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自从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成为思想统治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就很少有所发展吗?最近杨振宁先生不是把这罪名推给易经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吗?我想这不是易经或儒家的学说阻碍的缘故,中国人在思想上有一种好古恶习,认为越古的文化越高深,这可能源之于老子和孔子等先圣在与其相关的著作中所显示的好古情结,动不动就搬出“上古圣人”之类的文字,导致了现代人对古代文化充满了神秘感。以为越古越好,这的确与易经和儒家和道家文化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更致命的是中国人本身那种总是甘为文化思想奴仆的奴性。这种奴性经过官僚独裁主义制度下的焚书坑儒、排除异端学说、独尊政治学术、愚民政策的控制自秦汉以来逐渐定形成了一种思想文化贯性。下面让我来展示给各位看官:从中国古哲学家和文化人的著作考伪中就可见一般,比喻,像《黄帝内经》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本非黄帝本人所著,但著者非要托是黄帝。无端端圣人美名更美。中国历史上著书立说托古的事件还少吗?这样,于是某位圣人便成了一种旗帜,好像只要你拿着他们名头便可登高一呼而百应,可是由于中国人的奴性和权力迷信使这种事件成为可能;后来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也是如此,本来他把儒释道融练一炉,创出自己的新学说,可他同样不自居,仍然自称是孔子儒学的继承者,这难道是先哲的歉虚吗?可是也许正是这种先哲的歉虚使作为后人和对其思想的吸收者的我们,不能分清青红皂白,这就像你去买车一样,把卡车与自行车等同(我们那个地方把自行车读为卡车),把山药蛋不当马铃薯和土豆看,可见先人的美德有时也会害了后人,造成了认识和概念的混乱,这是古人不争名的美德给我们带来的认识烦恼,浪费了现代人许多的社会大资源去供养那些为了求证作品真伪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如是者还有很多。当然,我并没有对祖先及先圣不敬的念头。
现代中国又从国外搬来替代孔子的圣贤,也便成了一种旗帜,于是只要你拿着他们名头便可登高一呼而百应,许多著书人总从些外国圣贤的著作中寻找依据来作为自己理论的论据,好像只要跟他们的名头挂钩就可以顺理成章,可是事实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现这种理论的局限性,现在国人又在寻找另一种别人认为可以,并且被国外证实较行得通的理论往国内搬!
可悲啊!不知郸邯学步何时可成,怕就怕连自我都忘乎所以呀,最后却不知如何行走了!因为,不同的人以及国家都是有不同标准或差异的。 不错,靠摸仿的确可以快速拉近自己与对手的距离,这是弱者所做的事,因为这样可以使差距较大的弱者可以大大节约成本。能使自己创造的东西假借圣人之手或强者之名推销出去,也是值得考虑的,但问题是当你赶上超越了前之圣人或强者时又如何?还像上面所述的朱熹一样?纵观现在的中国经济,虽然成了世界加工厂,全世界上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外国名牌商品据说就大多是我们中国人加工的呢!可是却少有自己创立的国际品牌,虽然生产出的产品已达跟国际品牌差不多,可也就会一味模仿和加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比较底廉的劳工优势我们靠什么去吸引人家购买我们提升了价格的商品?我想大家都知道怎样做了?所以真正但要想超越对手而成为真正强者只靠模仿和顺从恐怕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只有立足于自已,从自己的特色出发,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里符合环境系统需要的优化的结构功能,才能真正整体增值!因此,作为高级信息形式的思想也一样,我们要敢于否定和修正祖先和先贤们的方法,这样才是对祖先和先贤们的方法的真正宏扬,才是最大尊敬!
明白什么是争鸣吗?真正的公平的争呜是在公平、民主的前提下的思想竞争,不是靠几个学霸的垄断地位在那里说了算,现在不是都提昌少谈点主义多干点实事吗?提出信息经济吗?因为人的思想是人脑神经系统加工出来一种信息,因此人的思想文化竞争也应属于信息经济范畴。因而人与人的思想冲突和合作也应是一种经济现象,所以我提昌思想的标新立异就像创立商品品牌一样有么不对呢?当然只要谁创立学说讲得有道理,能满足人们的发展优化的实用需要就算是:I服了U!
思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文化时古人的理论与现代理论在我们主观的选择比较,引发了主观上对这些信息的优化选择;或者,我们的理论文化在与他人或与古人的理论在以后的某个时刻被人们主观的选择比较时,出现了人们为较有用的第一手信息而竞争。不管是选择比较还是被选择比较,研究那种理论(信息)更有用呢?也许谁都不知,可能只有当事人最明了!所以我认为应该创造公平合理的学术氛围,呈现象春秋战国一样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争鸣局面是未来的文化发展趋势。这就是我所提昌的“思想经济”----信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
因此,当中国的思想市场经济建立之时,也就是中国人的奴性消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