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枪手在四处发布冯仑全国各地签名售书的消息。在王石博客看到无名网友发的这个消息,多少还是有点惊讶。对于冯仑的了解来自于他的新书和各种活动,以及真枪手、假粉丝的各种誉捧。看到王石,一定想到万科,因为王石的活动大都和万科有着千丝万缕或明或暗的关系,王石获得的美誉和万科难以剥离,因为王石身上具有的气质和万科是一致的,一致的结果是,王石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甚至影响万科业主的生活方式,包括万科小区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带有王石气质的烙印。尽管王石给其他企业或者品牌代言,但是这种噪音丝毫也不会影响万科,不仅不会影响还会带动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阳光、干练、大气、气质的成长。而冯仑?我仔细回忆他这个人的总体形象应该是什么,结果只是小鼻子小眼睛眼光清冷的商人形象,既没有书生儒雅的华贵,也没有山人隐士的风度,更没有硬汉阳刚的气概,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假如一个企业形象需要经由一个人来带动和代表,那么这个人就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比如很多品牌使用明星,就是希冀指望明星的星光带动企业和品牌成为焦点产生购买获得提升。

aihuau.com所谓“沾光原则”、“格调原则”、“价值原则”、“轰动原则”等等,好的明星代言对于需要迅速拉升的企业需要而言是事半而功倍的,坏的则是毁灭性的。这里我们不必讨论明星代言的细则和注意事项,我们说说企业塑造的领导者明星CEO。张朝阳成功了,潘石屹成功了,王石也是毫无疑问地成功了。但是将一个企业全部的新闻出口安放在一个明星企业家的身上是危险的,在企业发展之初这是最为便捷的企业信息传播出口和通道,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则有些千钧系于一发的惊险了。原因还用仔细说明吗?翻查网络,自会获得答案。冯仑是个名人,在曾经的一个阶段和以上几位的星度一致甚至还要略高,随后的沉寂并非退隐而是潜心研究人生哲理的过程。我们不否认冯仑是具有思想性的企业家,他的语言十分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也常为人们所恭维,他好为人师喜欢讲经说道,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用幽默的语言比喻和解读,通常看似深如大海的道理经他一改就成了通俗易懂的段子小品,这是语言张力和思想张力的操控能力的表现,不能不说是水平。他语出惊人的能力也超强,比如女青年带动房价上涨的言论。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说相声,你有郭德纲厉害吗?演小品,你有赵本山厉害吗?当主持,你和崔永元比谁更机智?语出惊人,你比得过任志强吗?秀幽默,小潘可是高手,你愿意和他PK吗?谈理论讲专业,谢国忠、魏杰不比你专业吗?写书?看看王石,人家一边溜达一边写,什么都没耽误。……冯仑,如果试图通过个人形象带动企业品牌的传播,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的个人形象定位不够精准,传播方式散乱不集中。模仿未必不成功,但是胡乱模仿一定不会成功。冯仑试图玩一个游戏,只是这个游戏已经被人玩得烂熟不再感到新鲜,除非他有更“惊悚”的方式可以引人注意,否则,对于企业认知的带动和价值的提升是无意义的。对于他个人而言,除了多卖几本书获得更多的版税之外,似乎只能更加模糊得看不清嘴脸。冯仑在不知不觉中被包装成一个“全能四不像”,他企业的公关新闻部门应该反省,又或者这样的模糊正是冯仑的班子所期待的?实在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