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说通俗一点就是为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出谋划策,通过企业,策划人和媒体三方的协作,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打开销路,占有市场。在这里,企业靠的是产品、是质量和服务;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非常迅速地把产品宣传出去;作为策划人,则是要为企业出点子、出创意。因此,企业是三者的核心,对成败起关键作用。 很多企业在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并不会想到策划。因为它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自己就可以搞定,用不着花这份钱。其实国际上有名的公司像IBM、摩托罗拉,他们常年与策划咨询公司合作,一旦市场有变化,马上就可以调整自己,免得日后亡羊补牢。在中国,只有当企业销路打不开的时候,它才会求策划人帮忙。与企业合作不好原因很多,但归于一点,就是合作双方的利益没有分配好。策划入与企业的合作,从实质讲就是一种纯粹的利益关系,但只有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都获利的基础上,合作才有可能友好地展开。

做策划、做广告这行的人都知道,他们是靠脑袋、靠点子来吃饭挣钱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行风险是很高的,因为你可以费尽心机、搅尽脑汁为企业创造一个点子,甚至生编出一个卖点,但你却无力改变企业的产品质量,更无法预测市场的风云变化。所以,任何一个在当时可以被称之为十分不错的创意,一旦进入实施阶段,都有可能也成为让企业痛骂的东西,这能全怪策划人吗?但显然也不能全怪企业!什么样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或是提供什么服务?所卖的东西有没有市场,有什么优势?市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企业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里有没有超越策划能力或者企业根本不能提供的? 面对不同的企业,策划人一定要有不同的策略,绝不会“一碗水端平”。有的企业产品不错,市场上也有需求,但其它方面却不尽人意,比如价格不能让人接受,或是没有良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队伍,给企业摆出这些问题,希望企业加以改进。企业觉得自己的东西没问题,有市场,现在所缺的只是你的策划,只要东风一具备,销售额没有上不去的,占有市场份额就如同喝酒吃饭那样简单。可一旦为其制定了好的方案,它发现市场效果不如它想的那样,企业就会发难了:“我的产品没有问题,钱你也收了,为什么我的销售额上不去?”“你到底行不行?”这个时候可没有几个企业记得起你当初还为它提过建议。 要重商德。提出每一个建议都是从企业实际出发,在为企业着想。尽管创意并不是个个都能让企业满意,市场有了起色,利润有了增长,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就算创意再好,它还不是要依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媒体的配合才能效果吗?好的思想和好的创意如果能不断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实能产生一些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强调一个创意就能救活一个企业,强调策划人个人的作用,而不顾其它,是否有点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