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经济学 “破窗”与经济增长



    ---关于“破窗理论”的议论

  近些年来,时不时耳闻对“破窗理论”的批评,其焦点认为此理论简单或荒谬,对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我以为,评价“破窗”理论的出发点和实质,不是“人文关怀”,而是以效率为核心的实证经济学,不可以信口开河,情绪化的否定,须以缜密求真的态度辩析论证。

  一、“破窗”理论与经济增长之争论

  关于“破窗”理论的由来,其思想基础见于曼德维尔1714年写的一篇题为《蜜蜂的寓言》的文章,认为“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为了回应曼德维尔那富有感染力的、聪明的寓言,巴师夏(1801——1850)写了一篇题为《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文章,文中设想了一个事例,就是小痞子砸坏理发师玻璃窗,该行为的结果是,为玻璃商带来了生意,而玻璃商从理发师那里赚到的钱,又可以用来从其他商人那里购买其他商品。于是,在这种不断扩大的循环中,破窗行为提供了金钱和就业机会。这个思想,后来被总结为“破窗理论”。

  原文是这样说的:你是否见过这位善良的店主——詹姆斯·B.先生生气的样子?当时,他那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户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

  现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它提供了6个法郎的生意——这我承认,我绝不会说这不对。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位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得出结论——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住嘴!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由于我们的这位店主在这件事上花了6个法郎,他就不能用这6个法郎办别的事了。你没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用修补这扇窗户,那么,或许就可以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给自己的书架上再添一本新书。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这6法郎干别的事。让我们看把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看这一事故对它的影响。现在窗户打破了,玻璃工的生意增加了6个法郎,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如果窗户没有破,鞋匠(或别的什么人)就会增加6个法郎的营业额,这是我们看不见的。而如果在看得见的一面之外——这是积极的事实,也考虑一下看不见的一面——这是消极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不管窗户是打破还是完好,整个工业,还有全国劳动的总量,都不受影响。

  现在,让我们在在詹姆斯·B.先生的角度考虑一下。第一种情况,如果窗户被打破了,他花了6法郎,那么,他从窗户中得到的享受,既不会比从前少,但也不会比从前多。第二种情况,假如窗户没有被打破,他也就可以拿这6个法郎去买鞋,于是,他在继续享用窗户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双鞋。而由于詹姆斯·B.先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结论,综合起来考虑,对享用和劳动进行一下估计,那么,我们已经丧失了被打破的窗户的价值。于是,我们得出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有些东西被毫无意义地毁灭,社会丧失了价值。”我们必然会同意这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公理:破坏、损坏和浪费,并不能增加国民劳动力,或者简单地说,“破坏并不是利润”。英迪斯特利埃先生,你对此有何看法?好心的查曼斯先生的弟子们,你们对此还有何话说?你们的老师曾经那么精确地计算过,如果烧毁巴黎,那将有那么多房子要重建,会带来多少生意啊。我很抱歉打扰了人家的计算,很有独创性啊,这种精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立法中。不过我还是请他另算一遍,先把那些能看见的一面放到一边,考虑一下那些看不见的一面。读者们必须谨记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当事的两个人,还有第三个人隐藏在幕后,我请他对此予以关注。一方是詹姆斯·B.先生,他代表着消费者,他本来可以有两样享受,但由于一件破坏行为,而只能享受一样。另一方是玻璃工,表示生产者,他的生意由于事故而增加了。第三方则是鞋匠(或者别的行当的商人),他的劳动却由于同一事故而遭受了同样大小的损失。这第三个人一直藏在阴影中,使我们一直没有留意到,但他却是这一问题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正是他向我们揭示了,以为我们从破坏行动中能得到利润是多么地荒唐。

 破窗理论经济学 “破窗”与经济增长
  目前学界接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的论点,认为“破窗理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显然是错的。黑兹利特曾在1979年对该事例进行过引用,认为小孩打破窗户,必然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破坏创造则富”。后来经济学家把破窗理论应用于像洪灾、地震、战争破坏性事件之中.认为这些破坏性事件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美国经济学家Robertson利用1940年到1945年美国GDP的数字说明战争对美国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学家MichaelRernstein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府对共用品和其他物品的巨大支出看成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其他如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去对经济增长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文章也不少。

  另一方而也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破窗不利于经济增长,破窗带动的经济效用是以另外一部分负效应为代价的,整个社会上的资源没有增加。如某理发店窗户的玻璃被小孩子打烂了,理发店不得不支付意外的费用来安装新玻璃。同时,他将损失一些本来打算买套电器的钱。于是,电器没有被生产出来。看来,玻璃商得到的商机只不过是电器生产商损失的商机。从社会的角度讲,社会有了一扇新窗户,但它损失了旧窗户和一种电器。在净余额中,社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从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有说服力,那么究竟哪一种观点对呢?

  二、学者、舆论的批评和对巴师夏观点的理解

  我国学者近年来对“破窗”理论的批评,如某著名学者说了破窗理论的经典案例,一个两个人每天开车上下班,车来车往,平安无事,跟GDP没关系。但是,某天,两人撞车了,一个车头瘪,一个车尾坏。两个要修车,就要花钱,就要消费。于是,GDP上去了。这个理解很有代表性。也有舆论以具体事情说事,抨击以“破窗”来促进经济增长,认为用破窗之见去看非典、洪灾疫情,却发现了其利好方面的荒唐正在于此。这一危及全社会的灾害先是夺去了许多生命,除造成了许多家庭、亲友的痛苦外,社会还损失了原本由这些生者可以创造的财富。再就是受灾受害人,无不需要从各级政府财政到各个单位的账户中拨出资金并调出人员、物资,这些巨大的人、财、物资源的投入固然扩大了某些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但却损失了这批资源本来可在其他领域创造的财富。加上影响造成的包括旅游、餐饮、交通在内的社会上所有行业的直接和间接的需求损失,已有的和将会有的各个方面的损失肯定比灾情带来的收益要大得多。然后指出,中国经济的一些领域中存在着的投资开发过热问题,其原因在于经济体制及管理的不当,在于“预算软约束”下生出的不良的经营机制。改善的出路应该是继续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转换不良的经营机制,以及加强法制和管理,倘利用“破窗”的方式来促进经济,那么,经济中运行中的的老毛病又复发时该怎么办?这是一种

  初读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但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学者引用或者批评破窗理论时,基本上是停留在古典阶段或者说是巴师夏的那个年代。巴师夏的“破窗”理论:理发店不得不支付意外的费用,即安装新的玻璃,他将损失一些钱。也许,他本打算买套衣服,但现在他的计划泡汤了——衣服没有被生产出来。看来,玻璃商得到的商机只不过是制衣商损失的商机。从社会的角度讲,社会有了一扇新窗户,但它损失了旧窗户和一套新衣服。在净余额中,社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然而,现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破窗理论”的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重要的一点就是揭示潜在购买力与现实购买力之间的关系-------小孩打破了理发店的玻璃,理发店老板就被迫把自己家里储蓄(潜在购买力)拿出来购买玻璃(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于是生产玻璃的企业就会扩大就业,从而推动社会则富的显著增长。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如果理发店老板用于购买玻璃的收入本来就打算用来购买电器的,那么小孩打破理发店窗户玻璃的行为迫使老板把用于购买电器的钱转来购买玻璃。这时,玻璃企业增加的就业或收入就相当于电器企业减少的就业或收入。权衡两者,小孩的这种破坏行为并不能促使经济的增长;其二,如果理发店老板用于购买玻璃的收入本来就是储蓄不用的收入.也就是说即使小孩不打破玻璃他也不会用那部分收入来购买电器,其潜在的购买力不会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但有了小孩的破坏行为就迫使老板把那部分收入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促使玻璃企业就业的增加,进而导致整个社会就业及经济增长。但如果没有小孩的破坏行为,潜在的购买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破坏可以促进就业的增加及经济的增长。由此看来,国内那些学者和舆论发表的有关“破窗”的评论,并没有新意,那怕一丁点的新意。剑虹超级门户OlA9O&q#ls3X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破窗”促进经济增长要依赖上述的条件,此外还有赖于“破窗”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前面的分析隐含地假定,破窗以后只要有人购买就一定有企业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破坏程度足够大.以至于即使有大的购买者,但由于大的破坏使得生产无法进行,因此,破窗以后也无法促进经济的增长。我们不能仅仅就破坏性事件是推动经济的增长还是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作出回答,而应该通过破坏性事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来进行全而地考察。破坏性事件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关键是看用于弥补破坏性资源所用的收入的本来用途。这在经济学理论上有根据,经济学巨擘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时,将储蓄用于“在地上挖坑”,不仅能增加就业,而且会增加以有用的商品和劳务来表现的实际国民福利。更早的是斯图亚特在176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就提出,政府支出,即使花费在“军需品”上,也能促进就业,但他更愿意和平建设。他说,“耗费巨大的公共工程是给穷人挣饭吃和发展工业的一种手段,这不会损害朴素的生产方式”)。N.D.Kristof在1995年日本大阪遭遇毁灭性地震后,撰文称:一些专家认为,地震能在某种程度上为正在奋力摆脱长期萧条的经济带来繁荣(TheNewYorkTimes,Jan18,1995)。

  三、“破窗”与经济增长

  ­L

  _n(w

  `2何党生剑虹超级门户`#C*[:mD6U[1]]~4O“破窗”能否带来经济的增长?从实证资料看,答案是肯定的。D7]ZL$g`何党生剑虹超级门户)u4sq%T.Myvx

  (1)破坏事件与经济增长

  TN*tv[1]uB7f何党生3Zr6mSX+BiL;u何党生先看战争做经济增长的作用。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Robertson对战争的结果研究表明,在美国,从1940年到1945年GDP翻了两番,实际收入增加,并消除了失业。经济史学家MichaelBernstein也认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冷战中,对共用品和其他物品的巨大支出,是美国经济成功的原因(TheNewYorkTimes,May12,1995)。剑虹超级门户US~A!i2?uO

  再看其他破坏事件对经济的作用。例如在经济衰退中,商家将牛奶倒进河流中,这是否是浪费和无人道的行为?显然,把牛奶倒进海里是出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并不是完全剥削的考虑。农民买不起,你送他,生产者的利益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所以为了维护必要的供需平衡和必要的价格,就得限产,让一部分人先失业,这样平衡供求关系。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识形态、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市场跟不上的时候,就得调整生产,就得开拓市场,两方面共同努力搭就这个平衡。剑虹超级门户6i(yv2m$b[1]`Z

  还有,事实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残忍。2000年1月11日《扬子晚报》的一篇题为《南海一日倒掉牛奶两吨》的报道称,“南海市水牛奶研究开发公司对目前挫伤奶农的收购价表示已是硬着头皮支撑。据反映,该公司的鲜奶日处理能力是4吨,市场清淡,销路不畅,除固定供奶农户外,许多零售奶农也转将鲜奶销往该公司,使公司每天的收购量高达8.9吨,4个冷库全部储存满。卖不出去的鲜奶储存超过7日则变质,于是几乎每天都要倾倒变质牛奶,有时一日倒掉2吨多”。也就是说,因为滞销,商家无法储存,牛奶坏掉了,不得不倒掉。

  (2)共用品建设与经济增长

  j+ne

  C*E)cB.o:o5nZY

  ^何党生这方面的理论,凯恩斯讲述得比较完备了,此不赘述。最为鲜活的实证资料,就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上任后从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力量兴办大规模的公共工程,以扩大政府开支来弥补私人投资下降而出现的空白,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工赈计划,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后来人们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这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就使得“新政”能够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获得一席之地。剑虹超级门户]R

  t_o)Usc

  四、如何用“破窗理论”看反腐败

  以上分析“破窗”理论与经济增长很有必要,但在目前我国初级阶段的发展时期,还有一个如何看待腐败的问题,这是国情要求做出的回答。有人认为,反腐败会导致一些由腐败支撑起来的行业、部门的工人失业,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我认为,腐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权利引致的寻租,譬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而人为地限制市场供给,使市场供不应求,结果新的均衡价格高于不干预时的均衡价格,其差额就是租金,那些为了得到供给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如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来提高自身与官员的讨价还价能力,由此而引致的直接结果即是刺激了腐败性消费行业就业的增长。仔细分析腐败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请客、送礼、行贿者所花费的收入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或者社会收入(政府不干预供给时给社会所带来的收入,如完全竞争情况卜社会的就业水平就会大于政府限制供给时的收入)的减少,这些腐败性收入实质上就是国家本来就要用于投资或消费的,腐败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潜在购买力向现实购买力转化的速度。从整体上系统的看,首先,政府支出具有计划性而且优先满足急需行业(社会瓶颈产业)的需要,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腐败性消费只满足于几个特定行业的就业增长,因而反贪污、腐败能够从总体上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其次,由于贪污、腐败性消费的无计划性使得特定行业的投资过度而降低投资效率,造成急需资金行业得不到资金,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投资效率的下降,进而降低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最后,腐败现象最大的危害在于腐败者可能过度敛财而延迟本来用于消费或投资的政府财政收入向现实购买力转化,贪污、腐败者常常积聚着大量不敢用(害怕东窗事发)也用不完的则富,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必须大力铲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006.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 新经济增长理论

自亚当·斯密以来,整个经济学界围绕着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争论了长达200多年,最终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要素(TanziandZee,1997,p.180):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性资源的积累;⑵在一国的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学者与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不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作为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财政分权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财政政策也具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4)

  由于能源消费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能耗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排放水平。而且,能耗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对能源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这几个指标的预测来分析

第57节: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4)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腐败盛行,社会不公,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群体间收入机会不平等,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之所以如此,一是权力不受民主监督制约,二是通过国有制与行政管制让政府控制的资源权力太

声明:《破窗理论经济学 “破窗”与经济增长》为网友大陆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