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势基本原因 之一
需求巨大 房价不会不涨
开头语
中国的房价上涨是必然的,这是国情使然,大趋势使然。笔者绝不否定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良苦用心,也不是不同情买不起房的国民。但是过分寄希望于控制房价,不仅浪费政治、行政资源,徒增地方和中央的矛盾,使众多国民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损害政府威信,而且导致对构建合理的国民住房保障体系的忽视。
适宜的住房关系到人的生存、健康、安全、发展,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住房既是商品,又不完全是商品。应该尽早认清国情,认清房价趋势,认清市场的局限性,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好中国的国民住房保障体系,帮助低收入国民住上与现代文明社会大体相应的房子,在这方面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国策落到实处。
如果认为笔者所言并非没有可取 之处,且对这方面问题感兴趣,可以参见本人最近以李求实的笔名在《大军观察》上发表的长篇文章或在本网站发表的系列文章。
正文
以下是房价必然呈较快上涨趋势的第一个基本原因。
凡是经济增长快的区域房价就涨得快,同一个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房价涨得比
其他时期快得多,经济增长一般都会带来对房屋的旺盛需求。在全球化时代一般东西都能进口,本国缺了从国外进口,价格涨不到哪去,但是房屋例外。活动房可以进口,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建筑是以活动房为主,不仅因为它不具有普适性,还因为它占用更多土地。房屋是最典型的“不动产” 。
中国除了经济增长快以外还有两个特殊因素造成对房屋的巨大需求。一个因素是底子薄人口多而且住宅建设曾经长期欠帐,虽然近二十年大规模造房,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还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距离满足国民基本住房要求还很遥远。另一个因素才刚刚显露-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农民工住房需求将成为未来50年更重要的因素。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的城市化大大滞后,不仅落后于中等以上发达国家,也落后
于同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减少,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在现今中国“农民”主要不是一种职业称谓,而是一种身份。这种在身份上把国民分为农民、非农民的制度极不合理,在世界上少有。
现在农民工已占到城市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许多行业特别是在危、重、脏、累行业-也是收入最低的行业,农民工已经是一线劳动者的主体。中国的城市化是自发进行的,前几届政府没有进行适当引导,只把农民工当作廉价劳动力,没有对制度进行再造。如果说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实际在城市化,那么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缺乏社会公正的城市化,其进程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化是世界趋势,是各发达、较发达国家走过的共同道路,是今日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对于这一点持不同意见的已经不多。当届政府的政策和行动说明了自己是关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好政府,在这样的政府领导下中国将走上比较健康的城市化道路。即便后届政府不这么亲民,城市化的进程可能放慢一些但也无法停止。未来五十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少会提高约30个百分点,达到65-70%,相当于今天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此期间将会有4-5亿农民定居到城市,成为完完全全的市民,而不是像今天的农民工这样仅仅在城市里廉价出卖劳动力,客居在陋室、工棚中。
过去的二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房屋建设最快的时期,仅城市中的住宅就新建了近百亿平方米。半数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在城市住房中迄今基本没有农民的份,虽然他们也是共和国公民,也为城市繁荣流汗流血,而且还是城市房屋的主要建设者。迄今为止人们常说的房屋需求还都局限在城市居民当中,需要定居城市的农民的住房需求还没有开始释放,真正的住房需求高峰还在后头。
城市户口居民中也还有2亿人住房尚未达到温饱标准,其中不少人还住在危房或破烂不堪并缺乏基本市政设施的旧房当中。
未来50年应该有4-5亿农民定居城市,成为完完全全的城市居民;现有城市居民中还有2亿人需要新居或增加一点住房;在住房上已达到温饱标准的城市居民中有许多将向住房小康型、舒适型过渡。按照比较保守的估计,未来50年仅中国城市对新建住宅及配套建筑的需求应在200亿平方米以上。换住更宽敞、舒适房屋的人的原有住房可以成为重要的房源,但是现有建筑在未来50年也会有许多被拆除,在中国城市里新建住宅的总需求还是不会少于200亿平方米。
需求巨大而持续,不管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价格不会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