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裁任正非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十章 财散人聚——万人大招聘



  任正非认为华为一无所有,只有靠知识、技术,靠管理,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财富,华为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指的是奋斗的、无私的、自律的、有技能的人。而如何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任正非乐意重用刚出校门的学生,因为他们单纯执着、充满激情、不怕吃苦、最肯牺牲,并真诚地相信华为的产品是最好的。

很多年里,对就业者,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华为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公司。之所以如此,源自华为不惜血本为员工所创造的发展环境:

  一:平台效应:华为按公司组织目标与事业机会的要求,依据制度性甄别程序,对有突出才干和突出贡献者实现破格晋升。公司对每一个员工都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只要你去做并做得出色,华为不考虑你的工龄,马上就会得到升迁。当确定一项新技术开发后,华为会不惜代价地以最高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最好的工作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尖端的人才“挖”过来。结果就是,华为在很多项目上拥有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专家。

  二:薪酬制度:高工资加期权,是华为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的关键。华为一度是国内员工薪酬最高的公司之一,应届毕业生报到时的路费和行李托运费可以实报实销。新员工正式上岗前的内部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照发不误。

 华为总裁任正非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十章 财散人聚——万人大招聘
  三:集体氛围:华为园区的设计像一座新人们所熟悉的大学校园,为知识型员工们搭建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并使新员工从校园到企业转换身份时的不适应降到最。公司为员工修建了几十栋花园式公寓,现代物业管理和舒适的居所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自1996年进入大发展阶段后,华为年年大量招人,员工数量急速膨胀。1988年仅14人,1991年20多人,1995年800人,1997年5600人,1999年1.6万人,2003年2.2万人,2007年6万多人。

aihuau.com

华为在招聘过程中最注重员工有无发展培养的潜力,其次才是经验。任正非说,华为待遇标准仅是中国业界最佳的80%,这使那些仅仅为了钱的人不愿来华为公司,而那些为了干一番事业的人就想来,也有利于华为队伍的建设。一些外资企业员工涌向华为公司,因为在外资企业不容易进入核心决策层,而在华为极有着这种可能。

1998年华为展开第一次大规模招聘活动,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主要媒体上大做广告,在著名高校里召开招聘专场,共从全国招聘了800多名毕业生,还与竞争对手中兴在清华校园里上演过针锋相对的“招聘战”,凭借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胜出。此后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华为,1999年2000名,2000年4000名,2001年更是挨个到全国著名高校招聘最优秀学生,工科硕士全要,本科的前十名也全要,任正非希望这些毕业生能为2001年销售400亿、2002年销售600亿做战略储备。虽然这一目标在现实面前推迟了数年才实现,但这种气魄却着实震慑了社会各界。

借助这次全国最大规模的招聘,华为实际招聘了6000多人,也因此声名鹊起。数以千计的陌生面孔突然出现在华为引起了一时的波澜。毕竟每三个老员工身边就出现一位新人,这种消化和带动的成本很高昂。

  为了把一名刚出校门、缺乏经验的学生培养成可以独当一面的成熟员工,华为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新员工的工资、长年设置的负责培训的干部员工费用、各种培训费用支出、培训场所的建设维护等等都是大笔开支。新员工要上四门文化课程,每门课程的教材都很厚,包括各种文章和案例,由专门老师教授。

对于华为来说,如何教育这些没有受过严格的职业素养训练、个人价值观强的80后一代独生子女,确实是一个新的难题。任正非回答提问时对新员工的建议是:“自我批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做个踏踏实实的人。”传说一新员工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任正非的批复是:“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在华为迅猛发展的时候,许多人都希望通过关系将亲戚朋友塞进华为。任正非在给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讲话时说,华为要坚决杜绝裙带关系,是否录用完全由你们把关,出现腐败的话就一定是在人力资源部。有了如此明确的指令,人力资源部就敢于严格把关,结果很多领导推荐的人因为面试不合格被挡在了华为的大门之外。深圳市政府曾希望华为多招收一些深圳大学毕业生,但华为却始终坚持自己择优录取的原则。华为专注于人力资源储备,将国内高材生“一网打尽”的战术,换来的是华为稳步前进背后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新员工进入华为报到后马上便进入“华为大学”学习,时间长达5个月,不仅限于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培训,而是分为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技术培训、市场演习等五个部分。这5个月的生活就像炼狱,“生存”下来的人会有获得“新生”的感受。先进行两周军事化训练和企业文化培训,早晨6点半起来跑操,迟到要扣分,而且还要扣同宿舍员工的分,以此培养团队精神,不能让新员工像在大学一样各自为政。此后再进行3周至4周的劳动生产实习,根据不同岗位设置实习内容。这段时间的学习有6次至7次考试,连续两次考最后一名的学生将推迟到下一期学习,如果再不行就很有可能被辞退。新员工出营后先被派往华为的各办事处了解一线的销售情况熟悉市场,然后调往所在部门。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整个公司的人都会提供帮助。

只有进入华为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次培训带给他们多大的收获。放眼国际国内的所有电信设备商,没有一家敢于能够针对一个新人做为期数个月的免费的专业培训,同时还按照正式员工支付工资,但是华为可以做到。华为敢于在人的培养上投入,换来的是丰硕的收获。在这样一个高技术的企业里,人超越其他资源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财富。

华为员工85%以上拥有较高的学历或职称,是知识型员工。公司不断追求和探索针对员工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并取得了许多有华为特色的成果。新员工往往有工作热情,但技能不足,为了让他们能够融入团队,认可华为文化,新员工到部门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中谈话,帮助其树立工作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各个部门根据自身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情况,通过例会、学习会和公告牌等形式,向新员工宣传本部门取得的业绩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从事着一种有意义的事业,产生骄傲和自豪感。华为的新员工和朋友交流的时候,往往会提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由此充满了成就感。

在华为,员工有充分的自由去运用他们的创造力,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华为努力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以激励员工。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员工不再被看成是雇员,而是公司的主人,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

任正非认为,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为了使经验能够积累下来,华为开发了导师制,正式工作后每个新员工都要配一个老员工担任导师,在新员工成为正式员工的三个月里导师要对新员工的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负责,新员工的绩效也会影响到导师本人的工作绩效。导师在公司文化、技术、生活等方面都要全方位地对学员进行帮助,定期进行沟通,让员工在有经验的导师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得以扩散和利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822.html

更多阅读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优化工作流程 《流程优化那点事》第九章~第十一章

系列专题:《流程优化那点事》第9章不变不行了提升了排产计划编制效率,编制了基层岗位的《作业指导手册》,接连的漂亮仗让以前多少有些质疑戴森升“戴总”的人闭上了嘴,在S公司的“民间”,戴森甚至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利用流程思想和方法

声明:《华为总裁任正非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十章 财散人聚——万人大招聘》为网友戴过唇钉的菇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