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秩序 美国体系积累周期与国际金融秩序



——读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之四

 

四、必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4.1 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渐渐失去控制

国际美元市场的形成由美元的国际地位决定,最初,美国货币当局对于美元的流动能够控制,但是,后来,美元被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所持有,导致美元的活动失去控制,美联储也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控。

这些游离于美国金融市场之外的美元,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受任何金融当局的调节和管制,时刻会成为冲击国际金融体制的重大诱因。

1968年,美国境外的美元大量积聚,美元本土的公司在欧洲美元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力求按照自己的意图重建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增长了一倍,起初,美国公司挟持大量资本,横扫那些按照家族模式经营的欧洲公司,它们的竞争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到后来,由于欧洲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按美国公司的方式经营以对付美国竞争对手,美国在欧洲的扩张受到限制。

 

4.2 美国对境外流通的美元感到巨大的压力

美国的国内统治集团认识到,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在逐渐削弱,特别是1980年的伊朗人质危机之后,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大大削弱。

美国人开始觉得,既然世界再不能由它来统治,那么就应该让它自己去统治自己。

1968年,以伦敦为中心的欧洲美元市场上的流动资金突然爆炸性地加速增长。

1971年,美国政府被迫放弃黄金—美元汇兑本位制。

1973年,美联储承认,在制止日益高涨的,针对固定汇率体制的投机风潮的斗争中失败。

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由于实行冷战,在20世纪50年代,共产主义国家在同西方贸易过程中不得不保持部分美元,但它们又不敢冒险存在美国的银行,于是只得存在伦敦,伦敦的银行再转存到美国的银行。这些钱并不多。

 

但是,美国公司向欧洲地区大规模投资使欧洲美元市场急剧扩大,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公司扩大了在欧洲的投资,美国银行也跟随这些公司进入欧洲市场,一则是吸引这些公司的存款,防止存款流失,二则可以降低成本。到1961年,美国银行已经控制了欧洲美元业务的50%的份额。

美国公司的海外活动与欧洲美元市场的共同扩张,与美国权力的国家基础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从20世纪的60年代初,国际金融一体化开始与国家安全和国内繁荣发生冲突,美国人也感到了一些恐惧。

 

4.3 最后的、无可奈何的选择:金融化

1978年,美国政府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坚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控制着欧洲货币市场的世界金融界决一雌雄,从而结束对峙状态。要么通过更严格的遵循可靠货币的原则和国际惯例求得和解。最后,资本主义理性占了上风。

从卡特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开始(1979年),在里根总统的任期内,以更大的决心,美国政府选择了第二条行动路线。当国家权力与资本之间铸成新的“值得纪念的同盟”时,作为整个冷战时代特征的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让位于前所未有的严格的货币政策。金融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爱德华时代的美国,“佩鲁齐假发时代”的荷兰和热那亚人时代的西班牙的积累影响,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金融的过度关注和对债务的容忍,显然是经济强国晚期的典型特征。它们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到来”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经济强国的社会中下层要为“金融化”付出的代价。

 

4.4 美国政府游戏金融市场

在欧洲美元市场以及稍后的亚洲美元市场出现之后,美国主动放弃了美元与黄金直接兑换的机制,顺从地接受一个事实,全球金融进入一个无游戏规则的新时代。

美国不以为这对于它是什么坏事,反而觉得这下解放了,不再为自己的黄金储备不足而担忧,反正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货币可以取代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兑换手段,放弃一个无法维持的黄金—美元汇兑本位制使美国落得一身轻松,其结果是纯美元本位制的确立,人们把美元叫做美金,就是认为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国人当然非常高兴。

事实证明,美元在脱离了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关系之后,作为世界货币的重要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过去极力争取都是勉强维持的主导货币地位,现在反而得到正式确认。

 

4.5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金融无赖

美国人自爱货币市场获得了解放,它的标志是美元是唯一的国际储备和结算强币。幸运的是,美国还不必为巨额国际手指逆差操心着急,美国只需要向世界发行美元就行了!

有了这种独特的地位,美国再也不用害怕国际收支逆差。不管这种逆差的规模有多大,不管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美国都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可兑换的美元进入国际流通渠道!

因此,美国为了恢复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可以采取美元贬值政策,或者,美国在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只需要发行美元就可以解决,美国没有必要担心国际收支问题。经常项目赤字又如何?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可以说美国根本不用去担心,因为那些拥有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为日本和产油国,还得乖乖地把庞大的石油美元和国际储备资金返回美国保值。

 

4.6 疯狂的交易:理由、机会和规模

到20世纪70年代,在海外货币市场进行的纯货币交易量已经超过世界贸易总值的许多倍,从此,金融交易不断扩张,一发而不可收拾。1979年,外汇交易达17.5万亿美元,是当年世界贸易总值1.5万亿美元的11倍。1984年,外汇交易达35万亿美元,为当年世界贸易(1.75万亿美元)的20余倍。

国家间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和欧洲市场令人难以置信地增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年增长速度达到30%!

这个增速远远越过全球贸易和产量的增长(平均每年增长约3%),因此,金融流动完全越过了国家间的实物流动!

 新金融秩序 美国体系积累周期与国际金融秩序

交易狂潮。浮动汇率所引发的相关交易,以及由交易带动的更多更频繁的金融交易都会派生出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对这种货币市场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政府,甚至个人,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政府,甚至个人,都有更迫切的保值交易需求,因此,交易成为大家的共同要求,在这个多变的时代,能够满足大家交易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就自然成为资本的集中场所!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它们所取得的有限的外汇收入受这种货币游戏的影响巨大,而且,他们因缺乏处理这种危机的合格人才和相应的金融机制和资源,它们往往要承受巨大的损失,这对于它们不蒂是雪上加霜。美国和欧洲拥有金融交易专家,它们只需要稍费脑筋就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纳入自己的交易轨道。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西方国家银行忠实的储户和金融市场交易客户(委托人),而西方金融专家则充当受托人为它们交易理财。

 

4.7 美国的底限

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的自由也不是无限的,在浮动汇率体制下,美国的确已经从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下解脱出来,美国对于经常项目的赤字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美国不可能长期无视经常项目赤字,因为美国能否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如果完全失去贸易领域的平衡能力,纯粹凭借金融交易地位和交易(服务)收支盈余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美国的贸易赤字得不到资本交易的盈余的弥补,美元强势地位不保,美国将面临的打击是巨大的。

原因在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公司运营资本面临着汇率浮动风险,公司必须作出反应,采取金融措施以求保值增值,公司或从事远期外汇买卖,对于销售规模庞大,业务领域涉及众多国家,众多货币的跨国公司而言,货币之间的买卖是非常庞大的,各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来往,构成了一个交易网,一种循环,交易量巨增。

在巨大交易量的背后,往往又导致汇率发生更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很难说浮动汇率制下的各种名目的“保值性”交易是不是进一步扩大了波动,从而触发其他企业也跟随采取“保值性”的交易活动,加入金融交易大合唱,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一笔贸易的成交,往往涉及到买卖双方在金融市场上数倍的“保值”交易,这样,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纯粹的金融交易达到实际贸易额的20倍,乃至更多倍。

 

4.8 金融化的恶果:加快社会人群的两极分化

因为金融不能培育出一个广泛的中产阶级群体,只会加快少数人致富的速度。无论荷兰的、英国的或美国的金融化过程,都只有一小部分精英能够分享证券交易所、商业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相反,制造业、运输业和贸易的优势却可以带来更加广泛的国家繁荣和持久的增长。普通人可以操纵生产线,矿井、磨坊、方向盘、主帆和鱼网。

有限的货币财富,不负责任的金融和一个好逸恶劳的食利阶级,是哥伦布航行100到150年之后衰落在西班牙扎根的重要原因。在17世纪初,西班牙的贫富差别已经开始变得十分悬殊,并且无法调和。德塞罗里戈感叹道:我们处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我们有悠闲懒散的富人,也有到处乞讨的富人,但是,没有两者之间的人,无论是财富还是贫困都不能阻止他们去追求自然法则所责成的正当事业。金融扩张加快了财富的再分配,并且加速向少数人倾斜,使社会两极分化加剧。金融扩张时期的国内社会两极分化,是世界规模的资本集中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资本集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向一个共同中心集中,二是在力量、密度或激烈程度方面不断增长。

金融扩张导致国内社会两极分化加剧。金融扩张,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进行,在一轮明显的泡沫之后,必然导致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一部分人在泡沫中丧失资产,成为失败者。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过程再重复一次,又上演新一轮的赢家通吃游戏。因此,金融扩张的直接结果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资本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贫困者的集中(在发达国家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在财务上的破产)。

 

4.9 维持强势美元必须把私人控制的货币重新集中到美国

里根时期的金融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即通过加息,提高对美元存款的利息,把私人控制的货币重新集中到美国。同时,里根当局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第一、美国政府把利率提高到大大高于通胀率的水平,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咄咄逼人地争夺流动资本。从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起,美国的长期利率一直在上升。只是到了70年代,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实际利率稳定在低水平上,有些年份甚至为负利率,而到80年代,名义利率进一步上升,加上通货紧缩,其结果是导致实际利率上扬攀升。

第二、放松管制政策。美国政府通过实施放松管制政策,为美国公司及非美国公司,金融机构在美国毫无节制地流动和交易创造了条件。如果说60年代曾出现过美国银行向伦敦转移,70年代又从伦敦向全世界迁移的话,那么80年代则是重新向美国集中!

第三、里根在1981年1月入主白宫之后,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为740亿美元,国债余额为1万亿美元。但到1991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达到每年3000亿美元,国债则达到4万亿美元!联邦政府预算支出中用于支付利息的部分即从1973年的170亿美元(占总预算的7%)上升到1992年的1950亿美元,占预算的15%。美国不仅成为净债务国,而且对内也负债累累。美国的这种情况,使人想起1914年至1945年期间的英国,成了世界主要的债务国。美国国债占其GNP的比例达到50%以上,说明其国力完全建立在负债机制之上。

第四、美国国债规模的急剧增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同苏联的冷战升级,战略防御计划耗资巨大;二是对第三世界一些不友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炫耀军事实力的惩罚性行动,如

1983年在格林纳达,1986年在利比亚,1989年在巴拿马,1990-91年在伊拉克,2001.10.07在阿富汗,2003.03.20-至今伊拉克。

美国人为了打赢每一场战争,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们的国防支出大幅增加。美国把全世界的储蓄资源又浪费了一次!里根时期,美国的国债规模几乎扩大了3倍,每年增加约3000亿美元的国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增加8.2亿美元的国债,平均每个美国人要分摊3.3美元/天。美国从1913年到2001年,美国在87年里一共积累了5万亿美元的债务,而从2001年到现在,短短的5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竟增加了近3万多亿美元的国债!美国的国债到现在(20060722)为止总额已达到8.38万亿美元,平均每个四口之家的美国家庭要负担13.35万美元的债务。而且美国的国债总额正以每秒2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25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新金融秩序 美国体系积累周期与国际金融秩序》为网友摸黑一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