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数学上讲的确很简单,但从企业人才组合的角度看,并非如此。有一些企业为了表明领导班子“知识化”、“年轻化”,将一批具有名牌大学学历、年富力强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结果用的恰恰不是他们的技术长处,而其长处也随着职务的变动难以发挥,不但使企业的技术力量削弱了,管理力量也明显下降了。这便出现了“1+1<2”的结果。
当然,这并非是说企业的成功不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之所以出现“1+1<2”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在组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内耗,这种组合造成一种能力浪费,而另一种能力需求却又得不到补充,致使人才整体结构畸形,导致知识的浪费和能力的对峙,妨碍企业目标实现。
如何消除企业人才组合的负效果,产生“1+1>2”正效应呢?
首先正视人才所存在的个体差异,人无完人。有的人长于谋,有的人长于断,有的人长于专业技术,有的人长于社交;有的人勤于思考,有的人勤于实干,……总之,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行,即使是“通才”型的人才,也只不过是精通的专业比别人多一些而已,因此,某一行业的人才与另一行业人人才互换,很可能都会成为工作上的累赘。因而,在企业人才结合中,针对人才个体所存在的种种差异,实现知识优势、能力优势的互补,因才适用,以长补短,相互协作,以形成大于人才个体能力总和有合力,从而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如“曼哈顿工程”,原子弹计划是由当时世界科学界的泰斗爱因斯坦提议的,似乎该工程的技术领导人非他莫属,可是美国政府却选中了一位二流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虽有卓越的科研才能,但生活不能自理,有时连回家的门也找不到,而奥本海默科研虽无法与爱因斯坦相比,但他有出众的组织才能。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几年之后原子弹顺利爆炸了,可以说是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的合理组合才跨入了原子能时代。由此可见,人才组合中人才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互补对一个组织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
合理的人才组合还应该力求年龄、气质上的互补,从而形成最佳的人才整体结构。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各有特色:年轻人精力旺盛,创造力强,开拓精神强,但缺乏经验;老年人阅历广,经验丰富,威信高,但进取意识弱;中年人素质介于二者之间。从人才气质类型看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急躁,有的人温和……根据人才年龄、气质上的差异,在组合中做到各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才能发挥良好的整体效应。
一个企业的成功固然决定于人才个体的素质,更依赖于合理的人才组合,只有通过人才优化组合,才能保证人才整体结构合理化,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组织的最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