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侦探公司 网络侦探「扒皮」谋杀案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伪装被一层层扒下。社交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侦探。

 网络侦探公司 网络侦探「扒皮」谋杀案
  案情是否真的如网友所推测?这答案要等到警方调查后才能知道。但不管真相到底如何,假如“诛姜成”的提问真的能成为毒杀案证据,则意义相当重大,它既印证了互联网的力量,又暗藏着某种恐惧与担忧:个人隐私安全开始受到挑战。

  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案扑朔迷离,由于并非突发事件,很明显是一场谋杀,且夹杂高材生、投毒、高智商犯罪、仇杀、校园、嫉妒、同室相煎等诸多很容易狗血的情节,格外引人关注。

  警方目前还不能透露更多细节,通过媒体,外界只知道受害者黄洋死于N-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其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其被警方带走。警方是否掌握林某犯罪证据?不知道。但在互联网上,细心的网民却找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新“证据”。这应该是有人根据新闻搜索“N-二甲基亚硝胺”这种化学物相关知识时无意中的发现。在问答社区百度百科上,在去年11月、12月间,有人发布了三道奇怪的问题,分别是:其一,什么物质人使用以后在人身体里积累,1~2年里无任何反应,时间长了能使人残疾或死亡的?写作需要;其二,N-二甲基亚硝胺人吃了以后有什么危害?能在体内分解吗?求专业解答,闲人绕道;其三,N-二甲基亚硝胺吃了怎么检测,(吃)是什么味的?

  粗看起来,这三道问题与一般的网络知识求助并无太大区别,但还有一个关键点却令观者震惊,这三个问题均出自一人,而这个人在百度百科上用的ID是“诛姜成”,而这个“姜成”又有网友查到,在复旦确有其人。网友去年留下的提问,被无聊人士伪造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诛姜成”以及神秘提问的出现,立刻引起围观,无数业余福尔摩斯瞬间推理出一个现代版“宫心计”,如微博认证的某资深媒体人所描述:林某想通过慢性毒药去杀害姜成,但业务不熟练,误用了N-二甲基亚硝胺,而且还毒错了人……这个“结果”已经推翻了校方否认“有人投毒”的说法。更有人在新浪上找到了林某的微博,发现林某非常赞赏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而且在2012年11月左右也确实有过强烈的情绪波动……这岂不显示了杀人动机?

  案情是否真的如网友所推测?这答案要等到警方调查后才能知道。但不管真相到底如何,假如“诛姜成”的提问真的能成为毒杀案证据,则意义相当重大,它既印证了互联网的力量,还是群众集体智慧的胜利,但又暗藏着某种恐惧与担忧:人在网络上,无处不留痕,即便谋杀者的隐秘策划也无所遁形。

  无独有偶,大洋彼岸几乎同一时间段发生的波士顿爆炸案,也上演了一幕网民协助侦破的桥段。在案发现场,有网民无意中拍了一张照片,显示在爆炸现场附近筑屋顶上行走的人影,这个孤独的、“屋顶上的人”看起来很像恐怖分子实施爆炸后正观察现场。在海量网民发布的图片里,人们还扒出一系列瞬间,显示一个白帽子,很像背着那个FBI公布装的有压力锅炸弹的背包。在之前的洛杉矶蓝可儿失踪案中,也有无数网民根据相关视频,绞尽脑汁地进行逻辑推理,试图协助警方锁定凶手。

  网民的证据和推理或许很幼稚,比如波士顿爆炸案中“屋顶上的人”可能只是个维修工,而在复旦毒杀案中,所谓“诛姜成”也可能只是个巧合——姜成这名字如此常见,而医学研究生需要去百度上向路人咨询专业知识?杀人凶手怎会如此轻易地把要做的事情在互联网上留痕?但无论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时代,警方已经万万不能无视来自互联网上的线索和证据——包括智慧, 这同时也是新时代对警方的一种考验。在波士顿爆炸案中,有国外在线媒体欢呼:最好的现场直播都来自路人!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摄像头记录下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细节,也包括波士顿爆炸案这种大事件的现场,警方有没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利用好这笔财富?这是对警察的挑战,也是对大数据技术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网民通过互联网线索进行“破案”,说是锻炼智力也好,尽公民义务也好,都不应沉迷太深,证据可以寻找,结论一定要慎重。要知道,这种事情往往事关人命与清白,通过非专业的推理去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和僭越,一旦形成舆论,影响到司法的公正,则是全社会的悲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583.html

更多阅读

扒皮鱼的做法大全 家常扒皮鱼的做法大全

扒皮鱼简介: “扒皮鱼”正式名字是绿鳍马面鲀 (革鲀科)。它还有马面鱼、象皮鱼、孜孜鱼、皮匠刀、面包鱼、羊鱼、烧烧鱼、老鼠鱼等别名。扒皮鱼的做法大全 扒皮鱼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声明:《网络侦探公司 网络侦探「扒皮」谋杀案》为网友凉城古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