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易渠道在台湾逐渐成型,零售业也随着全球的脚步,开始注重推销规划,因为传统的品牌营销和广告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变得太普及。现今产品的生死,掌握在销售时的表现,制造业和零售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研究来帮助他们了解消费者行为。目前零售业已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传统的零售业是建在小区的杂货店,老板会亲自帮顾客寻找日常必需品和一般商品。之后转移到第二阶段,消极零售(Passive Retailing)时期,商店变得比较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消费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寻找他们需要的商品。第三阶段是后现代零售(Post-Modern Retailing)时期,满足更加复杂的消费者需求的责任,又再次回到零售业者身上。研究消费者行为超过30年的赫伯8226;索伦森(Herb Sorensen),提出四个后现代零售的原则,凭借有效的消费行为洞察,改变量贩店/超级市场陈列,达到最大的销售量。1.专注在“快速行程”(Quick Trip)。全球平均有半数去量贩店/超级市场的消费者,只购买五件及以下的商品,所以成功的零售业者不仅会迎合大型家庭购物模式,同时也会为这类小型交易做设计。

2.专注在大买家(Big Head)。一般家庭平时在超级市场提供的40,000样的存货单位中,不会买超过200样商品(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成功的零售业者必须清楚地区分大买家和长尾。而不是把所有的商品都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消极地期待他们去分清楚,这些成功零售业者会将商品陈列整齐,而可以反映他们的购物模式及需求。3.专注在质量(新鲜)和低价位。一般或二级的产品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消费者在购买时,新鲜是他们认为好质量的重要因素,新鲜的牛奶和蔬果经常是店里的热卖商品,这并不是偶然,况且它们的价钱通常非常有竞争性,能吸引消费者来店里。4.专注在店内礼仪上。进门时的欢迎(欢迎光临),以及结帐后的招呼(谢谢光临),也是吸引消费者来店内购物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