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声明,笔者不是安信的托,也不是利益攸关方,只是一个新闻事件的旁观者。笔者关注地板行业是从那一年欧典地板被央视3.15晚会扒光衣服验明正身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人们对于欧典这样穿着洋皮的品牌,容忍度是很低的,不过笔者认为消费者感觉受到欺骗是表象,内心深处其实是对欧典以此获得暴利的不满。2011年的达芬奇家具事件类似当年的欧典,只不过现在的人们对于披洋皮基本习以为常了,达芬奇致命的是价格高得离谱的同时质量还不合格,所以上当的消费者才会怒火中烧。大众其实是看客心理,因为达芬奇不是一般的贵,离普通老百姓比较遥远,上当的人难免被人笑作钱多人傻。欧典还能继续存在,那是因为它品质没有问题,达芬奇会很快消亡,是因为品质基础丧失了。但从笔者对品牌的理解来看,其实欧典品牌的剩余价值不高,当年公司处理完欧典的善后事宜就应该放弃欧典这个品牌,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品牌,或许还能东山再起,成就另外一段商业传奇。可惜这几年,欧典地板默默无闻,说明这样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反观史玉柱就是一个聪明人,脑黄金死了,没有让它起死回生,而是去创造脑白金的品牌。现在安信地板出问题了,新闻标题一律冠之为“安信毒地板”,笔者感觉真够毒的。很多记者为什么被人讨厌、排斥,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新闻追求真实、追求真相的本质,只是去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笔者不是为安信辩护,而是希望企业、媒体、大众能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得到事件真相。在安信这个事件中,地板行业的其他品牌集体噤声,唯恐惹祸上身,趋吉避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笔者奇怪的是,难道中国做精装修地产就只有万科一家公司,并且只使用安信一家地板么?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所以中国的相关管理机关为了让大众放心,除了要对地板行业设立环保认证的门槛,还要对所有精装修的地板品牌进行复检,对于安信地板的负面影响其实只有让整个地板行业来承担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事情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把消费者训练成检验专家、成为火眼金睛,正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没有成熟,为此付出的社会成本实在太高了,政府管理机关的不作为、乱作为也就成为人们幸福指数降低的根源。 笔者一直对于中央电视台3.15晚会那种随时可以置某一个企业于死地的能量如鱼鲠在喉,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对于别人的审判是绝对正确的,慎杀少杀同样适用企业,何况,是谁给了中央电视台这样的权力?听说2012年3.15晚会的协办单位又增加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么?中央电视台的权力是越来越大了,但社会大众对所处商业环境的不安全感反而更强烈了,不觉得是一种讽刺么? 最后,希望安信地板能安然度过这个难关,对品质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做企业做品牌永远不会犯错的王道,而在我们这个地方—中国,还需要什么,大家都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