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 还过个屁年 《军人总裁任正非》第六章 土狼震撼江湖——莽撞的幼狼
没有显赫背景,初现江湖的华为顽强而执着地为自己争夺领地,把传统的游击战术发挥到极致。颠覆秩序,挑战行规,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农村包围城市,用利益连接彼此,震慑客户,个性不够圆滑的任总率领队伍在市场上纵横驰骋,困境求生,成功打开一片新天地。莽撞的幼狼 华为的营销手段一时被称为“土狼兵法”。当然这不过是外界的比喻,任正非自己仅在内部个别场合提过狼,说要有狼的精神,要有敏锐的嗅觉、强烈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牺牲精神。但久而久之,华为被人们习惯性地贴上了狼的标签。 土狼为何可怕?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机警敏锐,善于捕捉目标;团结一致,有纪律,行动快捷,大敌当前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发起迅猛攻击;它们没有狮子的力量和猎豹的速度,但是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极强的毅力,永不言败,屡败屡战,对成功强烈渴望;它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复杂环境中对危险和机会有特殊的直觉,懂得如何穿过灰色地带。这些都是土狼能够与狮子和猎豹周旋,取得地盘和食物的根本原因。aihuau.com人们常常喜欢把西方跨国公司比作狮子,把合资企业比作豹子,那些在激烈市场厮杀中幸存下来并有所成就的中国本土企业就是土狼,而华为就是这些土狼中的杰出代表。任正非毕竟是四十多岁才开始创业,已经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有激情更有智谋,把战争中的谋略和策略几乎完美地用到商战中。当08机的开发成功后,如何取得市场突破成为摆在任正非面前的下一个棘手问题。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和先进技术的巨无霸正面对抗简直是以卵击石。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进入杀价竞争阶段,国际电信巨头依仗雄厚财力也开始大幅降价,妄图以此将华为等国内新兴企业扼杀在摇篮里。此外,华为还面对着诸多国内同行的竞争:邮电部与比利时贝尔在上海合资成立了上海贝尔公司,这家企业在管理与工艺装备上与国际接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04机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大唐电信有着多年国家级科研打下雄厚技术储备;同处深圳的中兴公司直接与华为比肩,市场开拓扎实,工作成效高。任正非所坦言:华为在“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国际竞争,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生活的磨练和事业挫折使得任正非对企业面临的危机特别警觉,他用三个字描述了华为的根本目标——“活下去”。华为首先要生存下去,而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市场份额,否则就没有一切。
华为召开员工大会之前,经常号召大家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以鼓舞士气。为了增强员工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任正非不停给员工们灌输各种概念:“活下去是硬道理”、“为了市场销售增长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耻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等信念。最初任正非说,所谓“狼性”,就是“哪儿有肉,隔老远就能嗅到,一旦嗅到肉味就奋不顾身”。后来他把狼的优点总结为三条: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因此他提出“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不一而足。这些鼓动性很强的概念,经过任正非富有煽动力的讲话,使一线年轻员工很容易进入大无畏的精神状态,以舍我其谁的气势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展开贴身肉搏。正是这些凶悍的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华为从上到下对竞争对手同仇敌忾,全体员工目标明确、士气高涨。任正非还不满足于员工只像狼,而是提出华为的每个部门内部都要形成狼狈组合,既要有富有进攻性的狼,又要有精于算计的狈,真正提倡的是一线市场人员的“狼性”和二线支援人员的“狈性”的互补,实际是市场拓展与管理支撑的平衡体系。从1998年开始,华为给在每一个冲锋陷阵的“狼性”十足的国内办事处主任配备一个善于管理的“狈”,即行政助理。企业创始人的主张和行为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文化,这些主张和行为一旦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加以执行,企业文化就初具雏形了。由于任正非的强调,这种狼性被深深地印在华为所有员工的心里,并成为华为的标志文化。而由于华为的成功,“狼性”迅速成为中国企业乃至社会热捧和仿效的观念,被人视为华为文化的核心和华为成功的原因之一。华为的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配置做到哑铃式的“两头重,中间轻”,非常适应市场发展快,变化快的特征。其中研发占40%,市场营销占35%,生产占10%,管理占15%。外人最能接触到的就是华为的营销人员,而华为的营销人员数量之多、素质之高、分布之广、收入之高都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华为一开始并没有充足合适的人才储备来做市场,任正非下令本着“矮子里面挑高的”,先将事情干起来,不能裹足不前,贻误商机。他强调只要方向对,干起来,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华为的销售队伍大部分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不一定是通信或营销专业出身,有的甚至是文史哲专业毕业,任正非和华为就要冒着朽木难雕的风险,花上宝贵的时间耗费大量的培训资源,硬是逼着一个个通信盲经过魔鬼训练之后投入到市场第一线,让他们成为华为的产品代言人,去冲锋陷阵。对业务一窍不通的新人们从通信原理学起,先进行营销理论与知识的培训,还必须参加车间实习和技术培训,去生产一线装机实习,拧螺丝、调设备、放话线。培训的内容很多,密度很大,考试又严格,要是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很多人由衷的感受就是——比高考折磨多了。在培训结束后,华为还要给新员工搞一次实战演习,主要是让员工在深圳的繁华路段以高价卖一些生活用品,规定销售价格必须比公司的规定价格高,不得自行降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以上培训的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通过培训可以驱除员工的书生气,为派往市场第一线做好心理和智力上的准备。尽管设备出来了,但业界知道华为的人仍然很少,了解华为的人更少。华为的市场人员屡败屡战,一年内跑了500个县,他们背着机器在各地跋涉,努力敲开客户的大门,有时打着解决华为电源等老产品问题的旗号设法和客户接上头,有机会就介绍华为的情况和企业文化,邀请对方到深圳参观华为,有时把整个单位上下几十号人都请过去。 任正非的个性不喜欢随便与人打交道,大多数时间是在他自己的思想王国里驰骋,但为了华为的生存逼得他不停地出访、接待客户,再小的客户也见,因为他们是衣食父母。任正非亲自拜访了多个县级客户,并以其不俗的谈吐令一向倨傲的电信客户们折服。他曾说过,这些年来几乎卖给了市场部,竟然很少有时间与员工谈心,这会成为自己将来的一大悔恨。随着华为逐渐打开局面和公司事务的纷繁,任正非开始只会见大客户和政府官员,其他人一般不见,直到近年来国际化后的神龙不见首尾。华为的营销体系是典型的自建营销网络体系,这种营销网络的优势是贴近终端,反应速度快,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其他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激励,通常采取提成的奖励办法。但是任正非认为,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销售提成可能会导致销售人员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客户关系维系,而长期客户关系是华为的看家法宝,明确规定不给销售人员提成。华为因产品的复杂性,一方面要培养团队作战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销售人员的激励问题,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销售要有相应的激励方法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否则很容易造成只重收获不愿耕耘的情况。华为建立了一支善于打硬仗业绩突出的业务队伍,一线主管人人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对业务订单死缠烂打,对客户无微不至,与运营商建立利益同盟关系。这种模式带来的业绩和问题都很明显:市场突破能力强、短期见效快;员工长期高负荷工作,战略协同能力弱,员工升迁靠论功行赏。任正非对一线人员期望极高,希望一线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他提出“只要有1%的机会,就必须花100%的工夫促其成功。”而在华为的销售人员当中,刚出校门的学生往往比有经验的人做得更成功,也许这就是激情的作用。“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新的生活,全靠华为自己”,对华为的市场人员来讲,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华为式营销的特点就是:总能在对手防线上打开口子,然后迅速扩大,在各种问题暴露之前已经获得足够的市场地位,获得优化产品、解决问题的时空。
更多阅读
感谢员工一年的付出 你让员工过个好年 员工让你过好一年
你让员工过个好年员工让你过好一年作者:刘戈 发布日期:2010-2-8 点击数:141 懂人心的老板懂得把管理隐藏在细微温暖的关心里,而过年,恰恰是最好的时机。 对于一个吝啬、刻薄、斤斤计较的老板,员工们在背后通常会给他起一个
事情要面对 不要逃避 《凯西来了!》第三章不要把非个人的事情个人化
几年前的一天,赫斯特的一位主管走进我的办公室,向我诉苦。她说:“凯西,我刚听说今天下午有个会,我应该去参加,但没人跟我提起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不通知我,我肯定应该参加的。”“那就去参加吧。”我说,“就当是别人一时疏忽吧,你该做什么就
含意 《加减——让每一个人成为资源》第六章(6.1负责任的三层含意)
负责任VS推卸责任每个人至少有三种选择:不负责任地敷衍了事、很负责任地推卸责任、真正承担责任。作为领导者,只有当你有效区分出这几种选择,并找到背后的原因,你才是真正的在负责任。第六章责任面前的两种选择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第十章下一手何在(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
用事实和能力说话,格力的欣欣向荣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搞好。未来充满各类变数,面对金融危机挑战,董明珠下一手落子何方?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的背后对于董明珠来说,在格力征战的岁月里,她所担心的主要是外部的市场问题。但是从2003年到
董明珠老公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第四章 独树一帜的营销革命(要大卖场,还
要大卖场,还是专卖店与很多人预言的大卖场一统天下不一样,格力选择了以连锁方式扩大经营自开门店,通过以区域经销商为主体的“代理制”的销售网络扩张,到2008年在全球开设的格力专卖店已达一万多家,形成了可观的新时代的终端网络,通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