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无疑是每个国家的既定目标。然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快速、高效的经济增长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宏观上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不彻底,产业结构不合理,消费市场上人们的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品市场上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全球股市下跌等方面。微观上主要表现在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好,劳动力素质低下及失业,下岗人数增加等方面。这些方面均抑制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认为,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高效的发展,当前应注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显著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搞活国有企业、搞好国有经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纪之交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必须要彻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企业要想彻底转换机制,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的各种配套改革,解决好划清产权界限,把产权同行政权利、政治权利分开,使产权能自由交易、资本能自由流动。在这些问题当中,出资者所有权的问题是最关键的,出资者所有权不理顺,由其派生的法人财产关系必然会出现种种扭曲的现象。 在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同步推进以下几方面与此配套的改革。 1、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各类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制定管理规则制度和办法,并从总量上监控国有资产的运行状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带动性。2、强化管理,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发展是硬道理, 管理是硬工夫。只有严格管理,才能出好产品,高效益。企业必须转变思想、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要加强现场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实行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使市场竞争的压力变为加强和改善管理的动力。搞好再就业,转变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拓宽就业门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3、完善市场执法监督体系。运用多种手段,执行各类市场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体, 必须具有法人地位。它应成为追求赢利机会、独立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的真正的金融企业。
5、加大国有企业的重组力度,促进存量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 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调整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6、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二、调整结构,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调整经济结构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也是加速经济增长的动力。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条块分割,经济体制不顺,增长方式粗放,经营机制不活,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失调、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使企业患上了“市场不适应症”,经济效益低下。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不抓紧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就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产品被迫退出国内外市场,那么国民经济也就无法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格局。
首先,我们必须打破条块分割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起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重组。其次,应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抓好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国民经济的命脉部门、高精尖和信息产业等领域。再次,要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最后,要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努力创造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业和名优产品,为整个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提供保证。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三方面:一是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和加快优胜劣汰与资产重组的步伐;二是对“新的增长点”如住房、汽车、教育,应从改善消费环境、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入手,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三是在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升级投资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
三、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体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彻底转变职能,改变过去的经济管理方式。政府应把属于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放给企业;把资源配置的职能转移给市场;把属于社会中介监督、服务的职能转交给社会中介组织,从而使政府管理的职能切实转变到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使政府从行政性的直接管理转向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政府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同时,还应尽快清理思路,排除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以及既得利益等方面的种种障碍,在制度创新上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为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尚处于经济紧缩时期,由于总需求不足,产生了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对此政府部门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在二级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等措施。但是,由于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健全,使得有的措施收效甚微。因此,必须深化计划、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建立起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使国民经济摆脱忽而经济膨胀、忽而经济紧缩的状态,从而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市场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由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三大类别组成。实践证明:单一商品市场不能很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中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其中,劳动力和资本这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它们只有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现有就业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存在大量低素质劳动而难以采用高新技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人力资本不足,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十分有限。因此,加大人为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使要素价格市场化,会对经济增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应该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这些市场应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银行业及其信用制度都还不很发达,对金融市场的管理还缺乏经验。在这种条件下,健全利率机制,大力发展短期资金市场,逐步完善长期资金市场,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等至关重要,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高效率金融体系。使我国金融市场能高效率地聚集、分配资金,有效地调节社会资金的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在商品市场中,放开价格管制,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机制作用,使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考验,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样,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业根据市场行情作出抉择,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
总而言之,要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手并用下,使我国经济增长富有活力和效率,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