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多次实施抢夺行为 只要“可过”就行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口味要求也跟着上去了。就说职业这个概念吧,以前的含义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它是用来谋生的,跟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分得很清,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是为了生活。当然这里的基本假设是工作并不是生活,因为人们在工作中总是被支配着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既体会不到轻松也得不到乐趣。

  不过斗转星移,上述“工作的生活”与“生活的生活”之间的区别早已经开始淡化,在人性化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今世界里,“工作的你”和“家庭的你”正在逐渐往中间靠拢,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企业双方均表示同意的愿景。

  然而冷静地想一想,这个大家都认可的现象真要解释起来,还是能品出一丝别样的味道来。比如说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几乎每个公司领导都赞同企业文化学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的这句话,“只要能在组织内创造一体感,并使组织与人结合,新的公司领导者就能成功。一体的精神、目标调和、利害一致以及采取行动,都将成为最成功的公司的特征”;他们会希望员工们都能像企业家一样工作,希望员工能时不时问自己“我能贡献什么”、“我是否给企业增加了价值”,会津津乐道下面关于丰田汽车公司工人对企业忠诚的轶闻:

  “下班后驱车回家,打算坐下来吃晚饭,又突然起身,驱车回工厂,因为他想起有件工具放错了地方,正是下一班用得着的。”

 只要多次实施抢夺行为 只要“可过”就行

  但员工的思想可并不都如丰田人那样单纯,他经常会有小心眼,会嘀咕“我能从雇主得到什么”、“谁得到我为企业添加的价值”以及“企业是否也给我增添了价值”,会觉得自己的职业全由所在组织来管理不太放心,会感到自己的未来尽量还是由自己来做应该更牢靠一些。

  正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员工们才会在“守候与跳槽”、“是忠诚地守候一个公司,随着资历的积累增加自己的优势,还是把自己看作为一个自由个体,选择不同的公司,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你自己”之间进行不断的选择。

  不过即便是选择了“走”,促使其流动的标准也是大相径庭的,比如是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这自不必多说。比如是安全因素;不稳定的职业,哪怕收入很高,也不如更稳定的职业,因为前者只能维持短暂的消费而无法把生活建立起来。还有就是侧重考虑适应性问题;为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他可能去接受一项工资较低的工作,因为如果有一个能学习某些重要知识的机会,这也是在为一种教育而投资。另外还可能是为了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有利于发挥才能的基础设施,与你想接触的人接触,个人名誉更好的体现,工作安排上更具有灵活性,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内容等等。

  如此看来,上述的这种靠拢趋势虽然一直在进行,但实际移动的距离却并不多,至于说能否合而为一,在可预见的将来,恐怕都不是一件能够实现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其一,公司并不是道德的实体,它只对其股东负责、只对其产品负责,它之所以存在,原是为了盈利,它不可能为了某种表面上崇高的东西,反而丢失了自己的阵地。其二,企业也是有个性的,人所希冀满足的也不仅是基本需要,即使物质利益不是问题了,还会有精神层面的问题,怎能轻易得到全面的满足?更何况永不满足本是人的天性之一,得不到满足的人也比得到满足的动物好一点,得不到满足的苏格拉底也比一个得到满足的笨伯好一点,生活就是这么复杂!

  一切人群关系都是合成的,是由斗争与合作、冲突与互助组成的。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现实关系或许这样描述比较好一些:个人的贡献能力使企业达到目的,而企业提出一定吸引条件来满足个人的动机和目的;只有企业的吸引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个人的动机和目的时,个人才会为企业的目的贡献力量。

  当代思想家张中行认为婚姻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可意是两个人志同道合,也就是常说的天赐良缘;可过,很显然退了一步,虽不是情投意合,但俩人尚可以相亲相爱,日子完全过得下去;可忍又降了一个台阶,双方缺乏共同的识见,也没有什么亲情可谈,却可以忍受,修养高的还能忍出个相敬如宾来;至于不可忍,那只好分道扬镳了。企业里的人际关系同样逃不过张先生的此番高见,也是可意者基本不可求,大部分可过,小部分可忍,到了不可忍的程度就应分手了。

  每一个行为者都是在不可逆的时间中生活和工作,不断地规划着未来,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和他的社会圈子,他表现为一种熵,他与年迈、疾病和事故作斗争,他和他的群体从一组平衡前进到另一组平衡,从一种可忍受的不均衡前进到另一种可忍受的不均衡,总是尽可能长久地推迟最终的“均衡”。著名管理决策专家赫伯特·西蒙在其研究中则发现这样一种规律,“棋手不是在寻求‘最佳’走法,只需寻求‘好的’走法”,表明人们看重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智慧。

  正如管理只是寻找一种折衷,即在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小的官僚主义之间寻找一种折衷一样,人们在企业中的生活只要能“可过”也就“VeryGood”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5886.html

更多阅读

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 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

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作者:龙谦章2010-12-02  [内容提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法律行为。我国在理论上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

声明:《只要多次实施抢夺行为 只要“可过”就行》为网友挽手叙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