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刚刚甩出1亿元为自己的企业责任正名,第二天引起万科这场社会谴责风暴的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终于开口道歉。王石承认,他之前有关捐款的表现伤害了网友的感情,造成了员工压力,损害了公司的形象。王石表示自己之前的言语“值得反思”。自己“感到相当不安”。从最初220万捐款、不当言论到甩出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公开道歉,应该说王石和万科态度的转变是积极的,不仅万科员工需要王石的转变,而且灾后重建更需要王石的转变。因此,请给王石悔改的机会,也请给那些遭遇批评后追加捐款的开发商以机会。王石之所以悔改,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方面是迫于舆论压力。公众为什么会谴责王石?首先是因为王石的不当言论。王石认为,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能成为负担。此观点错就错在对灾害轻重缓急认识不清,汶川地震毕竟不同于其他灾害。其次是因为万科最初220万的捐款额与一贯宣称的企业公民责任不符。固然,慈善英雄不能以捐款多少来论,但像万科这样的地产巨头,既然从社会获取了巨额财富,就应该拿出相应比例的财富来回报社会。与万科每年数百亿元的销售额相比,重大灾害面前220万的捐款额实在太毛毛雨了。如果企业的收益与付出偏差太大,短期会被公众谴责,长期则会被公众抛弃。作为万科的董事长,万科“抠门”王石就有责任。另一方面,王石之前对灾情危害认识不够。这点是可以原谅的。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很多企业最初捐款都不够慷慨,但随着媒体对灾情的深入报道,重估灾情损失之后都追加了捐款。我们既然对不断追加捐款的李嘉诚们报以掌声,也应该原谅王石之前的“小气”。
![公关意识 由“不当言论”看王石的危机公关意识](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20889607749.jpeg)
当然,万科随后甩出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以及富力、保利、合生创展等地产巨头不断追加捐款,也与整个社会在此次地震中所表现出的空前救灾热情有关,被感染所致。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公众逼捐,而是企业之间、富豪之间不断攀升的捐款热情,逼迫之前“抠门”的开发商不得不断追捐。如果说,楼市是一个竞技场,那么慈善也是一个竞技场。开发商那哥们当然不甘落人后。同时,王石们悔改也不排除名利之诱。开发商们应该非常清楚,积极捐款既是在为政府分担压力,便于以后与政府之间处理关系,也是在为自己赢得慈善美名,社会责任担当往往成为企业品牌推广的关键点。因此,责任、名利等因素促使了王石们悔改、不断追加捐款。另外,通过王石们悔改也要看到,我们大多数企业的企业公民责任的素养不是很高,至少说没有与企业所享受的名利相副。按理说,一个企业公民责任素养高的企业,应有完善的企业捐赠制度,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应该充分了解灾情和评估灾情,根据企业实际效益拿出相应比例的捐款。而不是像王石们一样被公众质疑、谴责之后才再捐。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读懂王石们言行隐含的另一层意思。王石们也担忧,每一笔捐款是否都能合理分配,真正用在刀刃上;王石们也期待,当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罕见的大灾大难发生的时候,政府部门能否打破常规,对企业捐赠行为更加照顾,毕竟重大灾情需要特事特办,毕竟企业的税费负担也很重。或许,在原来每笔捐款税费优惠的基础上再优惠,更能激发企业的捐赠热情。据报道,相比当初220万的捐款额,万科以50倍的代价所作出的努力之下,能否挽回这场企业公共形象的空前危机还难以预料。其实,这主要是看王石和万科自己如何表现,王石是否能完美兑现自己参与灾后重建的承诺,以及万科后续的慈善表现,都将成为万科能否挽回这场企业公共形象空前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