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币循环运动
货币是人们最熟悉的东西,也是最难定义的东西之一。不同的人,由于他的经验、理解力、受过的训练等的不同,对货币的定义也不相同。要给货币下定义,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一天上午,张三到家具店买了一张270元的桌子。在这个买卖里,张三付给家具店270元钱,家具店把桌子交给张三。家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木头(该桌子是由木头做的)做出来的。当张三把家具用坏了时,他会把家具扔掉。这个过程就是我说的产品循环运动过程,也就是环境要素到产品,再由产品退化为环境要素的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张三的钱是那里来的,是张三赚来的,给张三钱的那个单位或个人的钱又是那里来的,我们可以按照钱的线索来寻找钱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钱是由发行货币的单位发行出来的,这些发行出来的钱,怎么来到张三手里的呢?还有,张三用来买家具的钱,由于它可以用来买东西,它就有价值了吗?或者它就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吗?
货币指的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以物为对象的一般化的要求权。货币首先是一种要求权,这种要求权是从产品的一组权利中分离出来的。我们不能因为货币是一种要求权,并且这种要求权是从产品中分离出来的,就认为货币是产品,是一般等价物。我们也不能由于货币有交换媒介的作用,就认为货币是交换媒介(其实这是货币的职能)。货币是从产品一组权利里分离出来的要求权,这种要求权,由于是从产品中分离出来的,所以,产品的存在是货币存在的前提。没有产品这个前提,就不会有产品的一组权利,没有产品的一组权利,就不会有要求权。有产品是不是就一定会有产品的一组权利呢?张三买的家具存在一组权利,它有要求权。空气虽然是产品,它不存在一组权利,所以它不存在要求权。在一个不承认产权的社会,家具同样不存在一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不存在要求权。产品存在一组权利,是货币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产品存在一组权利,它的基础是所有制的存在,所以,货币的存在是所有制存在的结果,所有制的存在是货币存在的基础。
其次,货币的要求权是以产品为对象的。作为货币要求权的对象的产品,是集合概念的产品。产品集合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全世界,小可以小到某类,甚至某一种产品。在食堂吃过饭的人都知道,你的饭票就只可以在某个或某几个食堂有效。这些饭票虽然有“货币”的特性,但由于它不是被普遍接受的,所以它不是真正的货币。就要求权本身而言,它可以以产品为对象,也可以以各个层次的人为对象。债权就是以各个层次的人为对象的要求权,它不是货币。债权是由产品的要求权所衍生出来的。
最后,货币是以物为对象普遍接受的要求权。我们前面说的饭票由于不是普遍接受的要求权,所以,它不是货币。普遍接受的范围有大有小,如果一种要求权是全世界范围普遍接受的要求权,这种要求权就是世界货币。如果一种要求权是一个国家某个地区如我国的台湾地区普遍接受的要求权,这种要求权就是地区货币。需要指出的是,当产品的要求权没有扩展到一定范围时,这样的要求权是不能看作货币的。
货币的循环运动指的是影子货币不断转换为货币、货币不断转换为影子货币的过程。影子货币指的是以影子价格为基础而计算出来的货币。影子价格指的是初始状态对产品任意给定的价格。由于影子价格是任意给定的,它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10,小可以小到1。在一个国家里,我们很难观察到影子价格是任意给定的,也很难接受影子价格是任意给定的。如果我们对照两个国家的价格时,就可以看到影子价格是任意给定的痕迹。比如,欧元和日圆,一欧元2003年4月4日等于128日圆,一欧元的产品,在日本理论上卖128日圆。如果我们把欧元和日圆之间的上述逻辑推广到人民币、港币、英镑。。。等货币,我们是不是得到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就是我所说的任意给定的价格。当对每一种产品任意给定一个价格以后,由于数字之间的天然关系,自然会产生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随着人的经济活动的不断进行,而不断改变。比如某个国家有甲、乙、丙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初始状态任意给定的价格为1、2、3,或者1、100、100000,随着这个国家经济活动的不断进行,它的价格体系将会不断调整。价格的调整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它一直会进行到没有价格的那一天。
由于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以物为对象的要求权,所以人们往往把货币和货币的载体混淆在一起。从货币的历史来看,做过货币载体的有各种各样的产品、贝壳、金银、纸及符号等。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产品循环运动的路线非常短,产品的规模非常小,劳动产品在产品里占的比重很小,这时产品的一组权利还不存在。随着人需要范围的扩大,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产品在产品里所占比重的提高,产品的一组权利开始出现。人们开始来界定那些产品是我的、那些产品是你的、那些产品是他的、那些产品是大家的。在产品权利刚出现的时候,要求权就已经存在在产品的这组权利里了,这时,产品要求权的载体就是各种各样的产品。产品不是普遍接受的要求权,用产品来做要求权的载体,会有很多麻烦的。因为物物交换的背后不仅是产品的运动,而且是货币的运动。就产品而言,它的运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就货币而言,它的运动只能是单向的,至于货币之间的兑换,那是不同国家之间货币的兑换,这时的货币已经不是货币,而是“产品”了。
在以产品充当“货币”载体时,也就是在物物交换时,产品和货币的运动都是双向的。当甲产品和乙产品进行交换时,甲方接受乙方产品的条件是乙方接受甲方产品,这种接受,不仅是要求权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对产品本身的接受,否则,交换无法完成。人们看到了这种产品和货币双向运动的缺陷,他们开始把货币从产品中分离出来,用一种大家都接收的产品作为货币的载体,这时,产品的运动和货币的运动都由双向运动转换为单向运动,这种转换,使得交换变得简单、便捷。但是,用金银作为货币的载体还是让许多产品沉淀在货币的载体上,为了解放这些沉淀在货币载体上的产品,人们逐渐用纸来作货币的载体。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用符号来作货币的载体,以便让交换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影子货币是怎样转换为货币的呢?影子货币是在产品的要求权被普遍接受的情况下转换为货币的,随着普遍化的要求权退化为具体的要求权,货币又转换成了影子货币。根据定义,影子货币是不能当作货币的,因为货币是以物为对象的普遍接受的要求权,而影子货币是按照给定的影子价格计算出来的,它不是普遍接受的要求权。
是什么让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的呢?又是什么让货币退化为影子货币的呢?是要求权的一般化和具体化。要求权的一般化使影子货币转化为货币,要求权的具体化使货币退化为影子货币。所以,货币循环运动的动力是要求权的一般化和具体化。
是什么让产品一组权利里的要求权一般化,又具体化的呢?是信用。没有信用,要求权是不能一般化的。一张纸币凭什么交换人家的大米?凭的是信用。没有信用,就不会有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更不会有货币转换为影子货币。所以,信用是货币循环运动的基础。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无论是货币循环运动的动力,还是货币循环运动的基础都经常遭到破坏,这种破坏,有时是法律制度安排下合法的破坏。我们的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对货币循环运动动力、基础破坏的典型事例。企业制度、货币制度的安排,是目前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
与产品的循环运动不同,货币的循环运动有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增加货币总量的层次,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专业银行“创造”货币就属于这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不增加货币总量的层次,货币在不同的货币持有者之间的运动就属于这个层次。另外,货币是一般化了的要求权,考虑到现在的货币载体一般是纸和符号,它的运动主要是在货币持有者之间的运动。
资料来源:<循环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