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写本书的,就叫《大师时代》,但始终没动过笔,后来想想,这样一本书不也同样是垃圾吗?不如就来点短的当做消遣算了。
记得刚踏入策划这一行时,一位老总对我说:你的想法总是很不同,有成为策划大师的潜质。说者无心,听的人心潮澎湃。这句话十年后我跟他提起,他几乎已经忘了,而我也终于放下心来,不必再为这么高的期望负责。
当然那时候只有点子大王、公关先生,没有所谓的大师,但如今已是今非昔比,营销大师、策划大师、管理大师还有诸如某理论学派创始人等和广场鸽一样满天飞。
大师到底有多大?
现在不少大师的背后都有一些大项目、大著作、大手笔,也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大,不过我知道作鼻烟壶内画的也有大师,却没听说过有谁把搬山的愚公称作大师的。大师虽然没有一定标准,但普通人眼里却是自有参照物的。菲力普科特勒算大师,奠定了现代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如果大家公认你和他的水平一样或者超过了他,能和他比比肩,那的确是可以算作大师的。到目前为止,好像大家都只有做弟子的份吧。
何况,许多行业里的潜规则,就是干活的都是无名氏,不干活的都做演讲去了。譬如我认识一位搞技术的工人,他和同事们一年里为厂里改进了好几次生产流程,使质量提高了很多而时间缩短了一半。技术部的经理是位工程师,把这些一总结,在杂志上发表了所谓“某某法”,于是就处处以是某某法的创始人自居了。现在许多大师大概也就是这么出来的吧。
我对自己比较佩服的人更愿意称之为老师,对某一领域比较有水平的人愿意称之为高手、行家,知名度比较高了的当然名家、专家也可以。至于大师,我想总是需要在非常广泛的认识基础上达成的一种广泛的共识。急不可待的自封为大师,也许是想让人们心生敬畏,其实让人感到距离遥远而别扭,不再道该拿什么态度对你,如果是想拿它快点赚些钱,似乎不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