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近年来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并为不少企业所采纳,成功的案例也很多。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是万无一失的,都会有副作用。过去在农村有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讲的就是药物除治病救人外,还会有害人的可能。管理也是如此,利弊总是相伴而生的。标杆管理也不例外。
我们过去学习苏联曾推动过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进步,但时过境迁,那种模式落后了,不适用了,就淘汰了。后来我们学习日本、西欧、美国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又给我们的管理注入了活力,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不适应的方面。
对于标杆的副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选错标杆:就是说你选的标杆跟你没有可比性,行业、实力、水平都无法企及或毫无借鉴意义。比如说,一个医疗机构要学习一个工业性集团,只能是学其在非技术层面的东西,战略思想、管理思路、企业精神等等,而如果要学其具体操作方面的东西,如组织构架、技术培训、工艺流程等等,只会是南辕北辙。当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非要把平地弄成梯田,劳民伤财,贻害非浅。
2、及时更换标杆:当原有的标杆已失去标杆作用时,还不及时更换,那标杆就形同虚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里有一些过时的标语,仿佛还在前清的年代里,那种感觉是哭笑不得。
3、标杆的虚无性:标杆的最大作用就是目标激励。既然是目标就应该看得见,没有可见性就没有可靠性。不幸的是有些企业的标杆让人觉得太遥远,比共产主义还渺茫。这种标杆显然没有激励作用。
4、夸大标杆作用,忽视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有种思维方式特别简单,就是认为一招走天下。在逻辑上说就是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没有哪一种管理方法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标杆管理也是如此。他不会替代其他管理方法,只能和其他方法结 合起来综合运用。偏偏就有人人为,有了标杆就一通百通,万事大吉。说起来幼稚可笑,但可笑的事却时有发生,可能是有人觉得工作太沉闷了,搞点笑话活跃一下。
警惕标杆的副作用,就是要破除企业界盲目跟风思想,直线逻辑思维方式,矫正对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求甚解,一味赶时髦,胡乱套用,浪费时间和各种资源的行为。把企业管理作扎实,做出成效!
我在小白兔牙科做管理时,曾反复强调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要求医生在接诊时,一定要把患者的病情、病因、治疗方案、价格、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一一跟患者及其家属说清楚。有医生曾担心如果把不良后果说了会吓跑患者,我说即使吓跑了也要说清楚,决不隐瞒。医生问,如果吓跑患者,一时没有营业额低,没有效益怎么办?我说,一时没效益不可怕,就怕一时营业额很高,很快衰减,无法弥补。患者信任才会有长久的市场回报。
在运作过程中,有几个连锁机构曾流失不少病号,医生们为此埋怨我,我让他们耐心等待,不用着急。随着机构信誉的提升,原先流失的患者又纷纷回来了,营业额不断攀升,当初埋怨的医生开始相信了。
在我工作过的连锁机构里,把告知作为一项硬性规定,谁没有给患者说清楚,要受处罚。如果造成纠纷,责任医生要承担主要责任。根据治疗项目和工作情况的区别,我们制作了各式告知书,用书面形式告知患者,让其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决定就诊或放弃。
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构的美誉度,提高了就诊率,还大幅度地减少了医疗纠纷。尊重的回报是综合的、持久的,急功近利只能蒙骗一时。作为服务机构,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曾在《管理乱弹》里告诫过:别干“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傻事,最后哄了自己,再去想全世界都买不到的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