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铭:上柴三年要起飞



上任前七名老总走了四名,人心惶惶;竞争对手如日中天,车用市场岌岌可危;新被兼并的企业,两种文化、不同的业务,熊伟铭来到上海柴油机股份公司履新时,其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少为人知。虽然说来自上汽而又被上柴的大股东上海机电集团派遣到任让人理解起来有点费事,但代表上汽来整合上柴,不仅对日益垂涎重型商用车市场的上汽来说至关重要,对上柴的员工来说对同样也充满了期待,同时,因为有了上汽集团的背景,熊伟铭和上柴自然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上任半年,低调的熊伟铭不见记者。但行业和媒体的关注,以及上汽兼并上柴的国家相关手续的顺利进行,近日这个低调的老总坐在了记者的面前。面对记者连珠炮一样的提问,熊伟铭回答问题时的朴实、严谨的风格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大挑战:解决“吃饭”问题

“吃饭”是熊伟铭到上柴来后最棘手也是最先考虑的问题。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大众,一直在技术口上工作。先是大众发动机厂后是变速箱厂,从技术员干起,干到发动机、变速箱厂长,是不折不扣的发动机专家。但尽管如此,从一个内部配套分厂忽然到上柴这个面向市场的三千多人的企业,这么多人吃饭的压力对熊伟铭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上柴作为全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的诞生地曾经拥有过辉煌的过去,不仅是全国发动机行业第一批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而且是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生产出国Ⅲ排放柴油发动机的企业,在中国柴油机行业创造了多项第一。然而如此多的第一也无力掩饰上柴目前存在的困难。应该说2005年上柴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2005年与北汽福田合作经营商用车市场,从零开始,上柴为福田匹配的发动机达到2万多台。企业发动机销量创10万台新高。2006年又将业内诸多猛将,如杭发厂厂长王根生,玉柴副总杨建军,福特发动机专家彭立新招致麾下,上柴开始强力进入车用发动机市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由于人事原因,公司两次换帅,加之潍柴依靠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在卡车市场实施挤压战略,上柴在卡车市场面临困难,销售量下滑50%,进入经营调整期,上柴职工甚至首次面临吃饭难的压力。

按道理说,上汽入主上柴,以上汽的实力,上柴吃饭不是问题。但熊伟铭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上汽商用车最弱,如是有了2006年、2007年的南汽、红岩和上柴三大并购的好戏。由于没有现成的有实力的重卡企业,短期来说,上柴肯定没有像锡柴、大柴进入一汽时就有巨大的配套资源的福气。看来,当下吃饭还得靠自己。由于没有在柴油机行业的经历,熊伟铭说自己是外行。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快号准了吃饭的脉。上柴在工程机械和天然气发动机市场的产品优势,使他明确了主攻方向。

第二大挑战: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aihuau.com

C121和D9系列产品在工程机械市场上有良好的声誉,C121可靠、D9省油,各有特色。上任之初,走访配套客户,打消汽车外客户认为上汽兼并后上柴重点将放在汽车上的传言。回来后将产品可靠性作为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首要路径,成立公司级质量项目改进小组,解决重大质量故障,坚决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此招效果明显。今年1~4月份重大质量问题同比下降40%,零公里故障率同比下降20%。熊伟铭新官上任烧了第一把火。

自称是外行,就要多向别人学习。客户学习,向同事学习,熊伟铭半年来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拜访福田汽车公司总经理王金玉次数多了,熊伟铭的坦诚赢得了王金玉的友谊。王金玉说,像潍柴一个系列一年做二十多万,你做不来,也没必要,做好你的特色,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上柴有没有特色?它的优势在那里?技术不错,管理规范,产品有特色,在天然气发动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都是熊伟铭总结的上柴特色。为了更好的发挥上柴的优势,熊伟铭一边借上汽百日整合活动之力,从战略规划、技术研发、成本管控、市场营销、产品质量、流程再造、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七个专题展开新政。一边借鉴上汽先进管理模式,广泛开展对标学习。其中,GVDP流程导入、“人人成为经营者”活动推进、风险内控体系建立等项目推进势头较好,促进了上柴管理提升和经营思路的改变,统一了思想,树立了员工的信心。并在优势项目和产品上加大市场的人力物力投入,烧了第二把火。踏实、务实为熊伟铭赢得了信任,上柴的员工也用业绩也给了他巨大的支持,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历史上第二个销售4万台的好成绩。天然气发动机也占有了80%的中国市场。

一个很好的开场固然重要,但对熊伟铭以及上汽和上柴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中国柴油发动机市场,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资源状况,上柴目前都很尴尬,过去没有人会相信它能争第一集团的位置。而今加入上汽,又是来自上汽的熊伟铭,显然有了更大的野心。短期来说,上汽商用车板块对上柴的支撑有限。熊伟铭对此认识的很清楚。他同时告诉记者:“上汽对商用车的规划,基本上已形成100万台的布局。从微轻型到中重型汽车,上汽商用车3~4年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而上柴也必将受益。”整合资源,上汽无疑是高手。这几年诸多国内国外大手笔的成功案例表明了商用车的整合必将是大手笔。而熊的头等大事,当然是作为上汽核心动力基地操盘手,发挥上汽超强规划能力的传统,为上柴的起飞做准备。

 熊伟铭:上柴三年要起飞
“南汽的轻卡、轻客,红岩和汇众的重卡,申沃的客车是上汽商用车的主力,上柴为适应集团商用车的发展,也有相应的规划。从产品来说,向下,我们要规划轻型柴油机,向上我们要为重卡拓展大马力柴油机,形成全系列车用柴油机产品线。”熊伟铭告诉记者:“上柴是一个在技术、产品、管理、人才多方面都很有实力的企业,过去因为没有汽车背景而不能有大的发展,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有好产品,市场不会愁。100万台的商用车市场,给我们30万台,我们都吃不完呢!”

第三大挑战:全面提升竞争力

尽管有了上汽的靠山,上柴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潍柴在重卡行业的绝对优势,玉柴在中重型车市的规模,还有东风康明斯、锡柴等一大批强大的竞争对手,上柴的机会又在哪里?“在整合资源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上海大众的经历养成了熊伟铭严谨的作风,因而对商用车市场相对粗放的管理有点不适应。但新国Ⅲ的实施让他看到了希望。“国Ⅲ标准后,对发动机产品的要求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质量都是一个上台阶的考验。而油价的高涨将给有整车背景的发动机企业更多的机会。因为整车匹配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商用车技术、标准向国际接轨已经开始,上柴赶上了末班车。”资源整合大幕已经拉开。熊伟铭首先瞄准了一墙之隔的上海内燃机研究所。该所不仅是世界内燃机协会中国分会所在地,而且也是上汽不久兼并的单位,有很强的技术实力。现在该所已经和上柴共用服务器,开始了研发的实质性合作。熊伟铭十分高兴的告诉记者:“两家合作后,我们的技术规模将可以跻身全国三甲。此外引进国外合作伙伴,也是正在规划,赋予了强有力的竞争手段。”整车匹配的优劣,关系到汽车节油,可靠性、安全等性能。而实施国Ⅲ后电控技术向整车性方面的延伸,如导航、总线控制等都需要整车厂共同合作开发,这种情况出现后,作为独立发动机厂的优势将会削弱。基于这种情况,上柴开始下大力气建立与上汽集团各整车厂共同开发产品的平台,并在客车清洁能源发动机、轻中型、重型柴油机布下重兵。一个好的发动机产品,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才能成气候,像玉柴、东风康明斯、潍柴的主流机型都有过这样的成功的案例。对此,熊伟铭有清醒的认识。得车用柴油机市场得天下,在中国柴油机行业很早就有了共识。在保持工程机械主要供应商地位的同时,上柴提出了三年争取商用车版块销售收入达到50%的目标。那么上柴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强者?“打好基础,三到五年上柴就肯定会起飞的。”熊伟铭信心十足。

面对记者连珠炮一样的提问,熊伟铭回答问题时的朴实、严谨的风格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262.html

更多阅读

秦基德先生离婚记(上):KID三年之后

秦基德先生者KID也. 三年之前的十月十一 29的他迎娶了24岁的SAKURA.李老狼作文记而贺之也记录了他自己当时的迷茫彷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c91570100q17l.html三年之后迷茫的还在彷徨但当日婚礼的主角却已以离婚收

李克华:股市暴富三年成名的“北京操盘手”

凭着自信做股票  1992年李克华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当时的五星啤酒集团。先干技术,后来干过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推广、营销策划等,4年后跳槽到了中关村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搞市场调查和研究。由于和老板有分歧,工作一年就辞职了。

咨询案例:毕业将近三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

来访者:G 女 25岁,毕业快要3年了,目前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不知道到底从事什么工作,特别来咨询。G自述:毕业于一个三本的学校,大学四年的专业是影视学编导专业。毕业后曾经在深圳找到一份工作,后来见有同学参加扶贫支教的项目,就回到老

欧诗漫:三年磨剑试锋芒的百货路

     从1996年涉足专营店渠道算起,欧诗漫在化妆品专营店这一领域已经扎根了17年,但如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无疑对欧诗漫的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欧诗漫本身还是代理商,都需要欧诗漫品牌做出大的改变和提升,百货无疑是最快速的

苏伟铭:品牌整合是大势所趋

   大众作为在华最为活跃的合资外资车企,其扩张一向比较激进。目前,中国已经是大众全球最大市场。在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本报记者就大众布局、与一汽续签合作协议以及进口车渠道整合等热点话题采访了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  

声明:《熊伟铭:上柴三年要起飞》为网友伯牙绝弦祭知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