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 军人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十章 财散人聚——拿钱拿到手软



仗义疏财是抓住员工的心最有效的手段,放弃眼前财富,换取天下归心,屡屡将全国英才收入囊中的气魄令人折服。

内部创业计划力求实现多方共赢,大舍而大得。左膀右臂的流失为企业埋下隐忧。

拿钱拿到手软

沃尔玛公司创始人萨姆8226;沃尔顿说过:“我一直把全部精力用于建设一个最优秀的零售公司,仅此而已。创造巨大的个人财富从来不是我特别追求的目标。”任正非也曾说:员工不能成为守财奴,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丰厚的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是为了通过优裕的生活,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而服务的。他自己也并不留恋财富。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0中国最富50人中将任正非排名第三,估计任正非拥有价值约5亿美元的股权。对此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反驳说:你们看我像有钱人吗?财务对我最了解,我去年年底,才真真正正还清了我欠公司的所有帐。当然我买了房子买了车。

任正非认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按劳分配要看劳动中的知识含量,按资分配正在转向按知识分配。有许多出身贫寒的人往往由于过去的缺憾太多而形成了对财富的贪婪,不会也不愿和别人分享,但任正非并非如此。任正非懂得对知识的尊重和回报,坚信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因此他提出“不让雷锋吃亏”,赚了钱乐于让大家分享,敢于与他人分享财富和事业的价值,赚钱了大家都有份,因此别人更加愿意跟他干。

aihuau.com

在华为,谁做了贡献谁就会得到嘉奖,会得到合理的回报,包括薪酬、福利、股票等多方面的物质利益。华为初期靠激情和金钱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动力,当时大家都干劲十足。一方面是钻研和奋斗的乐趣,一方面也是物质的巨大诱惑。1996年,华为开出4万元的年薪聘用了一位从事芯片研发的工程师,随后发现他的价值远大于这一价格,立刻将其年薪涨到了50万元。任正非对华为的狼群说:拿下狮子周围那些领地来,会有你们各自的份额,如此的人才战术让外资企业都望而生畏。

 任正非 军人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十章 财散人聚——拿钱拿到手软
任正非说过:进入华为并不意味着高待遇,因为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的,凭责任定待遇。经过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一直到2001年华为才拿出了部分利润来改善员工生活,让部分员工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华为走“高薪”路线的说法也由此产生。

很多外人因为“一家高薪企业”而知道华为这个名字。华为的报酬坚定不移向优秀员工倾斜,一般员工每月薪水过万元很正常,而且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他待遇。《华为基本法》中说:“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年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华为内部奖罚分明,尤其是一些关系公司长远利益,但暂时未产生效益的部门,在待遇上从不低于其他部门,这也是任正非长远眼光的体现。

华为自1990年起实行员工全员持股制度,让员工享受公司的资本增值。每年年底公司在发放奖励时,同时授予在华为工作超过一年的骨干员工一定数量的认股权,员工可选择用奖金认购股份,称为内部股,每年按经营业绩进行分红。股份不允许内部流通,员工离开公司时华为将以现金回购其持有的股份。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会贷款给员工,而员工也很乐意于贷款。

内部股同时也是华为的融资渠道之一。多年来,除了银行贷款,员工用以购买股份的钱成为华为的一大资金来源。90年代初的深圳产生了许多的暴发户,有谁愿意将公司95%以上的利润分给自己的员工?但任正非说到做到。很多人认为,内部股是华为保持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象一只金手铐把员工和公司紧紧地锁在一起。

通过股权的安排,知识被转化为资本,成为华为这个以知识为生存根本的公司获得了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员工持股使员工成为真正的主人,对公司有了归属感,工作更有热情,由被动的“为人打工”转变为“为自己打工”。另一方面,华为需要公司充满危机感,勇于自我超越,持股则使员工会更加注重公司的长期利益,达到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要求。

2001年前华为处在高速上升期,股票发挥了极其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段时间的华为有种1+1+1的说法,即员工的收入中,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收入相当,工资只是零花钱,分红才是大头。华为员工每年固定分红高达每股0.7元,投资回报率高达70%。但在2001年之后华为实行期权改革,员工获得股票的资质受到严格的限制,公司不再向新员工售股,同时老员工的股票也逐渐转化为期股,员工从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值部分,行使期限为4—10年,每年兑现额度都有所限制。根据华为当年的经营状况分红数目也不定,最低出现过每股9分钱。

华为股份的设置方式,曾是拉动员工和合作者奋进的最大动力,但面对下一步的上市,公司仍不可躲避地面对股权和资产透明等问题,过度分散的内部股权设置,将会成为华为步入国际化公司的最大障碍。《世界经理人文摘》曾经评论,华为的股权体制实际上只是一种奖励或奖金的变种,并不是准确意义上的期权形态。  

华为不是制造中国富豪最多的公司,但绝对是制造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公司之一,造成一个个百万富翁。据估计,2002年前后持有200万股的华为中层就至少达到1000人,这意味着人均数百万元的财富。任正非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却并不能从公司的持续增值中获取过多的经济利益,因为绝大部分的股权已经给了员工。他的长远眼光和对人性弱点的克服,是他能够实现自我超越的第一步。

2003年5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创业元老刘平将昔日的东家推向了被告席,这也是关于华为的第一宗股权纠纷案。刘平1993年进入华为,2002年离开公司,华为方面按照1999年刘持有的股数354万股以1:1的比例计算退股,结算现金354万元。但他认为购入的354万股的股权没有获得任何增值。刘离开时华为每股净资产为3.28元,据此他认为自己应得到的股票回股款应为1200多万元,同时包括2001年的红利19万元。此案一出,人们咋舌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华为到底创造了多少千万富翁?

在同业领域内,华为的年终分红和奖金曾经是较高的,但近几年来已日益市场化,似乎代表公司政策的转变,不再打高薪牌而是更看重成本核算,如今很多新进员工的待遇已与三四千元的一般社会薪资水平看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823.html

更多阅读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声明:《任正非 军人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十章 财散人聚——拿钱拿到手软》为网友往事深处少年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