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将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经济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消费者储蓄和投资机会与信贷水平等。
1.经济发展阶段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较为流行的是由美国学者罗斯托(W.W.Rostow)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总结归纳为五种阶段类型:①传统经济社会;②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③经济起飞阶段;④迈向经济成熟阶段;⑤大量消费阶段。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美元上升到1000美元是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超过1000美元则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是指已克服了种种经济发展障碍,创造了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力量的阶段。在起飞阶段,市场交换成为企业的根本性活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投资机会大增,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一个国家所在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也会不同,企业因而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差异,对企业的投资方向、目标市场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并存,且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底的总体区域趋势;行业和部门的发展也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强化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也会不同,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应从中把握市场机会,迅速行动。
3.消费者收入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具体剖析。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分析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两大指标,它们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微观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其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后所剩下的余额,即个人能够用于消费支出或储蓄的部分;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是指从个人可支配的收入中再减去维持生活所必需的费用(如衣服、食物、住房等)。这部分收入所引起的需求弹性大,是需求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商品销售的主要因素,故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应特别关注。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等。另外,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水平时,还要注意区分“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货币收入”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以货币表示的收入量;“实际收入”是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际购买力的水平。
4.消费者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会发生相应变化,继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8226;恩格尔(Ernst Engel)于1857年发现了家庭收入变化与各方面支出变化之间的规律性。它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表示,即: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
家庭消费支出总金额
此式通常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它反映了人们收入增加时支出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即在一定条件下,当家庭个人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用于食物开支部分的增长速度要小于用于教育、医疗、享受等方面的开支增长速度。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的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之,食物开支所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所以它通常被用作衡量家庭、阶层乃至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参数。但仅以恩格尔系数作为判断家庭富裕程度的标准是不够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任何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结构。如我国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居民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享受着国家福利补贴,导致了家庭在此方面开支较少。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构成,即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关系。优化的消费结构是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客观依据,也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的基本立足点。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呈现以下趋势:①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②劳务消费上升较猛;③住宅消费比重增长较快;④消费总开支占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工资、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有了重大突破,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均有较大提高,人们在住房消费和劳务消费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部分支出比例有很大的上升,同时其他高档享受性商品也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调查分析中应注意这种消费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新情况,适时地为消费者生产和输送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劳务。
5.消费者储蓄和消费者信贷
人们的收入一般用于现实消费、储蓄和投资等方面。当收入一定时,储蓄越多,投资机会越多,现实消费量就越小,但潜在的消费量越大;反之,储蓄越少,投资机会越少,则现实消费量就越大,但潜在消费量就小。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消费者储蓄对现实消费影响的比重最大,因为我国居民有勤俭持家的传统,长期以来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当然,储蓄是为子女教育、购买住房等未来潜在消费做准备。一般来说,影响储蓄的因素主要有:①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储蓄能力越强;②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贬值,这将刺激消费、抑制储蓄;③利率。利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储蓄。利率降低将刺激消费和投资;④对未来消费和当前消费的偏好程度。如消费者偏好当前消费,则储蓄下降;反之,如偏好未来消费,则储蓄上升;⑤市场商品供应状况。如果当前市场上商品短缺或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需求时,则储蓄上升,以供将来选购满意的商品。企业营销人员除须了解上述影响储蓄因素外,还要深入了解消费者储蓄目的的差异性。因为储蓄目的的不同,往往会影响潜在需求量、消费内容、消费的发展方向以及消费模式。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储蓄动机,才能更有效地强化其购买动机,并及时提供消费者满意的商品和服务。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消费者不仅可以用货币收入来购买商品,而且还可以通过借款的方式来达到消费的目的,这就是消费者信贷。消费者信贷是指消费者凭信用可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通过按期归还贷款的方式完成商品购买的一种方式。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开始盛行消费者信贷,其主要种类可分为:①短期赊销,指购买商品时无需立即付清货款,但有一定的赊销期限,若在限期内付清货款则不付利息;若超过规定期限,则要计付利息;②分期付款,指消费者在购买所需商品时,可以通过签订一个分期付款合同的方式,先支付一部分货款,其他货款则按计划(合同中的规定)逐次加利息偿还;③信用卡信贷,指消费者可以凭信用卡到同发行信用卡的银行签有合同的企业购买商品,消费者的购货款由发卡银行先予垫付,以后再向赊欠人收回货款并收取一定费用。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人们的消费观念大为改变,西方国家盛行的短期赊销、分期付款以及信用卡信贷等消费者信贷方式在我国已开始出现,消费者信贷水平也逐步提高,这些新情况新动向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