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中午,像往常一样吃饭。
aihuau.com突然,电话响了,一看号码,是王志纲工作室的周东春,“今天下午三点王老师在虎门有一场演讲,你有没有时间过来”,一接起电话,他就询问式地通知我。周是王志纲的弟子,山东人,和我见过几次面,挺平和的一个人,曾负责参与过王志纲工作室不少案例,也是位身经百战的策划高手。急急忙忙赶到虎门已是两点五十分,到酒店大堂签到处询问,主办方问“受谁邀请而来”,情急之下答曰“王志纲老师”,这一招还真管用,立马就有人前来佩戴胸花,我说不用戴了,得到的回答是“非戴不可”,并热情带路到会场(这下是沾了王志纲的光,大师的影响力果真非同一般)。刚进会场,就听见主持人宣布会议马上开始。找个座位坐下来,才从宣传资料上了解到,此次会议是由Let’s go主办的一场“和谐人居8226;品牌地产”领袖峰会,上午已有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顾云昌副会长和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蔡穗声会长分别作了“解读十七大后中国房地产大趋势”和“珠三角房地产的价值取向”的主题演讲。下午王志纲则是主角,主办方安排的演讲主题是“如何提升珠三角房地产投资价值”(后改为“明天的奶酪在哪里?——我看中国房地产”——不玩规定动作,是大师的一贯风格)。聆听王志纲当天主持嘉宾是中地行董事长徐建平(日程安排表显示),他一上来,先是简单介绍了相关情况,然后引见众人期待已久的王志纲: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被许多企业老板和政府官员骋为顾问并尊称为老师,他在中国的地产界具有绝对的发言权……王志纲的“角色”很多,还真不容易介绍清楚。随后,王志纲登台演讲,上台的动作显得有些不太“老练”——相对于那些现场表演力很强的可以与大牌主持人相媲美的明星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来说。但这一点被接下来的高超演讲技巧所“淹没”,凡是听过王志纲演讲的没有人不为他的即兴思考和演讲能力所打动,这当然是有目共睹的。(真正的大师不会刻意去追求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形象有多完美或表演给观众看,不需要用华丽的外表去包装,但他们却会极力追求思想和理论的完整性,以思想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人格魅力去体现。此时,我更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这是我第一次与王志纲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虽为第一次,却丝毫感觉不到与此前想象当中有什么不同:如此“熟悉”,似乎认识很久一般。一开始,王志纲便开始了他“幽默的无奈”:本来不想参加这样的演讲,实在是太累了,这次是被主办方“绑架”过来的。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白发,解释道,这就是劳累的结果。随即,他又表达了自己的热情和认真态度:我过来不是讲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或者是在书本上和网络上都有的东西,那样没有任何意义,我的原则一向是讲求原创,不喜欢重复,反对将昨天讲过的内容今天再拿到这里来卖弄,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各得两个思想,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带给大家一些新的启示……一个理想与现实中的王志纲顿时又显现在眼前。接下来,一波接一波,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城市动态、社会民情、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王志纲的演讲内容涵盖了大家都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一些严肃的问题上,他的观点异常尖锐——让我朦胧地怀疑在这样的场合是否适合公开这些言论,随之便释然了:早在二十年前,王志纲在新华社时,就是一位敢于进言、敢说真话的记者,他的诸多观点也被证明了是符合规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对于这一点,我早有听闻,却是第一次感受。一个与众不同的王志纲此刻就在不远处的讲台上纵论风云。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几乎一气呵成,王志纲的语速极快,稍不留意就可能听不清楚,但他并没有演讲稿;内容层层推进,却又不时跳跃,灵活自如;有时候,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大气磅礴,显然不只是精彩那么简单;他的语言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却又不乏趣味;不管是十多年前的历史情景,还是刚刚发生的国际事件,都未逃出他的掌握,一切都是那么从容自如;从他的演讲中,你很少能学到什么具体的方法,却可以感悟到不一般的东西,并且如果真有心,有可能让你受益无穷。不可否认,所有这一切,是王志纲的综合实力使然。问答互动,向来是王志纲作演讲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听众的一些尖锐问题,他毫不回避,而且,当主持人看似有点“为难”地说一些问题有点尖锐时,王志纲“越尖锐越好”的回答更让我确认了这样的事实:这是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一次同样不例外。这让我又想起了那些很多受访者一贯的表现:采访之前,必先要列一份大纲,将问题一一列举出来,等待“主人”确定适合与删除不适合的问题之后,才能机械式地进行问答。眼前的情景与社会中的现象有多大的差距啊!王志纲,确实不同凡响!无奈听众的热情很高,因为时间原因,太多的问题无法在现场一一解答,这也是王志纲在每一场演讲当中都要遇到的普遍现象,不足为奇。至于现场演讲具体内容不用我在此作具体论述,相信会有媒体和相关人员详细记录并公布出来。另一种理解从王志纲的演讲中,我更看到了一种超越专业的能量,那不是广告大师、营销大师们的市场行销理论阐释,也不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政治家的理论著述。如果只是单纯地就理论谈理论、就现象说现象,或者只是浮浅地表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确实并没多大意义。王志纲提到的一个频率很高的词是“规律”:历史规律、社会规律、企业规律、人生规律,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是一个摆脱不了的规律,只有深刻认识,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从普遍意义上的策划角度看,王志纲是一位学者,因为目前从事策划、广告、营销、咨询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只是“各扫自家门前雪”,他们不可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所涉及到的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时事等方面的知识在策划中基本上是无用的,所以这些从业人士也没有必要去研究如此广泛的各学科知识,但王志纲却拥有这些,而且功力非同一般,一位“策划大师”的“王志纲会做策划吗?”的疑问或许与此现象相关;而从专业学术的角度看,王志纲又是一位策划大师,因为学者的工作是研究著述传播,他们可能在熟读并深入研究他人的一大堆著作之后,会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也就仅此而已,但王志纲却整天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东奔西走,提出的诸多理论似乎与正统的学术观点有不少出入。因此,王志纲是一位策划型的学者,又是一位学者型的策划大师,当然,他的策划理念包括了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的策划元素,同样学术研究也区别于一般专家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的研究范畴。这种多重身份让他既超越了平常意义上所理解的专业策划人的范畴,对社会历史生态以及对哲学的深刻把握,或许才是策划的最高境界。按照我一直所理解的,一种合理的战略策划和商业运作模式,小则要考虑到人性和企业属性,中则要适应地域属性和社会属性,大则要与时代属性(历史性)紧密结合,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正如王志纲工作室一位策划总监所说,山间的花草树木、天上的清风明月都可以作为策划的元素。策划就是生活,试想想,还能有比这更深刻的策划理念么?这一认识,从他的演讲思路及理论思想中可以看得出来,或许这就是王志纲所说的介于“学”与“术”之间的“道”,也是战略统领下的驭势之道。而他自己正遵从此道,不但破解战略难题,同时也在解释学术难题。由当年的“中国十大策划人”,再到今天走进高校“传道授业解惑”,看似一个转变,实则一脉相承。或许,按照今天策划界的主流观点和评选标准而言,王志纲的名字可能再也无法出现在充斥着陌生名字的“中国**策划人”的名单当中,但谁也无法否认他的地位和价值,历史也不会。这一切,最好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此刻,又想起了社会上流传的这样一种说法:学王志纲学不来。不知道是谁提出这个观点,并且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对这句话,我一直很模糊地理解:首先是为什么学,其次是学什么,再次是怎么学,最后是学了以后做什么。只有先明白了这几个问题,才能回答其他的问题。一场演讲所吸引人的并不只是它的内容有多丰富,更在于其理论的创新性和思想的延展性,有多高的高度、多深的深度,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次没有隔阂的聆听,更期待下一次自由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