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敞开胸怀去拥抱它 敞开胸怀拥抱大海——中国临港产业崛起(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记录片《河殇》,深刻揭露中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其中谈到的一个社会命题是,中国如何走向大海,建立中国的蓝色文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大陆文明,并且对海洋文明有一种莫名的抗拒,也许是中国长达千年的文化、经济优势让这种抗拒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以致于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进行的航海活动,近乎成为了当时中国给世界的一种施舍。明朝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近代悲剧成为了一种必然。

大海曾经给了中国很多的机会,我们都错过了,今天,当机会再次来临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拥抱它。

改革开放一声炮响,给中国封闭的经济炸出了一道口子,让久经干旱的中国经济感受海洋性湿润气候的滋润。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与大海恋爱关系的最终确立,中国对待海洋的态度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从抗拒变成了有意识的靠近,甚至是拥抱。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能在港口与临港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从国际上看,国际产业和资本大转移的步伐越来越快,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发展的热点、全球竞争的焦点。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中国准备好了吗?

中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的布局,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从北至南呈现链状分布,临港产业集群大致形成了“渤海湾集群”、“上海集群”以及“北部湾集群”。这些临港产业集群很大程度是围绕保税港区形成的,渤海湾产业集群有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上海有洋山保税港区,北部湾有海南洋浦保税港区以及刚刚批准成立的钦州保税港区,现在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福建厦门等地都已经向国家申请保税港区。这些点把整个东部沿海经济带联结起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前沿阵地,也成为中国经济向内地辐射的引擎。

渤海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ihuau.com

从地理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大连、烟台三个临港产业发达的城市分别分布在渤海湾的中间和南北两角,其中天津和大连是国家设立的保税港区,烟台虽然不是保税港区,但凭借良好的地理环境,临港产业异军突起。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格局,渤海湾之所以如此光芒璀璨,很大程度受益于此。

天津:区港联动铸造引擎(图二)

历史赋予天津充当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领军重任,而这一角色并非来得理所当然。天津如何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胜出?区港联动铸造了天津这一渤海湾崛起的引擎。天津的区港联动可以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滨海新区与天津港的联动,二是临港工业区与天津港的联动。

“天津港是天津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是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是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重要支撑,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这样评价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的关系。

实际上,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天津港,依托滨海新区这一母体,已基本形成了“南散北集、两翼齐飞”的产业布局,并着力发展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港口综合服务业四大产业,实现由“四大货类”向“四大产业”的历史性转变,使天津港成为港口开发商、国际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提供商、港口行业和运输行业的投资商以及国际港口运营商。

如果说滨海新区与天津港的联动是发展的基础的话,临港工业区与天津港的联动就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临港工业区管委副主任刘长斌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临港工业区规划了港区面积30平方公里,生产岸线37公里,吞吐能力达2.5到3.2亿吨。今年9月份,港口功能区将开通5万吨级航道,形成1000万吨的吞吐能力;而到2020年,航道要疏浚到25万吨级,建设30个左右20万吨级以下码头,等于再造一个天津港。紧靠港区,规划了面积4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等港口依存类产业。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大面积的临港工业区,是人工造出来的。“我们计划吹填造陆8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去年开工,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造陆22平方公里,”刘长斌告诉记者。

天津苦练内功,终于修得正果,良好的发展条件让企业巨头无法抗拒,空客A320飞机总装厂、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基地、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等这些动辄投资数百亿元的项目纷纷落户。到目前为止,已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额1250亿元,其中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吸引世界500强企业10家,投资项目中单项产品生产规模世界第一的就有10家。

国际企业巨头的青睐,大大增强了天津的底气。天津作为京津冀的主要出海门户,发挥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经济中心辐射作用。如果仅仅是对内起到一种辐射作用,天津是不足以成为渤海湾崛起的心脏的。只有放眼世界走出去,天津才可能赢得更加灿烂、更加广阔的天空。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告诉记者,天津港已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十一五”时期天津港将累计投资450亿元,进一步提高天津港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

依托良港,实现区港联动,渤海湾这台引擎越来越有力。

大连:“两区一带”催新颜

 只要敞开胸怀去拥抱它 敞开胸怀拥抱大海——中国临港产业崛起(1)
可能大连给很多人的感觉更多的是碧海蓝天的悠闲,海浪沙滩的激情和浪漫,大连拥有这些,却不仅仅只有这些。在旅游经济的背后,更为强大的是大连的临港产业。

“世界有多大的船,我们就要有多大的码头!”这是大连的豪言壮语,也是大连的自信。2007年7月,《大连市关于充分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加快“两区一带”建设的意见》颁布,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随之相继出台,迅速完成了与辽宁省沿海发展战略的对接,围绕“两区一带”建设的行动迅速展开。

“两区一带”具体思路为:一是依托大窑湾港和保税港区,建设以汽车整体配套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二是依托大连湾北岸深水岸线,建设以大型装备制造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三是依托长兴岛至旅顺口的渤海深水岸线,建设以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带,发展大型造船及配套工业。由港兴业,港业相依,“两区一带”战略将港口发展与临港产业的共生与互动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大连发改委工业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潘接向记者介绍了“两区一带”战略布局的由来,“两区一带”的战略布局,既是贯彻全省沿海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大连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随着岸线港口优势的强化,装备制造业因其原料及产品构件大型化、重型化的特点日趋向临港区域聚集,大连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大连装备制造业在传统基础上实现升级,必须以布局调整引进和聚集一批份量十足的产业项目,拉伸和优化临港产业链条,形成岸线联动和集群效应。

“两区一带”战略的实施,大连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格局。造船产业是大连的传统产业,也是大连临港产业的重头戏,从百年老厂大连造船厂老树吐新芽可以感受大连临港产业的勃勃生机。从大连造船厂发展起来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已经今非昔比,在国际造船业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总经理助理李程告诉记者,2007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完成造船产量300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6,年产值高达150亿元。仅2007年我们就新接订单1200万载重吨,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现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手持订单要5年后才能全部完成。

俗话说,人以类同,物以类聚。如今大连的造船产业也应验这一句话。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勃勃生机产生巨大的积聚效应,大连现有大连重工8226;起重集团、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STX(大连)造船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等业内巨头,以及船舶配套及修船企业600余家。

筑巢引凤,“两区一带”战略布局激发大连造船产业的春天,让大连这座海滨旅游城市充分展现其工业美。(图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280.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奢侈品品牌logo 奢侈品去Logo化 不只是为了中国

     如果,连当今最具品牌知名度的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LV)都考虑将其经典Logo(商标)移去,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奢侈品新时代呢?  2013年3月,巴黎时装周的LV品牌秀中,人们的目光,除了集中在名模凯特·摩斯那一身低胸刺绣透视长裙上,还有创

市场创新 快去宽市场创新(1)

 这是每一位创业者在开始第一天就应该想明白的问题。选择“宽市场”还是“窄市场”,这决定了你的企业未来能够达到的真正高度  文|《创业家》特约顾问 蒋德嵩  我要告诉你的话:  单打独斗和垄断势力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

去非洲做生意 到非洲做生意 找准“空白点”(1)

  去非洲淘金,哪些国家、哪些行业机会更多,更适合川企?出发前,企业该进行哪些准备,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昨日专访了非洲投资网总经理王文明,王已经与非洲打了10多年交道,且听他为你一一道来。在非洲做生意的川企还不多      大学毕

化妆品:300个亿的大市场,如何去抢?(1)

引子:    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国内整体化妆品的市场零售额将达到1000亿,而彩妆将达到300个亿!巨大的市场蛋糕在等待着我们的化妆品企业。而面对着这样庞大的市场,我们国内的化妆品企业如何去在竞争中获胜?如何来抢占更大的市场份

声明:《只要敞开胸怀去拥抱它 敞开胸怀拥抱大海——中国临港产业崛起(1)》为网友毒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