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我爱我家经济人 “经济人”的三个问题



   市场化改革20多年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思想渐进人们的视野,从而,“经济人”这个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也为大众所熟悉,经常在一些场合或报刊杂志上,听到或看到国人动不动就启用“经济人”这个词来为一些积极或消极的经济行为作出解释,似乎顺利成章,对也对的有理,错也错的合乎“经济人”逻辑,“经济人”嘛,没什么奇怪的。实则,多数情况是对“经济人”的误解,数数来看,大概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澄清。

    动笔之前,我们不防先来温故一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字典》对“经济人”的权威解释:“在对经济行为者的许多不同描述中,经济人的称号通常是加给那些在工具主义意义上是理性的人的。新古典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现成的例子。在它的理想情形下,经济行为者具有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在其可行的行为结果的范围内)、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其他行为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偏好(或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坏)的行为。这里,理性是一个手段-目的的概念,不存在偏好的来源和价值的问题。理想的经济行为者总在寻求讨价还价,从不付出比他需要付出的更多,或得到在一定价格下他可以的到的更少。”这个解释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人”是理性人,不是二百五,不是那么好唬弄的,她或他会也有能力算计、比较不同选择,选一个相对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行为。

一、“经济人”不讲道德吗?

 太原我爱我家经济人 “经济人”的三个问题

   “经济人”是自私的,是惟利是图,甚至是不讲道德的,为获取自己利益不择手段,对“经济人”的这种言论不绝于耳,“经济人”不讲道德的言论也成了许多人指责“经济人”和经济学的把柄。

    这里,实际上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人”客观上是不是讲道德,二是“经济人”道义上该不该讲道德。对照上文的定义,在“经济人”的内涵中“不存在偏好来源和价值的问题”,“经济人”的根本特征是理性,即他或她在面对抉择时,会充分利用信息,经过充分理性思考和算计,争取实现自己的偏好得到更好满足。假定本身不考虑“经济人”是不是讲道德。很明显,“经济人”事实上是否讲道德这个问题,在假定里面是包含在偏好中的,现实人的道德偏好观各不相同,有人良心大大的坏,有人菩萨心肠,这是正常的,说得不好听点,人各有志嘛。但是,按照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道德观应该处于中间状态。经济学也不研究这些个为什么,为什么你那么败德,为什么你那么仁慈等问题。经济学只是基于理性的假定,分析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的选择行为,不管是积德行为,还是败德行为。所以,“经济人”是不是讲道德的问题,在“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学分析那里是一个外生变量,有人讲,有人不讲,讲与不讲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是不同个人偏好,是经济学分析的外部条件。“经济人”假设和经济学分析的这种安排,不应该被误解,更不应该受到指责,反而这种安排恰恰提高了经济学分析的逻辑性和全面性。

    那么,关于该不该讲道德的问题,这是个价值判断问题,“经济人”假设也没有涉及到,“经济人”“不存在偏好来源和价值的问题”。该不该讲道德这个问题很重要,道义上判断当然因该讲道德,先人教育我辈,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嘛。但这是论理学研究的课题,经济学虽然自贝克尔后被冠之帝国主义称号,但那也只是用经济学工具在其他学科的边界骚扰一下而已,不至于侵略到论理学的首都吧,否则,经济学岂不成了“法西斯”了。

二、“经济人”以最大化利益为目标吗?

   “经济人”嘛,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尤其在管理经济学传播中,这种观点更为流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经济人”,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人”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吗?答案是“否也”。

   上文提到的关于“经济人”的权威解释中,找不到经济利益两个字,更没有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词,怎么能说“经济人”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呢?即使理性的“经济人”“总在寻求讨价还价,从不付出比他需要付出的更多,或得到在一定价格下他可以的到的更少。”但从逻辑上也不能得出最大化利益目标的结论啊。从逻辑上假如硬要说最大化利益的话,那也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这里的约束条件包括价格、收入、偏好、预期以及上文讨论的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舆论等等。张五常教授曾总结过,经济学思想就是一句话,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这里,特意强调约束条件,说明,“经济人”追求的最大化目标不是数学上计算出来的简单的最大化,而是包含社会、人文关怀因素在内的。否则,那些个慈善福利机构、慈善行为从何而生呢?

    另外,现实的“经济人”行为表现似乎也不是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直接目标。组织经济学研究认为,现实中的“经济人”,尤其是大型企业组织,他们更多地还是追求一种平衡,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平衡,而不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行为分析得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企业行为的最佳均衡状态,这也不符合“经济人”自我利益最大化目标要求啊,因为,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自我利益岂不更大?

    可见,“经济人”通过理性分析,其追求的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均衡利益,而不是简单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经济人”只是有自利、自爱趋向,并不自私。

三、所有人都是“经济人”吗?

    尽管经济学分析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也不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是“经济人”。

    关于“经济人”的理论史应该源远流长,社科院杨春学博士认为,如果从中西哲学史上考察,近代西方哲学家霍布斯等在18世纪就提出了“经济人”思想。但将这一思想系统应用于经济研究,理论界公认为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亚当·斯密认为,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从利己出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经济人”,“经济人”不是所有的人,主要是指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可见,在“经济人”奠基者那里,“经济人”仅是社会上那些对经济利益充满了兴趣和动力的资产阶级,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经济人”。

    实际上,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自由,追求自由,人类历史可以认为是一步为自由而奋斗的历史。“经济人”假设的那些属性,比如掌握充分信息、深思熟虑、认真计算、理性行为等是很耗人的,是让人疲惫不堪的,这些与追求自由的人的愿望是矛盾的。可是,为什么人的行为特征会表现出“经济人”属性呢?我认为,这是逼出来的。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以后,面对私有产权制度约束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市场中的人为了生存和幸福,不得不受尽千辛万苦去搜集信息,想尽千方百计去算计,不得不费尽脑汁去谋划,去深思熟虑。从而表现出了“经济人”的特征。所以,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残酷的竞争现实,人的行为特征才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特征。18世纪中叶,一次产业革命后,市场经济在欧洲大陆蓬勃发展,几乎所有人生活于市场中,“经济人”特征暴露无遗。生活于17、18世纪的亚当·斯密正是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的行为特征。所以,之所以是亚当·斯密成为新古典“经济人”思想的奠基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时世造英雄吧。

    曾经看到一个报道,大意是说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到河南兰考县挂职副县长,希望帮助兰考人走向市场,走上富裕道路。教授带去了优良种子,提高了粮食产量,可是销路不好打开。教授不得不亲自去城市寻客户,找市场,找到了一个大经销商,可是这时教授挂职时间到了,不能亲自去帮助农民签协议,收货款。就交给兰考农民自己去办理,教授以为,大事告成了,应该没问题。可是,善良的兰考农民把粮食运到城市后,经销商说资金不够,改天再给钱,农民兄弟没要对方任何收据就打道回府了,这批粮食的货款当然就成了应收帐款了,最后成了呆、坏帐。教授得知情况后,马上意识到上当了,赶紧阻止继续往原经销商处发货,随后从北京联系客户,教授的手下弟子出马掌控,最终兰考农民的粮食才得以脱手。教授成了新农村运动中英雄,可是,我想,这些刚从农村自然经济走到城市市场上的兰考农民是典型的“非经济人”,不能自利、自爱,更谈不上算计了,要不没有这个意识,要不没有这个能力,别忘了“经济人”是要有“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经济人”,“经济人”的行为特征是市场经济的结果。那些没有经历过市场竞争的洗礼,长期生活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中的人,就好像温水中的青蛙,不会耗尽体力脑力去计算,去深思,不会拼命挣扎向上。

    不管是对于正确理解和对待经济学,还是推动当前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有效实现社会法治和谐和国泰民安,对“经济人”问题的澄清应该某种程度上可以从根本上解开了诸多误导。那种随便就拿“经济人”开涮,对经济学思想横加指责,或者动则就拿“经济人”理论掩人耳目,为自己败德行为狡辩,等等,恐怕很容易露馅了。那些对改革中的一些经济现象感到迷惑的,或许能从中的到点滴启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90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图灵机的三个问题 图灵机停机问题

写这篇文章,是想尝试回答学习图灵机模型中遇到的三个问题:1)为什么图灵机有不可判的问题?2)为什么强大的图灵机会不停机?3)为什么图灵当初要设计图灵机?图灵机(Turingmachine)是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Turing)于1936年设计的一种抽象

某校九年级学生毕业时 毕业时老师的三个问题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的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

空气能品牌 空气能品牌建设不得不回答的三个问题

    8月1日,我应大美国际和中国热泵产业联盟的邀请,参加了在杭州临安举办的“突破与超越----长三角地区空气源热泵产业发展论坛”。在论坛会议中,我倾听了与会企业家的精彩发言,也提出了我的个人观点,和在座的企业家做了沟通和分享

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3个问题

  深圳的很多企业,人员流动频繁,我以前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做培训讲师时,每个月至少培训一批新员工,每次至少30人。在公司,你要是干满一年就是老员工了,要是干满三年,那就是逆天的存在了。这是平常的月度新员工培训,更不要说每年两次的新大

声明:《太原我爱我家经济人 “经济人”的三个问题》为网友小姐万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