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眼球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1969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2001年颁发给了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以及A.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 Spence)三人。他们因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了经济学而获奖,其中最先开始研究的人就是乔治·阿克洛夫。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需求者和供应者所拥有的信息互不相同而产生的现象。

乔治·阿克洛夫于1970年发布了他赖以成名的论文——“柠檬市场”(Market for Lemon)。文中所指的柠檬汽车是指质量不佳的二手汽车。对于二手汽车市场上的汽车品质,二手汽车的所有者和经销商非常清楚,但是想要购买二手汽车的人却并不了解,所以会认为其是普通的二手车品质而愿意付出平均价格。相反,想要卖出高品质二手车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车在二手车市场会被低估,就不愿意在二手车市场中卖出。就像“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一样,高品质的二手车会从二手车市场中消失。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这篇论文发表以后,美国政府立法规定要二手车销售者有义务向购买者提供有关车辆的详细信息。这个法案能够激活二手车市场是毫无疑问的。类似的,信息非对称性以及市场信号(signal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等概念给经济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乔治·阿克洛夫用“身份”概念再一次给经济学界带来了波澜。身份概念是规范概念,也是社会型范畴概念和个人取向概念。经济学是有关选择的科学,而人种、性别、职业、价值观等身份信息是能够影响个人选择的重要因素。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我们按照社会的基准生活。一个5岁的孩子骑在旋转木马上开心的模样,可以提高这个孩子的效用,但是如果到了15岁还要这样就会比较尴尬,所以就不想骑旋转木马,即便骑上也要隐藏起开心的样子。这就是按照社会通用的规范调整自己行为的现象。

人们在做符合自己想法和爱好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相反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幸。比如说,不喜欢吸烟的人就会不愿意在烟草公司工作,如果没办法而只能在烟草公司工作的话会感觉自己很不幸。人们在自己期望的领域里做志愿者的时候会感到非常幸福也出于相同的原因。

看看实际发生的案例吧。20世纪80年代初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女性职员,虽然拥有卓越的业绩,但没能升职。对此感到不满的该女性职员起诉公司并从最高法院获得了胜诉判决。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个女职员因男上司和其他男职员的偏见而受到指责。为了升职,她坚持了更加男性化的态度,而周边的男职员们以“不够女性化、太过强势、着装不像女人”等理由指责她。支持女职员的最高法院的判决写道:

“想要维持地位就需要有强势表现。但是,如果雇主不喜欢女性的强势表现的话,女性职员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也就是说,女性职员表现强势就会失去工作,而不做强势表现也会失去工作。”

这个判决出现后,在职场中对女性的差异化对待现象就大幅减少了。

相反,在以女性为主的护士等职业中,男性也会陷入类似的烦恼中。从电影《拜见岳父大人》(Meet the Parents)中就可以看到对男性护士的社会偏见。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偏见,目前美国护士中男性的比例只有7%左右。

 吸引眼球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
看看企业给员工支付薪水的情况吧。因为不容易观察到员工的努力程度,所以通常老板会按照总收入的情况支付薪水。如果总收入增加的话就多支付薪水,并且相信员工会因此更加努力。

但是,如果考虑身份情况,薪水体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老板并没有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而是分为两类,一种是把企业和自己的利益绑在一起的内部人士,另一种是不把企业和自身看做一体的外部人士。认为应该为企业努力工作的内部人士,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其身份得到加强,所以不需要附加金钱上的补偿。相反,认为不应该为企业付出太多的外部人士,其身份会随着努力工作而减弱。所以想要让外部人士努力工作就要给他们更多的薪水。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现实世界中,按照这种逻辑决定薪水的时候很多。企业想要缩减费用增加收益的话,应该多做让外部人士变成内部人士的身份转换教育。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主流经济学的概论里人们的喜好并不重要。不过,在最近二三十年里,经济学的发展呈现了多角度。第一,从完全竞争和垄断的两极化市场结构分析中摆脱出来,分析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协作过程的博弈理论出现了大发展。第二,产生了分析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的信息理论。第三,采用心理学方法,分析厌恶风险和维持现状的偏向性等不合理选择的行动经济学崭露头角。另外,按照加里S.贝克尔(Gary S.Becker)的路线,对差异化和犯罪处罚、中毒、结婚、出生、利他主义等社会问题做经济学分析的理论也广受瞩目。阿克洛夫自己也承认,他的身份经济学和加里S.贝克尔的研究分析是相通的。

从社会整体看,最近更加强调人们的个性。如果认为人和人之间没什么差异,都差不多的话,那只是方便分析的假设或者是愚蠢的想法。人们越来越多地想要把自己的个性、思考方式、理念、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传播给更多的人。想要把这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装进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话,需要更多经济学家们的努力。只有这样,才会使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学重新焕发活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527.html

更多阅读

卡尔马拉经济法则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自序

     我们人类都有生存的欲望。人们可以自己种植农作物来生活,也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赚钱来购买商品,如果没有赚钱能力,还可以依靠他人和政府的帮助过活,也就是说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在我们的生存中发挥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自从地球上

声明:《吸引眼球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第一篇 热门话题 吸引眼球的关键》为网友就此长大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