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盈利模式 《快胜—— ZARA极速盈利模式》第三章 垂直整合的采购与生产模式



快速高效的供应链造就了ZARA在服装行业的神奇,作者与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研究专家邓为民博士共同讨论ZARA和国内某企业不同的下单模式、各自的利弊、背后不同的目的和原因,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等。

邓博士:ZARA追求供应链快速反应,每周下单两次,接到订单能够在10~14天的周期内完成。国内某企业目前有60%(估计值)的补单量,其没有补单周期,代理商分公司随时可以下订单。这样比按照节拍固定下单时间不是更好吗?对于ZARA这种追求供应链速度的企业,为什么不立即下单,非要等到周一、周五才下单。例如周二有需求,及时下单就能够节约3天时间。为什么不及时下单呢?

作者: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关键是企业运作的节奏和成本因素。

1. 关于ZARA的极速供应链,这个是相对的概念。所以,对于每年要销售两亿件衣服、每年25个产品季的ZARA来说,共同的节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是随订随补的话,业务管理就会更复杂,对企业运作管理的要求就更高,那么相应的成本、出错的概率也会更高。我想,ZARA所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随订随补,那时候,ZARA就可能有365个产品季/年,或者182个产品季/年了。

2. ZARA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企业,这似乎能推断出这家企业的运作风格—— 求稳。这个“稳”就是节奏。为了节奏,ZARA是不惜重金的。

3.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ZARA的全球调配系统,将补货时间固定,有利于产品在各地的专卖店之间调配,减少库存。

aihuau.com

4. ZARA虽然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很慷慨,但是对运作成本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固定节拍的订货有利于合并订单、批量裁剪、批量分配到外协工厂。长约20公里的地下传送带网络成本是很高的。当然,成品物流的成本也要讲究批量最优。

5. 还有就是配合营销策略:人为的缺货。定期补货,可以让消费者牢牢地记住,一周内哪两天去ZARA专卖店能买到新款。

邓博士:我的分析和猜测是这样的—— 这家企业随时都可以下单,表面上比ZARA更快,实际上未必。这家企业的每天下单,并不表示反应快。他们每次所订的产品A,可能不是在同一个“节拍周期”的订货量,可能有时是未来1周的,有时是未来20天的,有时甚至是整个季的。这就是风险。ZARA按照节拍下单,订货量一定不会超过一个节拍的量,这种订货方式风险很小。

快速反应体现在少量订货,高频率订货;而不仅仅是下单的时间次数。当然,你刚才提到节拍有利于配合,比如有利于调配,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该企业的这种下单方式还有另外一层更为严重的问题,比如,今天下单A1000双,生产线就要生产A1000双,但这个A大部分是未来的销量,短期内只需要50双,这就占用了生产线资源,使得市场急需生产的B没有资源生产,给终端的感觉是供应紧张,产能紧张,可能导致终端更夸张地提前批量订货(供应链的需求变异了,很危险)。ZARA按照节拍多次小批量下单,生产线只生产当前急需的(3天的),不会给终端造成产能紧张的感觉。高频率下单,意味着把生产批量尽量切分,物流当然也要切分,绝对不是合并订单,合并运输。你在这里理解反了,追求经济的批量只会对供应链带来损失,而不是经济。

这家企业的这种下单方式,“人为”造成缺货,给人的另外一个感觉是产能不够,于是要么提前生产,要么扩充产能。在需求下降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库存积压,或者产能大量闲置,企业出现巨大亏损,严重的只有等死。这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生动写照。

作者:有几个信息你再确认一下,即这家企业现在是不是采用随订随补的方式,他们经理好像已经下过一份文件,要求分公司、办事处每周下两次订单,好像是星期一和星期四,具体时间你可以问问这个经理。

邓博士:和计划部的人交流了,看了他们的订单和派单数据,某个款式,订货会各个办事处的订单平均是4件货,补单各个办事处平均是2.5件货。当然,也有很多是1件,或者半件的补货。这家企业现在是每天下单,周订单没有运作起来。他们提到过每周下单的问题,“这需要终端人员以及各个环节运作思维转变”。

作者:同样是下订单,其背后的目的和原因是不同的。

 zara盈利模式 《快胜—— ZARA极速盈利模式》第三章 垂直整合的采购与生产模式
1. 对于这家企业而言,下订单更多的是指畅销品的补货订单,简称补单,其目的是专卖店、办事处、分公司、营销公司调配部为了防止缺货而做的预测性的下订单。这就有一个很危险的、极易产生预测放大从而形成库存的结果:专卖店是店长根据经验和实际需要预测一个数,将订单数量上交给办事处,办事处根据各个专卖店的统计数据,再加上一些预测,上报给分公司,分公司同样要做统计,做预测,到了营销总部的调配部,再做一次统计、预测。经过多次的统计、预测、统计、预测之后形成的就是调配部下给生产公司和采购公司的补货订单。注意了,这些都是预测性质的补货订单,是为了防止因缺货而造成各个利益考核体下的订单,也就是罪恶的库存产生的根源。因为按统计数据显示,预测的时间缩短50%,其预测的准确率将增加50%。这就是为什么要缩短预测期的原因。

2. 而对于ZARA而言,下订单是新品的订单,不是畅销品的补货订单。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是面向消费者,而不是专卖店的。其信息系统支持星形的订单下达和汇总模式,而不是金字塔形的汇总模式,加上预测的时间短,准确率高,库存压力小。

邓博士:你提到的问题是根本,办事处是汇总的,不是经销商或者终端直接下单。从国内某企业的实际运作来看,合并是必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416.html

更多阅读

脑白金 《成败巨人》第三章脑白金的战略与策略(15)

避实就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这样的长篇大论中,对脑白金我们只需要不经意地从宏观上提出两点反击即可,仍然采取不与他在微观层面上对垒的手法,将敌手置于低层次的抓小辫子的层面,给人以此蚌撼大树的不光彩感觉。两点反击如下: 1. ,那么,

巨人脑白金 《成败巨人》第三章脑白金的战略与策略(14)

围魏救赵脑白金危机公关大策划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史玉柱不会倒下,至少他不会因脑白金危机而倒下。笔者已经说过,当年的史玉柱是自己倒下的,传媒只是将他倒下的事实曝了光而已,而不是传媒的报道让他倒下。这一次,在传媒负面报道之前,史玉柱

巨人脑白金 《成败巨人》第三章脑白金的战略与策略(13)

例如, 1999年 6月 30日,脑白金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免费赠送活动。活动自始至终贯穿新闻宣传,活动中出现骚乱场景,更是被用来渲染脑白金的畅销和企业的公德心。请看脑白金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一封致歉信: "对不起!钟爱脑白金的市民,我们绝

脑白金的广告策略 《成败巨人》第三章脑白金的战略与策略(12)

在珠海巨人的鼎盛时期,在史玉柱决定盖 70层的巨人大厦之时,他账上真正能够拿出来的钱也就几百万元。几百万元,一个卖服装的个体户,一个小规模餐馆老板,都有这笔钱。几百万元在个体户那里默默无闻,但在史玉柱那里就不得了:他是高科技企业

声明:《zara盈利模式 《快胜—— ZARA极速盈利模式》第三章 垂直整合的采购与生产模式》为网友阿岩熟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