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廉吏故事集萃 关于“生产力”的模糊思维(集萃之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网上大百科哲学卷(应该是代表着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吧)关于“生产力”的定义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按照形式逻辑,其中明显存在着矛盾:既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那当然应该是双向的。但下面只提到“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而没有提到自然对于人类(除了顺应其征服和改造的一面以外)反改造、反征服的另一面。那么,“生产力”究竟是一种双向“关系”,还是一种单向“力量”?这不是很矛盾吗?

 

不过,如果按照模糊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一矛盾则很容易化解:因为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总和的“生产力”,其中应该已经包含了“自然对于人类。。。反改造、反征服”的力量在内。例如:你砍伐了我过多的森林,让我来不及再生,我就制造温室效应,让你受罪。于是你不得不用去一部分生产力来抵消温室效应(可以称为“负生产力”)。于是你那生产力总绝对值中就少了这一部分。从生产力总绝对值中扣除所有类似的“负生产力”以后,即得到真正有效的生产力总和(相应地可称为“正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定义的“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应该指的是这个“正生产力”,而不是那个正负生产力绝对值的总和。

 

只是在迄今为止的主流经济学思维中,“生产力”实际上指的是后者。可见,以心物、人天对立为前提的形式逻辑线性思维恰恰把正负、阴阳之间的界线模糊掉了(该“明晰”的时候不明晰,该“模糊”的时候不模糊),才导致了双向“关系”与单向“力量”之间的逻辑矛盾!

 

(顺便说一句:“征服”一词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关系,如果作为浪漫主义的文学修辞也许可以,但作为理性逻辑的科学用词就欠“精确”了,因为作为“部分”的人类怎么可能“征服”作为“整体”的自然,就如你身上的一个细胞怎么可能征服你的整个身心、而保全自己呢?)

                    二

上述“生产力”定义还有下文:“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其他一切物质技术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①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参与物质生产过程的脑力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指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自然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来源于生产实践,又不断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生产的各个因素中去,转变为物质生产力,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注意:“生产力”这个“复杂系统”中包含着“劳动者”、“脑力劳动”、“自然科学”。但这些是纯粹的“物质力量”吗?即使是所谓“体力劳动者”,他们也不是不需付出任何一点心智的机器。更何况“脑力劳动”及其产物“自然科学”,怎么是纯粹的“物质力量”呢?难道因为生产是个物质改造过程,所以用于生产的精神力量就该叫做“物质力量”吗?那么,又有哪一种精神力量是可以脱离任何物质存在形式而发生作用的呢?显然没有。那是不是就是说,任何精神都是一种物质力量?那不等于说精神就是物质?这对于以心物分立为前提、以概念明确为规范的形式逻辑不是自打耳光吗?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集萃 关于“生产力”的模糊思维(集萃之三)

 

同样,如果按照模糊思维方式,本不必一定要把生产力定义为一种“物质力量”,而使之与科技知识、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非物质的力量对立起来。既然作为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认识,即也是一种心意识的科技知识,可以归属于生产力,那么为什么似心似物、非心非物、半心半物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以及同样是心意识的意识形态就不可以归属于生产力呢?〔1〕这不是违反了形式逻辑的无矛盾律了吗?

 

上面说了,具体的生产力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这也就是说。科技知识、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生产力。例如,生产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科技知识、以及导致需要大规模地生产、储存、垄断、和威胁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就是最大的负面生产力!因此,将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科技知识一样,如实地看作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不但丝毫不影响、而且更有利于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互动关系的认识。难道“部分”与“整体”之间就不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了吗?对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中有一、一中有一切”的认识〔2〕,这正是形式逻辑之所厌、所短,模糊思维之所好、所长。〔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6974.html

更多阅读

成功学习需要的七种综合素质之三——专心致志

成功学习需要的七种综合素质之三——专心致志一、“闭关修炼”的奇迹太阳光怎样才能点燃一根火柴?答案很简单,用凸透镜把所有的光聚集在一点上就行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创造奇迹?答案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中去就行了。

中长焦镜头的表现方法——摄影讲座之三 长焦镜头的作用

摄影爱好者数码摄影指南之三中长焦镜头的表现方法姊妹松 撰文/摄影由于现在摄影爱好者使用的单反相机大部分是半画幅数码机,所以,1.5倍换算后,50毫米的标准镜头就成了75毫米,有的相机是1.6倍换算,那就成英国.英格兰.伦敦郊外

声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集萃 关于“生产力”的模糊思维(集萃之三)》为网友梦的怒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