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减持 期权 再来看看市场一度企盼的对大小非减持行为的限制



   对大小非减持问题的探讨,首先要回到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体制性革命——股权分置改革。在这场改革中,诞生了数千亿计的限售股,并派生出现在困扰市场的大小非减持问题。

   中登公司7月首次披露的大小非解禁减持信息显示,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而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亿股。从2006年6月开始到2008年6月底的两年内,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份存量3717.84亿股;累计解禁数量为842.96亿股,占全部股改限售股数量18.43%。其中,累计减持250.07亿股,占解禁股份29.67%。

   从上述数据来看,大小非已解禁股中有三成被减持,三成这一比例似乎低于市场所感受的大小非解禁压力。迄今为止,监管层并没有像市场所企盼的那样,对大小非减持做出限制,而是更侧重于加强大小非减持信息的披露,提高减持行为信息的透明度,其背后的考虑可能在于,不便违背股权分置改革时做出的“锁一爬二”的承诺(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非流通股股东所持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自股改方案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转让,在前项锁定期满后,通过证交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24个月内不超过10%)。因为违背就意味着整个游戏规则的变更,对游戏规则的朝令夕改恐怕只能令市场预期更加混乱。因此,对于管理层出台限制大小非减持政策的企盼恐怕更多地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大小非问题只能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逐步消化。

 大小非减持 期权 再来看看市场一度企盼的对大小非减持行为的限制
aihuau.com

   还有不能不提的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印花税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也是政府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过去17年来,中国股市印花税率曾经有过数次调整。

   证券交易印花税1990年首先在深圳开征,当时主要是为了稳定初创的股市及适度调节炒股收益,由卖出股票者按成交金额的6‰交纳。同年11月,深圳市对股票买方也开征6‰的印花税,中国股市双边征收印花税的历史由此开启。

   1991年10月,深圳市将印花税率调整到3‰,上海也开始对股票买卖实行双向征收,税率为3‰。1992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双方按3‰缴纳印花税。此后,印花税税率最高到过5‰,最低到过1‰。最近的一次调整是在2008年4月24日。由于股市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大跌,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由3‰降至1‰,不过,因此而形成的4月24日跳空高开的缺口3296.72-3461.62点早已被悉数抹去。从历次的印花税调整后股市的反应看,印花税调整并不能改变股市运行的大趋势。

   还有一张牌,就是舆论牌

   这也是监管层惯用、熟用且常用的维稳举措。在中国股市不到19年的成长历程中,时时可以看到官方舆论的指引。由于舆论手段最具“中国特色”,且集中反映了“政策市”的特点,这里不惜笔墨,赘述如下——

   1994年7月30日,经历了一年多下跌的股市迎来了《人民日报》发表的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终于扼住了涨势的咽喉。文中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 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次日,大部分股票仍被死死封在跌停板上。

   1999年6月15日, 《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署名为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标题为 《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给当年5月19日以来的行情定性,认为,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并指出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此文发表后,股市随即出现大涨,从6月15日的1387点激活,6月30日最高达到1756点。

   2001年11月10日,自当时的历史高点2245点飞流直下的股市等来了《人民日报》的《中国股市能不能推倒重来》。文章指出如果现在不善待股市,宏观经济将受到强烈报复。此后随即反弹至1776点。止住了凶猛的跌势,逐渐企稳,避免了崩盘。

   200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业内专家认为:中国股市将迎来大牛市》给一直未见起色的股市加油。该文采访了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文章指出中国股市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对市场经济基本要素的改革,表明证券市场一个时代的结束。伴随上市标准的改变,一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必将带来从未有过的大牛市,大牛市的拐点将在一年内出现。此文见报后第一个交易日12月16日,股市止住连日跌势,上证指数报收1409.94点,经历最后一跌后连升两波,最高升至2003年4月16日的1649点。虽然如此,该文并未给股民带来大牛市,长达5年的漫漫熊途亦没有因为该文而稍有缩减。

   2005年7月4日,在中国股市跌穿千点、最低至998点时,《人民日报》发表《白话股权分置改革》支持股改,股市随后再次探底确认未创新低后,牛市开启。

   200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发问 《中国股市还能涨多高?》。该文指出一季度新增开户股民就超过500万户,这些新手根本没有做好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当日,上证综合指数收涨0.43%,报3611.87点,但随后仅经历了两个交易日的整理即掉头向上,直至4335.96点。

   2008年,上证综合指数跌破3000点重要关口后,随着奥运的临近,舆论开始不遗余力地频吹暖风。7月1日,新华社一篇名为《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的“社论”在上证综合指数当日收跌3.09%、且又进一步下滑动力的背景下隆重登场,其核心立意就是,“在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的情况下,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次日,上证综合指数得以平收,但旋即在7月3日创下自历史高点6124.04点调整以来的新低2566.53点。此次的通信似乎未能起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功效。7月7日,新华社又发表《7月中级反弹可期》,市场作出明确响应,以大涨4.59%报收。但是好景似乎不长,股指升到2952点弹升乏力,再度转弱。于是,7月14日,《人民日报》再度以罕见的整版篇幅,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为总标题,探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传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声音。7月19日,证监会甚至主动出击,召集各大官媒,纵论市场热点问题,希望借此增强沟通,提高透明度,维护股市稳定。

   如果从6月下旬至今的这一个月来看,管理层耗费如此多的口舌、如此多的笔墨,似乎的确起到了一定效果:上证综合指数大体在2550-3000点之间呈现箱体震荡。但空有舆论鼓与呼恐怕仍不足以担起托市重任,管理层授意下的托市资金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推动力。舆论导向真实表露了管理层对股市点位的判断,赤裸裸地以官方媒体的重头文章试图影响市场运作,操控之心,路人皆知,这是典型的计划思维的套路。

   官方舆论导向一直都是中国股民的必修课,但这恰恰将中国政策市的特点暴露无遗。试图充当引路人的管理层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股民进行说教,但市场的力量却一次又一次让管理层指引成为笑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5586.html

更多阅读

张振宇、郑智化《不要再来伤害我》 不要再来伤害我原唱

歌曲原名《ain't i flyinglike a bird》,是郑智化1996年的作品。这首歌当时没有流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首闽南语歌,无法在大陆流行起来;另外当时郑智化已经淡出歌坛,这首歌也没有经过包装,且不是主打歌。  郑智化晚期的

声明:《大小非减持 期权 再来看看市场一度企盼的对大小非减持行为的限制》为网友用你的目光看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