”大都邪淫、妒嫉、自私且好勇斗狠。注意到神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好理解的了。苏格拉底把自己的哲学追求设定为“绝对的善”,他因此决定为希腊人引入在道德上合乎这种善的理想的神。“引诱年轻人不信神”,因此成为处死苏格拉底的罪名之一。

而在一切农业文明中,神都是母亲。神是慷慨给予的,善良而威严——“天地之大德曰生”;并且祭神活动还是农业生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祭司阶级因而成为最早的威权阶级。但祭祀所需技艺和战争所需技艺是截然不同的。在部族战争中,武士集团注定要崛起并成为与祭司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如何处理人与神的关系,成为不同农业文明不同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古巴比伦由于地处四战之地,武士集团很早就取得了与祭司集团平起平坐的地位。《汉谟拉比法典》实际上是两大集团之间的政治契约,由此也开启了西方契约政治的先声。

在谈到国家及其组织过程时,不能不提到一个有关的重要组织原则。在人类的组织行为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组织原则,笔者称之为“孟德斯鸠制衡定律”(参见拙著《经济选择的秩序——一个交易经济学理论框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即:在一个稳固的社会组织中,必定存在一个制约其组织者的力量,使组织者的行为处于有效的约束之中。但祭司的统治实际存在着一个这样的风险:由于祭司有权与神直接对话并传达神的意志,祭司本人就有了被神化的巨大可能性。统治者一旦被神化,对统治者的任何约束将不复存在。

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祭司本人是否被神化以及如何防止祭司本人的神化,在这四个农业文明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于地域关系,中国、埃及和印度在早期都较少受到外来入侵,祭司集团始终处于显赫地位。古埃及文明就在国王(同时也是祭司)本人被神化的过程中永久地沉沦了。

巫术过渡到宗教,这是防止统治者被神化的有效手段。早期的祭神就是一种巫术。巫术与宗教的区别在于:巫术是功利的,属于某种技艺,宗教则包含这样两个重要因素:其一,借上帝之口颁布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可以约束一切人,包括世俗王权;其次,宗教是说理的,任何高级宗教都以某种哲学为基础。基督教神学的哲学基础是亚里斯多德哲学;印度佛教与中国周易的结合产生了“禅宗”;印度教则以印度哲学为背景。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虽然祭司集团被规定为最高贵的种姓,但他们却受到了两方面的制约:宗教教教规的制约和武士集团的制约。

中国在夏商两代,至少在殷代,作为天下共主的王就已经或接近于神化了。据考证,殷人“帝”与“祖”是同格的,即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同一,并且“帝”与“王”也是人神同格的,也即,“帝”生前为王,而死后为神(参阅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样的王因而不能不是残忍而暴虐的。殷纣王的残暴为周人的“革命”准备了条件。周人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在周公旦的主持下进行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革命——周公治礼。周礼的核心是对“人主”(包括王和各方国的领主)的行为制定一个规范和约束。总原则是:人主的行为必须符合并顺从“天意”。在这里,“天意”不是任何别的东西,它特指民心——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符合民意的行为被称为“明德”,《大学》的主旨在于阐明这个“明德”。

 末世生存方式书包网 用“经济”的眼光看人的生存方式

“爱人”——仁——因此成为华夏文明的基石,也是凝聚华夏民族的核心,同时也是规范君主行为的根本原则。从实际成就来看,华夏文明是一切农业经济的光辉典范和最高经济成就。但农业经济以“安居”为条件的“乐业”,与游牧经济的自由迁徙、崇尚个人实力,在根基上就是对立的。欧洲文明本质上是游牧文明,所以欧洲在整个农业经济时代都是黑暗、愚昧和落后的时代。但以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经济与游牧经济却有着共同的文明基因,商品经济因此很容易在游牧文明的基础上生发出来。

表面上,日本文化是一种儒家文化。但华夏儒的核心是“仁”,日本儒是在“礼”的外表包裹下的“霸道”,充其量是法家霸道文化的支脉,这与古代日本的游牧(海盗)文明恰相对应。古代儒家的“礼”在现代日本已经衍变为某种繁文缛节的礼仪。日本的文化基因是游牧(海盗)文明,因而在根基上与西方文明同源,而与华夏的儒文化在距离上更远。事物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越是完善的农业经济,在它要向商品经济转型时,困难越大、任务越艰巨。

在西方,经济一词的原始含义是家政管理——核心是对家庭奴隶的管理。从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学由原来的关注自然(physics),转向主要对人及人的共同体(politics)的关注。苏格拉底哲学的本意是要研究和探讨人的问题,但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因此必须从politics(城邦)开始。举例说,奴隶和主人(公民)、公民和平民的身份认同就是城邦政治的。这暗含了一个必然的视角:对“家政”也即“经济”问题的完整理解,离不开“城邦”也即“政治”。由于“家”的形态与城邦——社会的组织过程——密不可分,因而从来就没有独立于城邦的家政,也没有独立于政治的经济。经济从来就是政治的,反之亦然。因此,一切阐释学的经济学都必定是某种政治经济学。

相反,在中文里,经济一词在词源上就是经邦济世,它偏重于经济问题的社会(政治)过程。一个现代的经济概念必然同时包含着上述两方面:就个人而言,经济是人们获取生存资料的行为方式,但人们的这类活动从来都是处于某种组织过程中的,因此经济过程必定呈现为某种政治形态。因此列宁才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因此,从人们的生存方式——经济——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政治过程,这是唯一有效的认识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就必须被理解为对经济的组织过程。“经济基础”永远是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根本力量。但社会的政治过程本质上就是社会经济过程的某种表现形式,政治本然就是经济的;一切排除了政治的“纯经济理论”不能不是一堆废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506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我用古老的方式爱过你 一霎风雨我爱过你

原文地址:我用古老的方式爱过你作者:那抹蓝这是一位九旬老人4年手绘的怀念亡妻的故事。昨晚,闵行区航新路一间房屋内,91岁的饶平如摊开18本画册说,妻子毛美棠2008年病逝后,他手绘数百幅画,记述他们从初识到相守再到生死分别的70多年时光,有

淘宝网用什么样的服务器 淘宝网找不到服务器

时间过得很快,来淘宝已经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自己也感受颇深。下面就结合淘宝目前的一些底层技术框架以及自己的一些感触来说说如何构建一个可伸缩,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分布式互联网应用。一 应用无状态(淘宝session框架)俗话说

◇用科研的范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美帝的正确行走方式

用科研的范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济水一中教科室2011.9-2012.6工作总结执笔人:郭维军题记:教育科研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主体性的能动体现,又是一个人

声明:《末世生存方式书包网 用“经济”的眼光看人的生存方式》为网友多情汉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