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排名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误区 (一)



全书内容

前言:中国经济济学人正在发生历史性裂变。

第一章 国企改制误区,1,国企屡改屡败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家的失败,2,吴敬琏加速国退民进的主张缺少理论依据,3,陈淮无法回答的9个改制问题,4,张维迎不该把工人视作累赘和包袱,5,张文魁不知道民营企业靠什么过日子!6,国资委专家的几本糊涂帐,7,朗咸平让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自惭形秽,8,主流经济学家是权贵资本主义的战略盟友,9,为什么现阶段一定要保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0,传统国企不是真正的公有制,11,厉以宁的新公有制是假公有制,12,什么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公有制,13,公有制企业四大改革方向,14,股份合作制就是一种新型公有制,案例:诸城改制走错了一步棋!诸城国企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银行改制误区,1,张五常吴敬琏误判了银行坏帐的真实成因,2,银行股份制和民营化都不是灵丹妙药,3,最好的银行改革就是逐步淘汰商业银行。

第三章 宏观经济误区,1,林毅夫不该被统计数字所迷惑,2,为什么吴敬琏萧灼基会发生一场庸俗争论?3,一个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新式武器。

第四章 就业问题误区,1,高小勇的改制增加就业论无法成立,2,巴曙松无法冲破的一个就业怪圈。

第五章 三农问题误区,1,单纯粮油提价无法长久维护农民利益,2,小额农贷不能普惠农民,3,维护农民民主权力面临的难题,4,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缺少一个治本之策。

第六章 国际贸易和招商引资误区,1,主流经济学家认不清美元的真实面目,2,中国是帮助美国经济繁荣稳定的活雷锋!3,中国有能力把汇率生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七章 基础理论误区,1,茅于轼先生的三大困惑,2,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思想混乱的根源!

后记:为什么要向经济学权威发起挑战!

前言:中国经济学人正在发生历史性裂变

  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研究如何为普天下的全体老百姓最大化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学问,经济学家担负着创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但是值得万分小心的是,由于生产物质和精神财富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工具资源、技术资源、政治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人们就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阶层,并且在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此消则彼涨,你多我则少的利益波动差。因此,即便是面对同一个社会经济现象,若孤立地站在各自单一的阶层上看问题,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地得出截然不同自相矛盾的结论。

  由此可见,经济学这种特殊的学科特点也就对当今的经济学者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不管他是一个洋经济学家,还是一个土经济学家,在掌握了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后,只要他能深入到最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中去,深刻地了解不同阶层成员的所思所虑和在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然后再抽身而出,站到一个不属于任何阶层的新高度,再系统全面审视社会经济现象,那么他就最有可能找到兼顾各阶层利益的,有效系统全面的,能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量动态最大化的和谐社会建设方案。

而高高在上闭门造车,或者被某个阶层所收买,甚至已经加入到既得利益者队伍中的所谓经济学家,无论他的学识多么渊博,头衔多么眩目,如果他们不深入到各行各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果他的思想不能抽身而退,独善其身;如果他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已经被金钱权势利益所吞噬;如果他认识不清在物欲价值观至上的当今世界竞争永远会重于合作这个事实而甘愿拜倒在美元霸权的石榴裙下。那么,他的头衔和聪明才智不仅不会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造福,而且还会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招灾。因为他站在自己狭隘的阶层立场上由于视角关系已经看不到岌岌可燃的经济地火,或者是因为趋炎附势心态太迫而故意对滚滚地火视而不见,因此他才会大肆发表"一枝独秀"等此间乐不思蜀的经济怪论;因为他已经充分品尝到了"效率优先"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因此他就大旗一挥天衣无缝地遮挡住了本阶层制造的种种的严重的非公平黑暗;因为他太害怕再回到等贵贱均贫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年代去了,因此他就借坡下驴地搬出"发展会自然稀释矛盾"的堂皇说辞来自我安慰地麻木地面对因本阶层贪得无厌造成的霓虹灯越亮灯下泪水越多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经济学家最容易一错再错走火入魔地把整个国家民族推到万劫不复的死地。

目前,中国的经济学人正在发生着这样一种泾渭分明浊清有别的历史性裂变!

本书将列举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几种主要观点,就事不就人地加以评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个人观点,欢迎主流非主流和民间经济学人展开公开公平讨论,共同营造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第一章 国企改制误区

要搞市场经济,就应该给参与竞争的公有资产找到具体负责任的人,这种思路是正确的。要实现公有资产的责权利明晰到人,完全可以继续依靠工人阶级,由全体职工以企业内部平等持股的形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全部或部分买下,或把资产折算成负债长期租赁下来,把企业变成由全体职工股东共同拥有的,资产可以在市场上合法周转流通的,企业管理层由全体职工股东大会网络民主推选监督的或由董事会选聘监督的,人人基本均股的股份合作制。这种股份合作制是标准的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实现形式,诸城经验显示股份合作制有强大生命力。但是主流经济学家却固执的认为,要给参与竞争的公有制资产找到具体负责任的人,就只有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卖给少数人,实现管理层持大股式的MBO这一条小道可走。这种管理层持大股式的股份制,会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是一种典型的私有制,是我们反对的对象。

国企屡改屡败标志着主流经济学的失败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国家是虚拟的,集体也是虚拟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事实上没有具体的主人,谁拥有了权力谁就想捞一把,致使公有制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只能给国家增加包袱,因此晚卖不如早卖,应尽早给企业找一个所有者,即便是在产权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也总比被捞的一点不剩后再想起来变卖强,这就是著名的所有者缺位理论,又称"冰棍理论"。因此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只有私有制才是最有效率的,把公有资产的所有权,半卖半送给少数人,实现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国企职工变换身份成纯粹的雇佣工人,就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鼎力支持这项改革的是吴敬琏、厉以宁、张五常、张维迎、陈淮、张文魁、周其仁等主流经济学家以及国资委和政府部门的部分官员以及许多公有制企业的中高管理层;而反对这项改革的人是非主流学者、民间学者、有责任感的政府官员和几乎全体的数以亿计的城镇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家人,甚至包括近十亿计的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集体资产的非法流失早已深恶痛绝的广大农民。

我81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至今已经有24年了,除了84-87三年大学生活外,绝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国企度过的,可以说,我亲身体验了国企改革的全过程。邓小平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主流经济学家的所有者缺位理论是否经的住检验,我们这些国企老职工最有发言权。我通过20多年的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是,国企只所以会衰败到目前这种田地,根本的原因不是所有者缺位,而是所有者被仆人篡位和主流经济学家改革理论脱离中国实际的结果。

经济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因为任何一个经济要素基本上都不是静止的,而是时刻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各个经济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或正向或反向的联动关系。同时,经济学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彰显经济理论的价值。因此,这就要求经济学家时时刻刻要用运动的、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做到这几点,他的理论才能够自圆其说,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但是,自80年代早中期开始的,由主流经济学家主导的国企改革,只所以屡改屡败,致使国企衰败到目前这种任人宰割的死地,完全是因为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在用静止的、孤立的、理论脱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致!

例如,微观上,在国有集体企业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的前提下主流经济学家就怂恿国家贸然启用了物质刺激办法,致使企业迅速走上了拚设备拚能源滥发奖金的危险道路;此路不通后,仍然在未理顺好责权利关系的前提下主流经济学家又怂恿国家启用了厂长经理负责制,由于这些厂长经理都是上级任命的,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又被极大的弱化,这些厂长经理们自然会只为官,不为民,只为己,不为国地产生短期化、内耗、贪污腐败行为,不可挽回地造成了国有和集体资产的迅速流失和企业全员团队精神的消耗殆尽,而主流经济学家对此却置若罔闻;就在国有和集体企业陷入进退失据,内部问题突出暴露的紧要关头,主流经济学家又怂恿国家匆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于打破行业管理界限,放任一切经济成分参与几乎涉及一切行业的全方位的竞争,造成了国有和集体企业除了要背负责权利不明的体制包袱外,又背负着离退休人员负担、赋税不均负担、财务管理受限制等负担带病上阵,与那些轻装上阵、可制假售假、可偷税漏税、能送回扣抛红包的、优惠政策优厚的各种私有民营三资等经济成份昏天黑地展开了一场规则不一的、显失公平的激烈竞争,致使国有和集体企业元气丧尽,滑落到目前这种任人宰割的死地;由于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慢于企业改革,各级官员为了突出政绩又不暴露劣绩,就敦促银行用贷款给奄奄一息的企业喂奶,长期维系着企业明盈暗亏的局面,致使后来出现了银行断奶后,企业僵尸问题和金融坏帐问题的凸现。

再例如,在指导思想上,长期在计划和市场之间模棱两可,被迫在价格问题上采用了双轨制,巨大的差价诱惑,致使官倒现象高干子女经商问题蔚然成风,首开先河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自身形象,而主流经济学家却从来没有拿出过有效制止的办法;在行业管理上,主流经济学家怂恿企业一会搞横向联合、一会造航空母舰、一会又搞兼并重组,拉朗配式的包办婚姻最终抖散了企业的筋骨;在市场管理上,完全不顾市场容量的大小,放任自流各种经济实体在各个行业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使得社会总资金的利润率迅速下降,致使技术含量低的行业的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项目却无人无力问津;让人费解的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主流经济学家竟然又怂恿国家在同一个时期几乎同时出台了全员合同制、职工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教育高收费等需要让城镇居民捂紧钱包、拚命储蓄才能应对的所谓产业化市场化改革,一下子把老百姓的消费热情打入到九泉冷宫,再加上银根收紧和银行的商业化,中国需求不足的巨大冰山终于浮出了水面;主流经济学家怂恿国家开设股票交易市场的初衷就是让国有企业筹集资金,但是主流经济学家却根本没有预料到股市操作的难控和股民过分投机的恶果,更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银行、企业、个人纷纷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股市,更加剧了实体经济中的货币短缺,更加剧了需求的不足。更为可悲的是,由于大多数公司都是经过乔装改扮包装上市的病态公司,责权利不明和蛀虫泛滥的病源并没有根除,而违轨资金又天量入市,中小投资者又难识庐山真面目,这种种的阴差阳错终于给中国的股市种下了骑虎难下的祸根,那些能够上市融资的企业,却是以圈钱为目的,圈得的资金,大多被任意挥霍,真正能用到生产经营上的却很少。本来,克服这种乱象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财产登记、帐户唯一、货币电子化,利用中央银行观控数据库对每个交易帐户进行有效监管,但是主流经济学家们却故意南辕北辙,净出些独立董事、二板市场、全流通、开放基金、银行民营化等弄巧成拙的损招。

甚至最近,当股市出现剧烈下探行情的时候,一些最著名的主流经济学家竟公然指责政府要为此承担责任,故意挑拨股民对政府的不满,以次来推卸自身责任;面对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主流经济学家根本不从贫富分化这个根源上找原因,而是怂恿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基建投资规模,产生滚动效应,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是,明白人算算帐就可以清楚,在腐败昌盛,财产往来不透明的环境下,国家每投资一个亿,真正能落在普通人手中而能变成实际购买力的货币能有几何呢?而其中的大获利市者是不会热心于用赚来的钞票大量购买实体商品的,他们对储蓄,对股票投机,甚至对资金出逃,或者购买能保值的房地产更感兴趣,政府千辛万苦通过向老百姓借债,向银行告贷,甚至通过超量印发钞票筹集到的,寄希望于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的宝贵资金,犹如泥牛入海,打了水漂,或者是变成了加剧经济过热金融危机的炮弹;当实施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03年-2004年引发投资过热后,主流经济学家仍然不从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缺陷上找原因,反而把投资过热的责任推卸到政府干预和银行的国有化身上,极力怂恿国家对国有银行也实行民营化;更为滑稽的是,面对持续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主流经济学家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提高占总人口90%以上工人农民和小商人的收入水平上,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让普通民众也尽快享有助学贷款、消费信贷、创业贷款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高薪养廉上,千方百计提高公务员薪金,千方百计为国企老总们争取高额年薪,但是主流经济学家却不知道,公务员和老总加薪,工人农民伤心,有财政能力的地区部门加薪,无财政能力的地区和部门离心,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增加富人的货币量,并不象增加穷人的货币量一样能同步增加社会的实际购买力,给富人加薪,实质上就是给实体经济抽筋,给全社会压包袱,通过连动关系扩张出来的货币完全是虚假且危险的泡沫。

目前,极为危险的是,由于连续的政策失误,政府几乎耗费殆尽了计划经济重积累轻消费时代和改革初期积攒下来的国有资产和政府信用,甚至已经大量透支了老百姓的银行存款,而政府背负的公务员工资福利,离退休人员工资,国企下岗失业职工安置,三农等包袱却异常沉重,入不敷出已成定局。也许是出于有病乱投医的慌乱,也许是出于拆东墙补西墙苦维稳定的无奈,也许是出于对短期出政绩的过度渴求,也许是出于浑水摸鱼中饱私囊的自私,总之,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似乎更加乱了方寸,任凭所剩无多的国有资产和城镇及农村土地当成了最后一块可供鲸吞的残羹。试问,当这最后一块残羹被吃净分光以后,面对几亿无产无业的国民,国将何国呢?

  懂得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也是失业率上升、工农收入下降、刑事案件上升、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可是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不是积极促成各届政府,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及时有效地利用财产登记和税收杠杆,有效防范住非法的和非合理的贫富分化加剧的趋势,却是火上浇油极力怂恿政府把大力发展私有经济,盲目招商引资,盲目追逐几乎已毫无意义的GDP,甚至把促成私产入宪,当作了工作的中心内容,岂不知,一只伸过太平洋的巨大黑手,在善良的中国人面前挂起的硕大而又美味的诱饵,正在引诱少部分中国人带领大多数中国人走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一些良心还没有彻底泯灭但看不清楚真相的主流经济学家,却天真的认为,只要对弱者群体实施了社会保障,一切就可以万事大吉,但是他们却不仔细想一想,一旦全中国的生产资料基本上都被惟利是图一毛不拔的私有业主和外国资本家所牢牢控制,谁还愿意为世界最庞大的社会保障买单呢?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难道不会再一次席卷中国吗?  

20多年国企改革的实践证明,鼓吹市场万能,否定政府干预,鼓吹私有化万能,不具体分析国企衰败的客观原因而一口咬定公有制都是没有效率的,鼓吹国内市场应该无原则的向国外开放,反对保护民族产业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一次又一次的水土不服、难圆其说和弄巧成拙,才一次又一次加剧了国企的衰败。其实,张维迎2004年8月24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联合采访时,已经在无意中承认了主流经济学家的无能,例如他说"国有企业改革,或者说国退民进和民营化的过程,是20多年的改革中不断摸索出的一条道路。这不是最初任何一个人的精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逼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界在相互碰撞当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思路。国有企业每走一步,我们都会发现,原来的设想没有办法解决我们想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根本就不曾有过自圆其说的独立的系统理论,郎咸平先生说主流经济学家是靠"拍脑袋"做决策的结论是正确的。

案例:

80年代我在一家国有百货公司担任会计,当时火柴的需求量很大,也很紧俏。一盒火柴的国家零售定价是5分钱,可是自由市场能卖到2毛钱。我的一个同事利用当仓库保管员的优势,通过请客送礼贿赂经理等各种手段把有限的货源几十箱的弄到手,交给他的个体户老爹转手倒卖,每箱利润可达50元以上,这在月工资普遍只有几十元的时代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我记得,国家的零售营业税大概是按照营业额的3%计征,批发营业税按毛利率的10%计征,可是我的这位同事的父亲,当时只在集市上摆摊,当时国家为了鼓励发展个体经济,也几乎不征税,而与他们竞争的国营门市部和供销社根本不敢卖2毛钱这个价格,必须按照规定执行国家定价的5分钱,若不执行国家定价,这个门市部经理肯定会被撤职,并且他们也很难能弄到火柴这种紧俏商品,即便是弄到了,会计也必须按照实际销售计算提取税金。国营和集体等公有制企业的垮台,窥一斑而就可见全豹了。

吴敬琏加速国退民进的主张缺少理论依据

2002年,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急迫的对国资委成立后加速国有经济产权改革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坚决执行有进有退,布局调整。现在应该退的,好多都没有退。这里有两个障碍,一是有的部门不太愿意执行,认为国有经济削弱了,执政基础就会被削弱。二是退的时候腐败很严重。建议国资委赶快拿出条例,就是退的时候产权变动要有规则,否则过两天乱子又来了。第二,留下来的国有企业赶紧改制,成为多元持股的公司,再把法人制度建立起来。第三,由国资委统一行使股东的权利,另外国资委不直接决定公司的重大政策,公司的重大决策是董事会定的,不是股东定的。就是这么三件事,如果这三件事做到了,我们的国有企业大多数就能够有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转。”

让我们一起按照吴敬琏先生加快国退民进产权改制的思路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会发生什么情况:

假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共有200个社会成员,有100个成员有劳动能力,分布在36个行业里就业,每个行业约有3人工作,这个市场里的货币供应量是1000个金属铸币,每个铸币货币单位为1元,36个行业进行生产所需要原材料都取自自然,没有中间产品。假如劳动生产率处在每个行业的3个劳动力每天工作8小时,每一周工作5天就可以生产出全体社会成员对本行业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产品或服务,人们普遍没有把货币当作财富而储藏起来的嗜好,产品和劳动力既没有出现剩余,也没有出现不足,物价平稳,社会稳定。

某一天,一个人突然聪明起来,他寻思到,既然货币可以换来其他行业的任何产品,我为何不储存更多的货币,而摆脱每天8小时每一周5天的辛苦劳作呢?为了达到储存更多货币的目的,他想方设法把本行业的3个人改制成具有现在企业制度的公司,一个人拥有了公司的几乎全部产权,并成为公司的管理者,并且赶走了一个劳动力,加大了另外一个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并把其劳动时间延长为每天干12小时每一周干7天。虽然仅剩的这1个劳动力,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真正提高,但是在劳动强度增大和劳动时间延长的情况下,仍然生产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对本行业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产品或服务。

改制后的第一次销售,产品也全部卖了出去,换回了3元货币,但是这3元货币,被公司的管理者,那位聪明人拿走了2元,在岗的劳动力仍然获得1元,而已经失业的那一个劳动力却没有获得1分钱。聪明人储存起来1元钱,用另外的1元象往常一样购置了生活用品,在岗的劳动力仍然用1元进行正常生活消费,而已经失业的那一个劳动力没有钱购置生活用品。

改制后第二次产品销售的时候,虽然本行业继续生产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对本行业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产品或服务,但是因为有1元货币退出了流通导致了社会总有效需求少了1元,产品就只销售出了约 (100-1)/100 ,出现了约1%的产品过剩。并且这种产品销售萎缩的局面,要分摊到36个行业共同承担,每个行业每次产品的销售萎缩率都以接近(100-1)/100的速率递减。第二次产品销售完成以后,那个聪明人又储存起来1X99%元钱,用另外的1X99%元象往常一样购置了生活用品,在岗的劳动力只能用1X99%元进行生活消费。

改制后第三次产品销售的时候,虽然本行业有继续生产出全体社会成员对本行业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但是接受第一次产品销售萎缩的教训,因此这一次的产品实际生产量只是生产能力的99%,也开始了萎缩。但是,即便是这99%的生产量,这一次也没有完全销售出去,而是只销售出了约 99%X〔(100-1)/100〕的量,呈现出继续萎缩的趋势。因此,本行业仅剩的那个劳动力的也不需要每天干12小时每一周干7天了,其他行业的劳动力也不需要每天干8小时每一周干5天了,因为聪明人违背常规,储存起来了1+1X99% 元钱,已经造成了实体经济的货币短缺,造成了劳动力相对于货币实际购买力来说的相对过剩。

在第一个聪明人的感召下,各行各业的都涌现出了许多聪明人,各个行业都一窝风进行了改制,每一次产品销售后,大量的货币就被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储存了起来而退出了实体经济的周转。造成实体经济的货币短缺更加严重,生产能力过剩压力继续增大,生产萎缩不断加剧,36个劳动力失业,在岗劳动力收入持续减少,聪明人积聚货币的速度也不断放慢。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正是因为产权改制让聪明人拥有了对生产资料的绝对产权,从而在劳资分配过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从而造成了劳资分配的悬殊,也为聪明人把货币当作利润财富大量储存起来提供了可能,所以才造成了实体经济的货币短缺,造成了商品买不出去,造成了严重的失业现象、经济衰退、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造成中下阶层民众生存更加艰难,怨声载道。

那么,接下来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生产继续萎缩,失业率继续上升,社会矛盾自然就会加剧恶化。为了制止这种不利局面,政府只能被迫开始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不断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以此来弥补被富人当作利润大量储存起来的货币。

假如第N+1次销售, 36个行业的产品全部卖了出去,每个行业都换回了3元货币,这3元货币,其中一个行业公司的管理者(那个最早的聪明人)拿走2元,在岗的劳动力仍然获得1元。被解雇那一个劳动力没有获得1分钱。聪明人储存起来1元钱,用另外的1元象往常一样购置了生活用品,在岗的劳动力仍然用1元进行正常生活消费,其余35个行业没有人储藏货币。已经失业的那一个劳动力用政府财政资助的0.5元最低生活保障金购买了生活资料,政府为了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开支完成了0.5元。

这样的话,在第N+1次的产品销售中,最早的聪明人储藏起来了1元货币,虽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萎缩,生产正常进行。但代价是,货币总投放总量却在生产总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到1001元,政府财政赤字增加1元,1个失业工人的生活水平倒退了50%。

第N+2次销售,36个行业的产品全部卖了出去,每个行业都换回了3元货币,这3元货币,其中这个行业公司的管理者(那个聪明人)继续拿走2元,在岗的劳动力仍然获得1元。被解雇那一个劳动力仍然没有获得1分钱。聪明人继续储存起来1元钱,用另外的1元象往常一样购置了生活用品,在岗的劳动力仍然用1元进行正常生活消费,而已经失业的那一个劳动力又获得政府财政资助的0.5元最低生活保障,为了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开支又要增加0.5元。

这样的话,在第N+2次的产品销售中,聪明人储藏起来了1元货币,虽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萎缩,生产正常进行。但是代价是,货币总投放总量却在生产总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到1002元,政府财政赤子又新增加1元,成为2元,1个失业工人的生活水平继续在原来水平的50%上徘徊。

依次类推,大量的货币就被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储存了起来而退出了实体经济的周转。政府就要不断增加货币投放量。只有当:政府新投放的货币量≈富人新储藏的货币量时,经济才能基本平稳增长,社会才能保持基本稳定。宏观经济由此就形成对货币增发和财政开支的依赖。表面上看,虽然在政府每次新投货币量的刺激下,生产萎缩的局面得到暂时的遏止,但是因为劳资分配悬殊的局面并没有改观,这些新增货币,很快又被36个行业的 "聪明人"所瓜分,而被储藏起来,生产萎缩的局面又会很快地严重起来。因此,为了制止生产持续萎缩,失业率持续上升的不利局面,这个市场就需要政府不断地持续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一旦停止供血(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个市场就会生产萎缩,失业增加,成为经济停滞乃至负增长的一潭死水。

但遗憾的是,这种依赖货币增发和财政开支形成的局面也是无法长久地维持下去的。假如政府新投放的货币量=富人新储藏的货币量=4000元,货币供应总量成为1000+4000=5000元,但这并没有促使这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总规模获得实质性提高,1000的货币供应量就足以维持实体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扩张出来的4000元货币,在理论上已经成为一堆废纸。但是这些货币仍然都代表着整个社会(国家)的信用,必然成为实体经济的定时炸弹。虽然这4000元货币被"聪明人"暂时储藏了起来或者在虚拟经济领域进行着钱生钱的资本游戏而没有形成实际购买力的时候还对宏观经济相安无事,但是,这4000元沉淀货币的持有者,往往成为神经过敏的一族,他们时刻要为货币的保值增值而苦心竭虑。任何风吹草动,比如一旦当实体经济的某些领域有所活跃,物价出现了上涨或者是上涨的预期;或者是国家某项政策将要出台或者是已经出现某种变化或后果;或者是一些产品的进口受阻国际行情见涨;或者是某种产品的生产遭受天灾人祸,产量下降,库存减少等等信息被他们扑捉到后,其中部分最敏感的"聪明人"就会率先把储藏的货币提取出来,超常规地投放到实体经济某些他们认为最有投资价值的领域里进行储物保值或增殖,如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这些个别领域的物价就会出现一定规模的上涨,这种上涨的信号又会迅速传导给那些次敏感的"聪明人",这些人就会随后跟进,致使这些个别领域迅速进入过热状态。个别领域的过热状态,往往又会波及全局,导致粮食以及各类农副产品和日用产品价格的全面提升。如果控制不当,整个宏观经济很快就会发生从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局部过热跑步进入需求过剩通货膨胀全局过热的危险突变。

有数据表明,中国产权改革最快的这几年,也是人民币供应量(M2)远远高于GDP和物价上涨之和幅度最大的几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民众货币收入没有实质性提高,而2003年下半年却开始出现物价异常迅速上涨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其实,催动物价上涨的真正元凶不是普通民众,而是手中握有大量钞票的权贵们自导自演的把戏。

更加可怕的是,很多富人和政府官员却固执地认为,经济过热有利无害,因为他们可以在房地产、钢材、水泥的涨价风潮中赚取到更多的利润,政府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出卖土地,可以征收到更多的税收。因此,他们极力反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极力反对压缩银行贷款,极力反对压缩在建和新开工项目。他们却不知道,在涨价风潮中获得的利润、税收和新增贷款这些泡沫货币、都是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富人自身财富安全的,随时可以引爆泡沫并引发金融全面危机的火药。

面对生产资料所有权改革这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德高望重的吴敬琏先生竟然未经过数理模型的严密论证,就迫不及待督促国资委抓紧国退民进国企产权,实在是匪夷所思,让人难以理解。

由此可见,主流经济学家先生们一方面督促政府加速国企产权改制,提高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让富人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又反对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干预的做法,严重的缺少理性逻辑,正在把中国经济推向深渊,正在一股脑地把绝大多数富人和穷人都推向政府的对立面。

案例:

吴敬琏建议国资委加速国有经济产权改制的第二年的2003年下半年,当产权改制风潮波及全国各地时,中国以粮油、蔬菜、肉蛋食品为代表的人民生活日用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中国商品房价格同比也上涨了5%,一些热点城市则涨价更多,有的甚至上涨了百分之几十。 与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同时,生产资料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电价上涨;由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过热,拉动钢铁、石油天然气、煤炭、橡胶、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的价格也在上涨,电解铜每吨已突破2万元,8月份铅、镍、锌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158.8%、150.3%,成为增长最快的三种主要生产资料。螺纹钢、线材等建筑用钢材价格9月份较去年同期高出43%,较第二季度高出14%。以至华尔街一家报纸都发出了《通货膨胀降临中国》的惊呼。

陈淮无法回答的9个改制问题

2003年12月30日早上, CCTV的央视论坛谈论国企改制不能自买自卖的话题。明显可以看出主持人董倩对国企改制的忧虑,也能看出贾康先生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只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淮先生"慷慨陈词",不厌其烦地用一些大众听不懂的术语一味强调国企改制的必要性。例如他说,“ 只要是资本,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根本职能就没有区别;它们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运行规则、行为方式就没有区别。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是什么?是产权的市场化。在产权不断流动的市场基础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还有特别意义吗?没有。通过产权交换,今天的国有企业,明天就可能成为非国有企业。”为此,我通过新华论坛、强国论坛、时代广场、中国改革论坛等向他提出如下9个问题:

1、国企改制是否拥有成熟经验?

两年前,我就曾经问一个国企老总,全国范围内,改制有没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没有成功的经验,为什么还要在全国极力推广,搞一刀切呢?

任何一种改制的目的都应该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应该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山东的改制最早,但是,山东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改制而获得实质性的提高。改制后的企业目前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改制后留在工厂里的工人,工作时间延长了、劳动强度增大了、工资徘徊或下降了,劳保待遇降低了、绝大多数工人心情更压抑了。改制后买断工龄的工人,绝大多数在温饱线上挣扎。个别效益上升的企业,也往往是主要受益于本行业市场大环境的改善、原有贷款利息的彻底解除和解雇工人减少了工资福利的负担。而改制企业银行贷款等负债的大量剥离,极大的增加了银行的不坏帐比例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可能。请问陈淮先生,既然国企改制没有成熟经验,为什么还要鼓动全国一刀切强行推行改制呢?

2、规范改制的意见能得到贯彻落实吗?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有趣而又很枯涩的现象,中央和基层的一些政策明明是很好的,很得民心的,但是为什么会在执行过程中走样或者是半途而废吗?关键的原因是因为中央或某基层缺少了一种贯彻方针政策的有效的手段,而只能依靠颁发文件、开会、上街宣传、责任书、突击整顿等等方式来贯彻推行。由于再好的政策也只能依靠层层官员去执行,而这些官员又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因此,阳奉阴违、偷梁换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现象就无法避免。更可怕的是,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时,改革的决策者几乎彻底忽视了对组织成员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而是把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的一切法宝均押在党纪国法上、放在了高薪养廉上这些马后炮上。但是他们忘掉了欲壑难填这一历史古训,忘掉了金钱的腐蚀性和双重性,忘掉了人性会在失去理想信念的约束后、将会在金钱权力美女的面前充分暴露卑鄙丑陋的另一面这一人性常识。因此阳奉阴违、偷梁换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就会甚嚣尘上,占据主流。因此即便是一种好的政策也是会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我们注意到,国资委关于规范改制的《意见》虽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范改制的意见,但是如同中央三令五申对报刊杂志进行整顿都如此艰难一样。目前,为了分到国企产权这最后一块大肥肉,凡是有能量的层层官员都行动起来了。您难道不担心就象卢大等网友指出的那样,虽然规范改制的政策出台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信,走着瞧"的情况出现吗?

具体来说,在腐败盛行的当今社会大环境下,谁能保证出资人(国有资产管理局)公正廉洁?谁能保证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不吃回扣?谁能验证购买人资金的合法性?谁来保证不发生自卖自买发生新的变异形式?陈淮先生是国家级的改制专家,您能回答清楚这一连串的疑问吗?如果您回答不了,为何又要为这个危险的决策鼓噪呢?

3、改制的理论依据是否牵强附会?

按照张五常等人的观点"国营企业的不济,是因为用他人的钱永远不及用自己的钱来得小心谨慎。",以此来为国企的所有者缺位寻找理论根据。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张五常的这个观点,应用到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还可以,如果应用到数百上千人的大企业,完全就是强词夺理了。张五常先生不应忘记的是,亚当.斯密等人提出这个类似观点的时候,是在18世纪,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大型企业。目前,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只所以很难做大做强,不就是因为这些私有企业主把自己的钱看得过分小心谨慎,而限制了其企业的发展吗?

我再次声明,我不反对在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下对一部分小企业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招标拍卖!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中企业里,通行的做法是,企业虽然是股东的,主要是董事长的,可是董事会仍然会聘任不是股东的总经理(总裁)等管理层和其他雇员去花自己的钱,只要在制度上加强监督,他们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这样的企业往往才最有活力。 同理,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是全民的,国家仍然可以把国有资产使用权的保值增值的责权利,一起委托给企业全员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可利用网络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在制度上对企业进行监督!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和国家一惯倡导的口号,为什么在国企改革这个关键问题上不敢,你们主流经济学家却不愿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呢?同理,我们也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喊得震天响,可是为什么却把帐户唯一、财产登记、货币电子化管理,这些最容易赋予国企全体员工责权利来管理好运用好国有资产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当作后娘养的孩子呢?

如果说,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国家无法发挥好董事会的作用。那么,在这个同样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你们却坚定不移地相信国家能发挥好出资人这个角色呢?希望陈淮先生也回答回答这个问题!

4、突击改制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件商品的销售价格,往往取决于同类商品的市场总供求现状。例如在一个自由集贸市场里,如果种白菜的人,在同一天里全部把白菜都同时放到市场里去卖,那么肯定是卖不出好价钱的。这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浅显道理。可是国家政府的专家和决策者们,为什么却偏偏不懂这个道理呢?

目前,全国一刀切普遍推行改制,惟恐国企卖不出去,如此以来国企能卖出好价钱吗?例如山东泰安市政府就下文件要求,2003年11月底以前要全部改制完成。别忘了卖国企的钱还要维持亿万人的社会保障,维持全社会的稳定这个大用处呢?

你们专家门口口声声声称国有企业改制多么的符合市场原则,这不是在糊弄人吗?

唯产权论还有一个更大危害,那就是让未改制的国企老总几乎全部无心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因为改制的前景太诱人了,因此,为了尽早改制,为了让改制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他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地,千方百计创造改制的条件,搜肠刮肚为改制做充分的地下准备。如故意让企业效益滑坡,大做假帐,把私设的小金库变成大金库等、、、

5、改制是否会加速恶化宏观经济环境?

大家都知道,市场疲软是造成国企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改制后的企业,因为追逐利润已成为这些企业的根本任务,而员工工资将会成为主要的削减项目,货币财富必然会更大规模地向少数管理层手中集中,而广大在岗工人工资的必然会相对减少,因为改制而下岗失业者甚至会彻底失去收入来源。因此,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必然长期处于缓增、停滞甚至缩减的趋势,市场需求将会萎缩,企业产品也就更难卖的出去,改制后的企业生存环境将更加险恶!

这是因为,约占6成的低收入社会成员因为缺少甚至没有钱购物,约占3成的中等收入的社会成员因为担心未来收入减少和花费增多而不敢花钱,约占1成的社会成员虽然拥有大量的金钱,但是因为该买的基本都有了而没有必要再花钱,或者是害怕露富而不便于花钱,从而使得产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虽然,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借了老百姓大量的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了高速公路铁路、水电站等等基础设施。但是,由于这些钱的绝大多数转了一圈后又落入到了那些没有必要花钱人的有钱人的口袋里,因此,消费还是热不起来,企业开工还是不足,没有钱的人更没有钱、有点钱的人也开始变得拮据起来、而拥有大量金钱的人因为看不到能挣更多钱的项目而把钱储蓄在银行,买成国债,进入股市短线投机或者干脆直接转移到了国外。这样,参与实体经济运转的货币更加稀少,企业产品更是卖不动、资金周转愈加不灵、低价竞争变成恶性竞争、垄断行业外的各个行业普遍效益滑坡、大量工厂停产破产倒闭、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可是国家的债台却越筑越高了,形成恶性循环。可是,政府如果持续增加货币投放量(财政赤字实质上也是增加了货币投放量),就很容易超过某个极难掌控的临界点,实体经济就会迅速转而出现需求旺盛,货币过剩,富人此时也会把货币从虚拟状态释放到实体状态中来以赚取更多的货币或保值财富,从而火上浇油般促发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金融风暴、社会动荡。可悲的是,目前我们国家实施的产权制度改革,就是鼓励资产向少数人手中大量集中,这将会更大幅度地推进货币财富向少数富人积聚的速度和减少职工群众可自由支配的货币量,将会更加猛烈地加重有效需求不足,必将加速引爆中国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

另外,在国企改制之前,国家可以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可以有效及时地制止企业产品提价、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制止盲目投资、保证企业按时按量发放工资、强迫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这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改制以后,国家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企业的控制,一旦遭遇突发危机,只能束手待毙。

6、改制是否会加速恶化阶层矛盾?

西方国家资产所有者的资产是在竞争机会相对平等、市场机制相对健全、法律环境基本正常的条件下长期积累形成的。贫富差距虽然也很大,但是人们的心态却相对平静。但是在中国,由于中国的有钱人毕竟有限,由境外投资者买下规模庞大的国企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实权人物就采取了和正要采取半卖半送的方式把国有资产"拧干水分",用MBO的方式廉价处理给企业现有领导班子,而这些领导班子成员,相当多数就是企业衰败的始作俑者。这种交易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在暗箱中进行的,广大的职工群众基本是被蒙在鼓里听鼓声,交易几乎与公平公开不沾边,明眼人一看就知这又是一宗权钱交易的大买卖。这种违背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大搞血淋淋的圈地运动的产权制度改革,虽然一夜之间,就把主人翁变成了雇佣劳动力,把公仆变成了大老板,重新把亿万产业工人打回到了无产者的行列,但是,同时也更加强烈地积聚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仇富心态,为中国阶层矛盾的全面爆发埋下了超级地雷,这种急功近利的改革与掩耳盗铃饮鸩止渴何异?

在美国,失业还可以领到基本的生活保障金,但是在中国,国家财力已无力为如此庞大的失业队伍提供应有的失业救济,几个月,一年,甚至好几年都领不到一分钱的人口大量存在。虽然很多下岗工人迫于生机,摆地滩,下苦力,似乎实现了再就业,但是他们普遍地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虽然国资委规范改制的《意见》表面上对改制进行了规范,但是,如果规范的东西仍然得不到落实,老百姓心中的怨气将会更大,对国家就会更加不信任,《意见》就是十足的弄巧成拙!

7、改制后的企业是否能轻装上阵?

知恩图报是中国的老传统。能够先期获得企业管理权,这次又能获此良机摇身一变成为产权大股东者,对老上级的那份暗箱恩情应该怎样回报呢?这将是终生都不会抖擞清楚的糊涂帐,腐败能由此中止吗?同时,与其他的眼红者不同,工商税务物价计量银行防疫电水法院公安、、、等白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黑道,这两道是很有发泄眼红病机会的,他们的手段也是如火纯青的。五毒齐攻,新贵们能受得了吗?他们对未来能有信心吗?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个还不至于太糊涂的新贵都会走向同一条道:转移财产,留好后路,掏空掏净,溜之大吉!

8、依靠财政资金能缓和社会矛盾吗?

要缓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一个关键性的措施就是通过财政税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国家可以用财政资金扶贫解困,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长久以来,正是国企担负了主要的上缴税收、支援国家建设、分担国家负担的重任。有心的朋友可以到国家统计局或税务总局查一查一个细帐,那就是过去若干年以来,国企完成的GDP和个体、民营、三资企业完成的GDP各占多少比例,与各自上缴税收的总比例是否成正比。事实如何将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在现行的纸币制度下,由于税收机关很难通过监控资金流,实施有效的征管,并且由于国企改民营以后,企业老板彻底解脱了行政管理的约束,他们可以更加无后顾之忧偷税漏税和避税。因此,一个同等规模同等税率的企业,实际上缴税收,改制前后将会大不一样,甚至是一前一后两重天。

山东一位国企老总在改制动员会上面对企业全体员工就声称:我们改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象民营企业那样能偷税漏税避税。由此可见,国企改民营后,国家用于缓解社会矛盾的财税工具手段,又会大打折扣。社会矛盾必将加速地集腋成裘。

9、全面私有化是否会加速恶化自然和国际环境?

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一刻也无法停止对资源和市场的掠夺,一旦停止掠夺,就会爆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相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的人多、资本少、土地有限的程度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因此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仅会长期处于供大与求的局面,而且由于中国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因此中国企业的工资必然会是世界上几乎最低的。在低廉的工资压迫下,中国的劳动者必然会生产出最行销世界的廉价商品,但是福祸相依,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将会是最激烈的,中国威胁论将会更喧嚣,中国受世界孤立的前景也会更明朗。

当今世界已经走上了经济一体化的不归路,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种分散的企业和资本纷纷走上了化零为整,合私为公,兼并重组,用规模求效益的道路。让人费解的是,天天把"接轨"挂在嘴头上的中国,却背道而驰地走上了拆分国有经济,大张旗鼓全面私有化的道路。可以预言,这种化整为零,化公为私后的散兵游勇式的散沙企业,相当多数注定会成为国外强势资本收编、兼并、重组的营养丰富的饵料,新的殖民地时代指日可待、、、

一年多以来,这篇文章已经在新华、强国、中国改革等多家大论坛上贴,并被广大网友广泛转贴,可是陈淮先生至今没有向我们国企员工和全体国民解疑清楚这9大疑问!

案例:

2004年10月21日,齐鲁晚报登载了《夫妻狂吞千万国有资产》的报道,文章说,江苏张家港市委原常委兼宣传部长范平通过权力寻租积聚了大量的秘密资产,但是,秘密资产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财产,为了能让这些秘密资产既不暴露又能保值增值,范平绞尽脑汁分别以其妻女、兄弟等亲属的名义在张家港市、苏州市区及南京共购置五套带车库的豪宅,总面积超过800平方米,至发案时已合计支付价款180余万元。但是,这种隐蔽资产的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正在范平忐忑不安,为秘密资产的长久安全和个人的后路惴惴不安的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

2000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决定进行企业转制。范平被委任为转制小组组长,他感到实现"理想"的契机又来了。 最终,范平以他妻子奚浣沙的名义,前后一共只投入30多万元,就掌控了一个资产近千万元的公司。经过这一番"空手道"的运作,转制后的新公司完全与国有资产"绝缘",变成了范平等人的私有财产,使范平秘密的腐败资产顺利地由黑钱变成了白钱,真正实现了腐败者的胜利大逃亡。

我一个在政府主管企业产权改制的同学告诉我,在基层国有企业产权改制过程中,政府从来不会过问管理层购买国有资产的钱是从那里来的,只要交上钱,就可以拿到股份。由此可见,产权改制的MBO,事实上已经成为腐败者黑钱漂白,实现胜利大逃亡的最佳途径。既没有办法阻止腐败资金漂白,又盲目坚持产权改制大方面不动摇的人,实际上正在充当腐败者的保护神!

张维迎不该把工人视作累赘和包袱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2004年8月24日接受《经济观察报》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联合采访时也承认,一项变革,能够使得社会总财富增加,或者说受益者所得足以弥补部分人受到的损害,实现了社会总财富最大化,这种变革就是正确的。可是通读张维迎先生的整篇谈话,只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买方一个是卖方,而国企职工应该处于何种地位,这位先生却很少提及,似乎这个世界上就根本没有国企职工这些人,他们的利益取舍是完全可以被抛弃在交易双方之外的。张维迎先生甚至高论道【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说穿了,在张维迎先生眼里国企职工就是累赘和包袱。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党的16大也把实现小康目标当作党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是最大化地增加实实在在的国民总财富,最大幅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只增加少数人的财富而剥夺多数人的财富。

财富有一个很简明扼要的特征:凡是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条件,都是人类的财富。也可以说,凡是满足人们合理合法实际需要的过程,就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过程。一个国家是由全体国民组成的,因此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是由一个又一个国民拥有的财富量和满意度集合而成的。因此,国企改革的是否符合社会总财富最大化,关键要看代表全民整体利益的国家和本国企全体员工是否增加了财富量和满意度。我们假设一个国企职工对国企改革的满意度最高是1,最低是0。假如一个国企有100人,假设甲种改革国家利益没有变化,而每个人的平均综合满意度达到0.8,那么总满足度就是:100x0.8=80。假设乙种改革国家利益仍然没有变化,而每个人的平均综合满意度却只有0.1,那么总满足度就是:100x0.1=10。由此就可以基本断定,甲种改革优于乙种改革。

但是,产权改革,尤其是管理层收购,却出现这样一种情况:95%以上的人(普通员工)对产权改革管理层收购平均满意度只有0.2,而5%的人(管理层)满足度却平均高达1.00 得出的满足度总值是: 95x0.2+5x1=24 由于这种产权改革方式导致了国有经济的崩溃,执政基础的丧失,因此,不仅职工群众不满意,机制健全的国家也不会满意。

如果我们把国有资产使用权分包或当作负债租赁到人,由企业全员内部海选管理层或者聘请职业经理人,国家通过对企业和个人唯一帐户的网络观控维护法律尊严,却可以让95%以上的人平均满意度达到0.9,而5%的人满足度也可平均达到0.5 得出的满足度总值是: 95x0.9+5x0.1=86

由于这种产权改革方式保证了国有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保证了公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因此,不仅职工群众会满意,国家也会更满意。

可是,张维迎先生只把眼睛盯在那5%少数人的满足度上,却把95%以上多数人对产权改革管理层收购的不满忽略不计,又把国家完全放在一个空置的位置上,怎么能够衡量的出国企产权改制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在张维迎先生看来,在产权改制的过程中,只有企业经理人才值得善待,而国企职工做出的贡献,却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张维迎说【往后看,就是看给过去为企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利益有没有顾及。我们一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之所以好好做,是因为他们对国家还有一个善良的预期,相信国家最终会给他们所做的贡献以补偿的。 这里面我要特别强调 "往后看",就是一定要善待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优秀的人,不论他们是在奥运会上为我们争得了奖牌,还是在市场竞争中为我们创造了财富。做不到这点这个社会就是有问题的;诋毁他们的贡献更是缺乏社会良知的表现。】

不客气地讲,一次又一次的国企改革,都是围绕着调动少数人的积极性而忘记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把"主人翁"当摆设,甚至当绊脚石和累赘包袱,而把少数"精英"捧到天上去的畸形改革。从厂长经理负责制到目前的向管理层倾斜转让股权,都是把绝大多数员工利益置于脑后的不负责任的举动。不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这都是站不住脚的,都是对生产力最极端的破坏!腐败也就是由此产生的,干群矛盾也就是由此尖锐的,生产经营能不大受影响吗?企业能有活力吗?

如果说海尔老总张瑞敏搞好了国企,的确应该值得表彰和奖励的话,那么,更多的国企老总不仅没有搞好国企,实践证明正是这些人如同蛀虫一样让国企衰败到目前这种要变卖的境地,难道这些人也值得奖励和善待吗?如果谁搞垮了国企谁就可以获得产权奖励,谁就可以MBO了,那么谁还愿意和张瑞敏当年那样兢兢业业搞好国企呢?张瑞敏等先生在你们的误导下也很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请大家牢记这样一个道理,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是由全体员工共同组成的,任何一个"精英"他再能,他也不可能能到象孙猴子一样有分身法,能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包打天下,他也需要技术人员,也需要熟练工人,也需要第一线的普通工人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海尔等国有企业只所以能做大做强,肯定不是只有张瑞敏一个人的功劳,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也功不可没。根据我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只有当职工的民主权力被无情扼杀!企业的财产被大小蛀虫大肆挥霍而职工群众对此又无能为力!劳动报酬分配极为不公!对国家永远要管饭还有幻想时,职工群众才会产生消极怠工的想法。通过观察我还发现,只要企业的带头人是由众望所归者担任(无论是选举出的或上级偶然任命的),只要上级领导不再滥加干涉企业自主权,这个企业一般都能发展的很好。

由此可见,只有实行了财产申报帐户唯一,只有让全体职工集体承包或租赁国有资产,让"主人翁"重新回归本位后,企业全员海选出来的管理层(或者由职工代表大会在社会聘请职业的经理人),就会用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领导企业发挥出惊天的集体能量和智慧,企业带头人经过一个短暂的调整期后,他们就敢拍着自己的胸脯,站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上说:各国的资本家们,你们来较量吧,我们不怕你。他之所以这样有自信,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坚强团结的企业团队。

如果没有耶律楚才,木华黎,四杰等一大批文臣武将的辅佐和拼杀,如果没有那些千千万万连镶金马笼头都路不拾遗却愿意通过沙场效命获得荣誉的普通士兵的真心拥护,成吉思汗能够成为一代天骄吗?

案例:

张维迎先生要善待的国企负责人,都做了些什么事,请看《深圳明镜网》最新一组简报:

原中行副董事长刘金宝因贪污受贿等罪被判死缓2005-08-17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排名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误区 (一)

北京市国资局原副局长徐少华挪用公款获刑十年2005-08-17

河南平顶山市矗琳房地产开发处原经理王岩岭获刑12年2005-08-12

私分国有资产385万元 成都某银行原行长罗华干被判刑三年半2005-08-11

侵占挪用500万 国家损失上亿 四川省万源市经济协作公司原经理张国俊被判刑十九年2005-08-0

受贿18万都是下属"敬送"湖南机械设备成套局原局长史秋生一审被判刑2005-07-29

中国工商银行佛山分行原行长林峻江被判刑六年2005-07-20

"并不缺钱"却收了50万 武汉市政工程总公司原经理柯汉金获刑九年2005-07-11

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800万 广东省南海市桂鸿实业总公司原董事长潘志雄二审被判无期徒刑2005-07-11

深圳市外经贸局原进口处处长林抗因受贿罪被判刑10年2005-06-29

犯职务侵占罪 金正董事长万平被判刑十五年2005-06-22

深圳石化集团原董事长陈涌庆因受贿被判缓刑2005-06-22

山西金融犯罪第一案终审 原商行支行行长张原清改判死缓2005-06-20

宁夏国资委原主任科员汪德胜借企业改制挪公款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2005-06-15

原大众文艺出版社女干事庞魏贪污48万基金获刑12年2005-06-09

福建省烟草公司三明分公司原副经理伍业义、原主任科员陈华林贪污受贿分别获刑15、11年2005-06-09

陕西省南郑县西汉高速公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会计蒋志明被判有期徒刑三年2005-06-09

挪用人民币3000万 受贿港币150万 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钟强被判刑2005-06-08

陕西农工贸总公司原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唐少林(副厅级)因受贿获刑2005-06-01

浙江省温州市原园林局副局长叶小青受贿被判刑5年2005-05-26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原院长书记钱冬生、陈福兴因受贿被判刑5年并没收财产2005-05-19

诈骗三千万潜逃国外 四川双玺装饰有限公司原老总魏建获刑15年2005-05-16

原中国电子租赁有限公司老总崔天清违规放贷上亿获刑三年2005-05-11

四川矿难责任人 何永贵、赵顺建分别被判刑7年和6年2005-04-20

将公款"辗转"为己有 江苏通州网络中心原副主任范少波被判刑2005-04-19

贵州华创证券原总经理助理邹军挪用4.9亿炒股被判无期2005-04-15

县委书记兼任行长捞钱37万  甘肃广河县原县委书记马良成被判十年2005-04-08

重庆市巫山县原移民局长向登良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2005-04-08

原华中电业局长林孔兴、王萍夫妇受贿37万元一审宣判2005-04-06

辽宁原副省长刘克田受贿案终审 维持原判12年刑2005-04-06

侵吞公款 山东烟台某国企老总王永鉴一审被判刑十五年2005-04-06

贪污挪用公款320万元 吉林一粮企巨贪姜勇被判17年2005-03-31

北京京华信托公司原经理张凯军私吞贷款利息被判12年2005-03-30

河南石化公司原总经理张长有挪用公款160万获刑十五年2005-03-29

某银行中关村支行原行长霍海音挪用公款近11亿2005-03-25

安徽省农行营业部原总经理张伟挪用公款千万被判刑9年2005-03-22

江西省赣州石油分公司原经理钟林炎受贿19.8万元被判刑2005-03-22

北京平谷国资局原副局长徐少华因挪用公款获刑2005-03-03

吉林德惠粮库贪污窝案 书记领头贪污粮款400万被判6年有期徒刑2005-03-03

贵州省清镇市原人民医院院长罗毅收受推销员贿赂获刑2005-03-01

四川自贡原殡仪馆长韩峰因受贿等三项罪名被判15年2005-02-21

重庆万州区水利电力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勇判刑十一年2005-02-21

河北秦皇岛原城投公司董事长吴克春受贿被查处2005-02-06

挪用亿元公款珠海一支行行长刘光宜被判无期2005-02-06

四川3银行行长6年截留套取国资近亿元被判刑2005-02-05

私分国资3785万 山西电科院5名负责人被判刑2005-02-05

重庆一电力公司副总受贿获刑2005-02-05

陕西一公司原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唐少林受賄获刑2005-02-02

武汉原国企老总叶恒仁借企业改制侵吞公款获刑19年2005-01-06

张文魁不知道民营企业靠什么过日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与郎咸平的分歧是根本性的。国企长期以来是靠纳税人、储户、股民的补贴以及对市场的垄断来过日子的,难道这不是对民众的巨大剥夺吗?这是连张卫星们都知道的事实,郎教授为什么看不到呢?】

请问张文魁先生,您知道民营企业是靠什么过日子的吗?

80年代,我还记得浙江个体户曾经到过我所在的国有至少企业两次,一次是通过送礼贿赂公司经理等手段,把我们库存的商品用极便宜的价格买走;第二次是说能提供紧俏的彩电货源,大概骗走我们公司几十万元。

2004年9月11日早上,有位浙江企业家给我打来电话,他表述了对时局的担心。他说温州的经验不值得效仿,如果全国都效仿温州民营企业的致富经验,中国肯定要大乱。他说他非常了解温州人的致富经历,一是靠双轨制下国有企业没有定价自主权,而温州民营企业却可以通过压低售价,给回扣等办法挤跨了国企。比如他说,一种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的质量很好的电器,国家给国有企业定的销售价是100元,国有企业一分钱也不敢动,但是温州人通过模仿,也粗制滥造出同样的电器,但是他们却可以卖90元,80元,并且在销售的时候给购货方当事人回扣5元或10元,他们开的发票却可以是伪造的,国有企业能不垮吗?温州民营企业的致富的第二条路是靠走私,他自己就买过温州人贩卖的走私货上过当。温州民营企业的致富的第三条路是靠骗,在报纸电台上发布虚假广告大量骗钱,比如增高鞋垫等、、、

张文魁先生现在看到浙江富裕了有钱了,却全然不用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对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血腥和残酷视若惘闻,您能让全国都群起而效仿搞残酷的原始积累吗,即便是全国群起而效仿搞残酷的原始积累你们能保证他们都能攫取到第一桶金吗?您难道不知道如果全部的动物都成了食肉动物,这个世界就只剩下互相残杀了吗?

当时,虽然国有企业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也享有国家的下拨资金(后来改成了拨改贷),但是国企的帐目是非常清晰的,形成的利润几乎全部上缴(后来通过税收上缴),企业全员的工资收入是固定的,企业自留发展资金几乎没有,由于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国有企业自然就没有发展的后劲,滑落到这种任人宰割的境地。

张文魁先生说国企长期以来是靠纳税人、储户、股民的补贴过日子的,那么江苏的民营企业铁本是怎么回事,股票市场上出事的那些民营企业又是怎么回事?张文魁先生能解释清楚吗?

案例:

顾雏军是国内A股市场和香港股市上赫赫有名的资本运作"高手",数年间,顾雏军动用据称有40余亿元的资金,相继参与和收购了吉诺尔、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等公司,涉及众多国有企业,掌控麾下制冷剂、冰箱和客车三大产业,在市场上号称"格林柯尔系"。但是2005年8月1日,新华社记者从有关部门证实,科龙电器(000921)董事长顾雏军因涉嫌经济问题被依法审查。相信这位民营企业靠什么过日子的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5582.html

更多阅读

世界网民看待中国数学 我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文/胡鞍钢  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就预言,“进入21世纪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过去30年中国已经对世界做出了“三大贡献”,即经济增长贡献、贸易增长贡献、减少贫困贡献;今后30年中国将对世界做出“三大新贡献”,即绿色

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家乐福在中国迅速崛起的秘诀(1)

对复杂市场环境的灵活适应能力让家乐福在中国发展迅速,其经营模式也被众多本土企业模仿。     今年7月,家乐福上海古北店迎来了一个国际品牌,第一大奢侈品公司LVMH旗下的化妆品零售店丝芙兰放弃上海市中心的一线商圈,选择家乐福卖

服装实体店的未来 谁能代表中国服装的未来(一)

  谁能代表中国服装的未来?这个“谁”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企业或品牌。   一方面,中国服装的美好未来需要众多优秀企业和品牌的努力;另一方面,代表中国服装未来的历史使命,不可能落在某一个具体企业或品牌身上。能够代表中国服装未来

声明:《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排名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误区 (一)》为网友依嘫飯特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