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战 人事动荡,一向属于暗战,数据之争,则是摆在桌面上的挑衅。 套用一句广告词,都说自家的数据好,你说听谁的吧? 2008年以前,数据的主角是互力。数据显示,互力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二级以上医院覆盖率已经达到80%,主要连锁药店覆盖率超过95%,因为没有其它的声音,几乎没有人去质疑。 直到2008年2月,炎黄在一系列的并购之后,首次发起攻势,拿出调查公司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的数据。新生代发布的报告指出,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466家医院进行的调查中,炎黄的渗透率达到79.3%,互力为36%。 鉴于当年分众与聚众在数据上的口水大战引发的对CTR和AC尼尔森的质疑,炎黄索性又分别拿出了二者的调研报告。aihuau.com 2008年3月,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专门就LCD的市场占有率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第一位的炎黄占据75%的份额。随后,AC尼尔森于4月披露的研究表明,炎黄在医院LCD媒体市场中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集团的市场份额达到76.7%。
![互力VS炎黄:上市终极角力(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06196574145.jpeg)
互力对此也有回应,付新华对记者说,看市场份额不能光看数字,还得综合城市点位优势和医院级别优势来考虑,因为在医院这个特殊的领域,适用“二八”原则。付新华给出的数据显示,互力在三级医院的市场份额占到78%,二级医院的市场份额占到83%,同时她还强调,互力的液晶屏安装位置都是医院里人流量最集中、等候时间最长的区域。 但付新华也坦承,由于没有意识到炎黄的攻势如此快速,互力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所以并没有将这些数据求得第三方调研机构的证实,因为总觉得事实就是事实,并不需要宣扬什么。 在炎黄的攻势之下,一度认为企业已经进入修炼内功阶段的付新华被迫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开始考虑跑马圈地。 2008年,炎黄计划在全国60个城市、6000家医院安装8万块液晶电视屏。互力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在全国40个大中型城市将显示屏的规模部署到5万块,并最终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二级以上医院和大中型连锁药店及大型单体药店,总体规模达到10万块液晶显示屏的庞大计划。 还是CTR副总裁田涛的话较为中肯:“数据都是客观的,只是价值评估的标准选择不同而已。这个行业下一步的关键是,在自己圈造的地里精耕细作。但精耕细作一是需要有耕地,二是需要有好马。”尾声:“后分众”的未来 每一处生活角落都被创业者圈出一个“后分众”广告载体,并憧憬着上市或被收购的财富梦想。但伴随分众传媒拷贝狂潮的,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分众模式至少需要面对以下二大挑战:一是需占有甚至垄断特定资源;二是纯广告、强制性的模式对受众是否持续有效。 想要复制分众模式的辉煌,若不突破分众模式的局限,显然不太可能,因为简单的复制,并不能给产业和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分众自己都不能复制自己,何况跟随者?当然,分众模式的生命力仍然存在,关键是如何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赋予新的内涵。在健康传媒模式的开创上,互力功不可没。 但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仅靠商业模式是不足以保持一马当先的,因为这个模式简单明了,后来者很容易模仿。同时,后来者虽然失去先机,但却省略了模式探索的时间,若能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往往会有后发优势。炎黄在每次关键的时刻,都没有错失机会,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 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的市场格局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户外液晶广告是典型的资本、资源密集型行业,市场内主流企业往往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收购、合并达到快速延展媒体网络的目的,形成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如果市场出现长时间的割据,医院场租等费用的上扬以及广告销售的折让,将导致业内企业有效资本量和资本收益率降低,对产业构成不利影响。 “这个市场大家有个共识,最终要整合,因为整合才能够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是肯定的。”付新华对未来的趋势看得很清楚。 赵松青则以一贯的态度表示,“一切皆有可能”。 目前互力的投资方似乎是在努力推动双方合作,晨兴集团正在与汉能资本沟通,但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管理层的意向。目前,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一个资本市场容不下两家同类型的公司去上市,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业内人士分析,互力原本有领先优势,但现在已经处于下风。此外,投资者也不太愿意为了获得回报,而等待太长时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被收购获得的回报与未来自己上市所得相差不大,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出售互力传媒,从而实现更快地套现。 跳出互力与炎黄的厮杀,以分众此前闪电式收购风格来看,很多人担心炎黄“螳螂捕蝉”,分众“黄雀在后”。赵松青坦然表示,并不排除这个可能。资本市场要看谁给的市盈率高,如果江南春给的收购价比在美国和香港上市都高,何乐而不为?反正卖出后也还是自己操盘。 事实上,资本除了可以让你的公司快速发展外,还可能让你的公司一夜之间改名换姓。框架传媒努力已久的上市之路,被分众传媒半路拦截,当然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并购那么简单的事情,背后的力量还是资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