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之一
我是一口气读完阿锐基的《漫长的20世纪—金钱、权力与我们社会的根源》这部著作的。老实说,这本书在历史学界占什么地位我不得而知。但我觉得这本书写的非常有针对性。阿锐基从资本积累这个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读起来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这本书让我这个从事经济金融工作的专业人员受益菲浅,明白了许多事理,阿锐基的著作大气磅礴,旁征博引,主题鲜明,论证充分。仅仅用38万字就把资本主义近600年的大事说的非常透彻,足见其功力。
其实,关于新经济,他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涉及,但是,我却能够感受到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当你反复阅读几遍之后,你会发现,他已经谈到了新经济,谈到了资本的操纵,美国人玩弄“残存的”金融技巧,等等。
我反复研读他的著作,得到了一些启示,结合当代世界经济形势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诸君。
一、关于“体系积累周期”
1.1 历史回顾
体系积累周期,出自布罗代尔的看法,他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每个主要发展阶段走向成熟之前,都有从商品贸易向金融贸易转移的特殊过程。
热那亚的金融资本主义代替商品贸易发生在14世纪下半叶。当时,由于竞争的压力增加和权力斗争加剧,投资于贸易已不再有利可图,剩余资本变成流动资金,结果被用来支付城市国家与日俱增的公债提供资金。私人债主因此控制了国家财政机构,即圣乔治商行的创办人接管热那亚国家的财政。因此,在热那亚,资本逐渐控制每项经济活动,银行逐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富有的、强大的商人阶级控制了金融、商业和工业。
热那亚富裕的商人们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真正的货币,不仅能够保证自己可以有效地抵御货币价值变化,使自己不致于成为金融错觉的牺牲品,同时,还可以利用别人的金融错觉,从他们那里买进和借进,向他们卖出和借出,从中获得可观的交易利润。
在15世纪中叶,热那亚的商人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们推行一种恒定的记帐单位,用来结算互相之间的贸易,精确估计他们远程商业和金融交易是否可以赢利,并在实际上正在流通的货币的价值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赢利而不是亏本,他们既有能力做到,又对他们十分有利。在1447年,他们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跟货币兑换有关的所有商业活动必须以固定重量的金币来报帐,这种货币就是里拉。这次货币改革给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金融手段和金融技巧注入了新的冲击。
热那亚人发展的金融技巧。从文艺复兴运动的中期开始,热那亚的金融技巧,已经具有当今资本主义的特点。在热那亚,支票和汇票四处通用,票据签字背书的原则得到认可。大多数的支付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整个城市拥有自己稳定的,现成的记帐货币。
热那亚拥有相对充足的支付手段,这套信用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拖延支付和结帐,不断地让两者互相重叠。假如所有的帐目同时结清,这种制度就会完蛋。
向内挖潜与向外挤压。向内挖潜也依赖于向外扩张销售市场,因此,美国经济的关键还是向外挤压,金融交易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实物生产销售更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资本过剩是相对于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而言的;实物生产能力过剩则是相对于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当美国完成一轮投资狂潮,对IT产业的投资达到高峰之后,由于企业盈利能力赶不上股票价格的飞涨,必然导致投机性资金在股价高位抽逃,这是资本过剩的直接表现,金融资本从股市中抽逃之后形成相对过剩。由于IPO条件恶化,经济不景气,信用由扩张步入紧缩,企业设备投资减少,经济迈向萧条,市场呆滞,国内销售萎缩,企业盈利必然减少。同时,库存增加,为消化库存,企业又竞相削价销售,必然导致盈利预期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开拓国际市场。当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时,它最强烈的欲望就是开拓国际市场以求解脱困境。过去,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和初级产品,这样,可以保证资本家的超额利润,但是,这是50年前的美好时期。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贸易领域要求平等对话,公平贸易的呼声日涨,而美国等少数国家显然不能用50年前老一套的办法来对付广大发展中国家,但是,又拿不出新的办法,于是,就采取金融殖民的办法,通过推行强势美元政策来吸收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资金,通过转移实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地,通过金融市场自动提款机的功能来达到在经济上盘剥落后国家的目的!这不也是开拓了国际市场吗?
1.2 美国式积累借贷交易体系的新基础
创新为美国找到了新的出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为借贷交易奠定了基础,当今美国经济已不再是一个积累体系,它的财富创造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完成的,即通过创新,实现国家借贷和国家优势,吸引外资投入、交易,在交易过程中实现财富的增长。具体表现在,第一,通过IPO,为企业筹集资金,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从IPO中筹措了大量的资金,第二,通过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市场交易活动,把全世界净储蓄的大部分资金吸引到美国,为美国的融资提供大量的外来资金。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美国经济的鲜活特征表现在华尔街的金融创新能力和硅谷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二者的结合则体现出美国体制的整体创新能力。
实际上,硅谷需要华尔街,这是不言而喻的,硅谷需要华尔街不断地为它提供各种形式、各种不同期限结构的资金,不同的金融市场信息。
与此同时,华尔街也需要硅谷,需要它的科技成果,需要它的业绩,来包装丰富多样的投资机会,以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把大量的资金押在美国市场上。
美国政府,也就是华府需要二者的积极配合,一是硅谷的创新能力,可以吸引全世界有创意的人才,把对手的人才吸引过来,本身就是打击和削弱竞争对手,二是华尔街的金融创新能力,华尔街不断推出有吸引力的投资工具、信息,把全球储备吸引到美国,支持了强势美元政策!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硅谷的科技创新与华尔街的金融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白宫赖以在全世界称雄的本钱,二者都重要,缺一不可。白宫要维持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保证美国的科技和金融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否则,霸权无以维持。
硅谷若得不到华尔街的支持,硅谷将失去人才,失去那些满怀信心的发展中国家的淘金者,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回流,将削弱硅谷的国际竞争力。
1.3 公司的作用。
在把纽约变成世界新的充满活力的金融和交易中心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既是受益者(IPO集资),又是工具(必须提供可观的利润)。高新技术企业是受益者,通过投资银行的引导,风险资本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初级阶段就介入,为那些渴望得到资本垂青的小企业和科技创业者提供资金。这是一种特权,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你的设想,技术有创意,在未来有美好的发展远景,尽管现在还不能赚钱,就会有人敢于投资,这是区别于以往投资的地方。
华尔街若得不到硅谷的支持,华尔街就会失去活力。交易量会减少,IPO会剧降甚至停顿。来自外部世界的资金会回流,同样的道理,美国的竞争对手会得到这些资金,美元的汇率将受到冲击。当华盛顿的货币监护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觉察到这一切之后,不得不采取加息的办法来对付,但是,结果将证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努力是徒劳的,美元最终还是会贬值。
风险观念的改变。对于精于金融交易的美国人来说,从事实物生产的风险大大高于金融交易的风险。美国社会已经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美国人都有自己的律师,美国拥有全世界1/3以上的律师,这样的法律框架和环境使得资本家依靠明目张胆地压榨工人来获取超额利润是很困难的确,因为,美国人只要觉得自己有理,就可以与任何人打官司,所以,在美国从事实物生产的风险很大,获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获取暴利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实物生产的相对优势已经转移到法制不是很健全但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美国人自愿将许多产品的加工基地转移到这样的国家
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经济空心化现象,这没有什么奇怪的,美国人自觉摆脱了他们认为是低利润的行业,反而是解放了自己。金融交易对于美国资本来说反而是低风险的。
1.4美国的金融机构有效地利用了新技术
美国的金融竞争力在全世界是最强的。仅此一点,就奠定了它的金融强权地位。当美国在许多领域丧失了实物经济的优势地位之后,恰恰是金融强权地位成为美国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立国之本。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什么原因导致美国的金融优势地位日益彰显,换句话说,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的金融机构不断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呢?
大家所熟知的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发展也许是最大的推动力量,其它的因素还包括金融业能力过剩、通货膨胀、资本市场的持续增长、证券化以及全球竞争等。
不容否认,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确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实现了高速度、低成本的大额或小额资金转移。
据美联储的统计,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每日基金在线交易额达7000多亿美元;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CHIPS)每日交易额达1.1万亿美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每日电子票据和政府债券的交易金额达4000多亿美元。信托公司以不流动的形式持有很大一部分公司债务和资产债券,这些债券可以在同一天被买进和卖出。所有这些系统构成了流动性很大并且非常有效率的债券市场的基础。
计算机还引起金融衍生工具的急剧增多。过去金融衍生工具主要由资产债券的期权和认购权及农产品期货构成。掉期交易,一种25年前还不为人所知的新的交易工具,是很多复杂金融交易的共同特征。掉期交易可被用来减少和转移风险。掉期交易也是由计算机来实现的。
衍生工具不仅仅被机构投资者使用。在美国,个人申请银行购房贷款,只需支付少量的费用,便可与银行签定协议,按贷款申请提交日的利率或贷款提供日的利率付息(即按两个利率中较低的那一个付息)。这是一个利率期权,购买期权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有多老练。
计算机还实现了巨大的规模经济。过去纽约很多家银行都是政府债券的结算银行,而现在实际上只有两家银行是服务于经营政府债券的大券商,即所谓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进行交易的主要券商。原因在于这个大而复杂的结算系统如果由很多小银行来维持就太昂贵了。另外,结算银行提供一整套交易和融资的服务,这使经营分散业务的相互隔离的银行无利可图。例如,一个商人需要隔夜拆借,而共同基金需要通过某种媒介来转移隔夜基金,即第三者回购协定。这位商人向共同基金卖出隔夜债券,共同基金同意在第二天,通常是第二天上午将这些债券再卖出,结算银行将债券转到共同基金的帐上后才向商人提供信贷。
金融技术是如此深入地渗透到美国一般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至今还无法估计因特网以及银行业的电子零售业务带来的影响。学校里的很多孩子能象我们使用纸和笔一样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当他们从事商务时,他们将会觉得支票和纸票据很不方便。金融业务将在个人家中经营,银行业、保险业、投资交易将在网上适时的进行。这将影响到软件系统和对自动化的要求,还会冲击到利率和投资收益率。例如,欧盟国家的个人能够以一种货币比较欧洲货币联盟中各种货币的利率和投资机会。在美国,一些网址提供了储蓄存款最高利率的信息,需要抵押贷款的个人也能够找到最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并在网上申请贷款。这个过程实现和加速了金融业的规模经济。
1.5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占用庞大的资本资源?
美国的拥有种类繁多的基金(如养老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套期保值基金、长期投资基金等等),它们拥有巨额资金,它们凭借自己手中的资金,在金融市场,通过交易来实现利润。
由于它们熟悉游戏规则,资金实力雄厚,可以左右市场的走势、方向,它的交易是完全的现金交易,没有赖帐的风险,加上这种交易是经过无数次实验,万无一失,可以说,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在这个交易市场上获利是十拿九稳的,美国的金融投资专家对于这种盈利模式非常满意。
但是,对于有远见和长远眼光的投资家来说,这种坐地交易还是有枯竭的那一天,因为任何交易都不能脱离实际盈利来源这一基础。在股票市场上是如此,在货币市场上更是如此。
实物经济的健康的现金流和稳健的利润是股市繁荣的基础,股市以及相关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美元居于强势地位的基础!
美国所希望的无限循环:实物经济繁荣,充满就业、外部科技创新人才涌入美国股市以相关市场交易兴旺,华尔街不断创新扩张交易范围。美元永远处于强势地位: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人不愿看到的景象:银行坏帐难以收回,金融陷入一片混乱,资产贬值,股市低迷,交易清淡;政府债台高筑,没有继续融资的稳定来源;美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高科技人才外流。
美国通过合理的政策组合,例如里根时期的高利率和放松管制,克林顿时期的鼓励高科技企业融资,强化了美国对高层次的金融市场调控,小布什时期的减税和减息,来吸引大量的外资流入美国,这些资金进入科技行业,或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科技企业把利润回聩给股东、投机者,美国政府则用这些钱推动美国的国防工业,使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成为全球投资者“资金的避难所”。既然有利可图,而且其有安全性,外国投资者当然愿意把资金投在美国市场,在美国进行交易,这就是一种理想的循环。
美国的优势建立在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方面,美国经济的支柱就是金融和相关交易,而不是贸易,美国在贸易方面的优势大多已经丧失。这两种优势具有本质区别。
美国人对于贸易赤字为什么不以为然?美国人对于美元有信心,美国为什么那么重视强势美元的地位?维持强势美元地位使美国经济能够永远健康发展吗?
美国的金融战略:在国内,集中资本,集中交易,吸附大量的外国资本,在大量的、频繁的交易中,为新的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交易为美国提供税收(交易印花税),证券公司也得到大量的收入。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异常发达,带动了信息产业、软件行业、咨询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外,则实施集中打击的策略,这是由金融市场的特征决定的,由于金融市场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它的总量尽管很大,毕竟十分有限,相对于庞大的资本而言,任何单个的股票,单一品种的期货合约,都难以摆脱资金的操纵。
美国凭借其巨额资金,不仅可以操纵国内股市,期市,而且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国家进行集中打击或袭击,由于其拥有庞大资金,操作技巧也十分熟练,几乎很少失手,当然也会有例外。利用金融交易获取现金收入,有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拿!
控制世界的前提。制造商需要资本,到市场上去筹措吧。国家需要资本,拥有资本的人需要资本市场,提供交易场所的国家就成为双方的圣地。大家都提供交易场所时,只有最具有流动性、最自由、收费最低、交易金最大、最受公众关注的市场,才会成为公众的首选。闲散资金的集中,就是金融权力的集中,交易所就是集中金融权力的地方。在交易所,你可以拥有货币、商品、股票、保险、合约、期权。总之,人们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金融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资本市场和证券化:资本市场在银行借贷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已经不是最近的事情了。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工作的时候,当资本市场象现在这样走向衰退的时候,商业借贷市场是否会发展起来并取而代之?在过去约百年的时期内,资本市场表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商业银行市场却一直在衰退,这反映在商业银行数量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