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洗脑,优质宅人蜗在互联网过冬。宅生活,在别处,管它泡沫还是萧条。
一般的宅人,就是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宅男宅女,如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还包括那些寄生在父母家中的社会青年。他们喜欢躲在暗无天日的房间或肮脏嘈杂的网吧里,戴着厚厚的镜片或高度数的隐形眼镜,神经质般对着电脑,网游网聊电影电视动漫听歌,暴饮暴食,作息混乱……这些都是长辈们眼中一代不如一代的证据。
但优质宅人可不是这样,互联网是他们的飞行器。只要给他们一台联网的电脑,他们就能变身为生活在别处的飞人,他们将尽情地创造、交流和分享,他们是开放而高效的学习者,是清醒的消费者而非浪费者,是充满创意和热忱的生活家。更奇妙的是,他们不仅能于一宅之内独善其身,还能兼济天下。
从广义上讲,宅是一种生存状态。在经济危机期间,会有更多的人游离在工作岗位之外,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和待业者将加入宅人群体,待到经济回暖,许多人重返办公室,其宅生活也将告一段落。在这个不确定年代里,任何人都有可能陷入低潮,经历一段宅生活。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一时的经济危机并非毫无建设性;同理,一时的宅不一定尽是坏事,正如中国古代士人的暂时隐退,只要用心经营,这段宅生活会是你修身养性、蓄势待发的充电期。
实际上,当今的宅人拥有大量生活在别处的机会,但许多人不会,因为从未能意识到。互联网使原本遥不可及的有价值的资源触手可及,就等你伸手去抓甚至只等你张口,而你却木然不动。于是,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全民智识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相反,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注意力涣散,判断力退化,情感支离破碎。
看新闻、泡论坛、聊QQ、看视频、听歌、玩网游、写博客……这些应用司空见惯,但互联网的用处远不止如此,它更是一个融自我管理、学习、社交和公益等为一体的全球化平台。毫无疑问,Google是其中最卓越的典范,它以无处不在的搜索和聚合为核心,其邮箱(Gmail)、阅读器(Reader)、笔记本(Notes)、日历(Calendar)、图书(Books)、翻译(Translate)以及协作平台(Sites)和社交(Friend Connect)等产品涉及数字化生存的方方面面,犹如一个强大的矩阵。如果你能全面理解互联网,善用互联网,那么,这段宅生活的修炼,将促使你进化为更好的人。
不去商店、饭店、酒吧或咖啡馆,就在家里,你的基本开支不过是一点电费网费。然而,宅的重点不是省钱,更非偷懒,而在于以合理的低成本过上有效率、有乐趣和有意义的生活。
你是不是正捂紧口袋过冬,连出去逛街都感到难为情?在物流产业和网络购物高度发达的今天,优质宅人足不出户,照样做型男或时尚达人。至于交易安全和售后这类问题,你大可放心,目前第三方支付体系渐趋成熟,而货到付款一直是B2C交易的主流。而且,大多购物网站都已出台无条件退换货承诺,一些公司则直接喊出”无条件免费退换货”的口号,某服装网站甚至宣布”30天内穿过洗过也可退换”。尽管上网淘宝去吧,一来选择面广,二来物美价廉,三来安全便利,四来可体面地避免预算不足的尴尬。网购还有个大好处:既然不用逛商场,你的非理性购物欲望就不会被狡猾的商家勾起,这样女士们可免受不少折腾,更能省去大笔不必要的花销,从而轻而易举实现理性消费和聪明理财。
越是在经济寒冬,那些比我们更为弱势的人们就越是缺乏关怀。幸好,互联网的无所不入还体现在公益领域,由此催生出不少新奇的公益形式。今天,你只需摁摁鼠标敲敲键盘,就能献上你的一份爱心,看似微不足道,但若全体宅人集体出击,将汇聚成强大的公益效应,这正是Web 2.0的精要所在。
有个名为FreeRice的网站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创举:登陆freerice.com,网页中会出现一个英文单词,你要做的就是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之含义最接近的词,不管你的回答正确与否,游戏依然继续,但只要你答对一题,广告赞助商将捐献20粒米给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此外你可以自行调整单词难度。试想一下,假如每天有1000万宅人(相比全世界的亿万宅人常备军,这个数字不过分吧)上这个网站,每人花两三分钟答对5个单词,总共就是10亿粒米,而一个成人每天约消耗1万粒米,那么,仅此一项,宅人们便可轻松解决10万人的饥饿问题,顺便还能补补英语。尽可能在利己的同时利他,让此处的宅生活减轻别处的贫困与不幸,是优质宅人的心灵习惯。
从根本上讲,优质宅人与一般宅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将博客作为发泄工具,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是生活方式本身。
原来宅生活可以更美的。冬天终会过去,许个愿:我的房间里有一台笔记本,一扇落地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