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 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指向



还是在读凯恩斯著作的时候涉猎经济心理学,近期天津的FF编辑让我选择一个侧面谈谈经济生活变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经济心理再次进入我的脑海。

为了认识清楚经济心理学,我按照凯恩斯的传统,先看看人们的储蓄心理。储蓄作为贷币收入的一种运作方式,其吸引力所在:第一位是安全可靠,无风险。第二位是保密性强。第三位是便于积攒,可以满足自己或家庭对高额商品的需要;并且可以随时帮助自己或家庭解除燃眉之急。第四位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学习或经验积累;第五位是获取利息,重在求保险、求安全 求需要、求增殖。这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谋划自已经济收入的时候,固然要选择最有利的货币分流方式求取收入的量大增殖,但大多数人作为收入渠道极其有限、收入数量基本稳定的职业取酬者;货币分流的重心在于满足生存需要,并确保这种需要能够得到较好地满足,生存需要的满足,不仅表现在需求的类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无所不包,而且表现在需求的“社会性”指向上,既有个人的,亦有家庭的,既有对当下的“近虑”,亦有为未来的“远忧”;既有对常规开支的计划,亦有对非常规事件的考虑,覆盖人生存的全部社会空间和社会时间,伴随着人生的全过程。因而,人们在考虑手中货币分流方式的同时,必须考虑每种方式的风险程度;追求最大的保险系数,努力避免因资产损失可能带来的生存危机,这就自然使得由国家银行承办的储蓄成为人们最有充分理由选择的合理的经济行为。很显然,是否放弃储蓄绝非单纯的经济现象,在人们储蓄行为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动机性心理场,(I)对降息信息的个性化分析;(2)对自我先前储蓄行为价值的心理评估;(3)对改变先前储蓄行为转向消费、或投资市场的风险的主观须测,(4)对储蓄与消费或投资这两种行为之间的付出与收益的多维比较,它内在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制约着人们对降息刺激的行为反映。推而广之就产生了一个结论:经济行为不仅要用经济学的变量(收入、支出等)加以说明.还要把心理学的变量(态度、推测等)、社会学的变量(群体、地位、作用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经济心理学雏发于本世纪50年代初期,因一批“具有良好心理学素养的经济学家”和“具有良好经济学头脑的心理学家”共同倡导而形成。经济心理学理论的核心人物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具有经济学教授和心理学教授双重学术角色的乔治·卡托纳(1901一1981),他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1951)一书被视为 “一部富有开拓价值的重要著作”,“经济心理学的开山经典”。他提出在贫困时代,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在富裕时代,人们对土地、别墅等不动产的投资,对股票、信托等方面的投资增加,这种自由酌量处理的储蓄和投资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占主体位置,原先作为收入函数的消费减少,把握经济行为的主要变量群发生了变化,取决于第一可能的条件,第二态度,第三促进条件。他认为,将这些经济学方面的变量、心理学方面的变量和市场条件综合起来,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是最可行的。这是卡托纳的研究特征。因此,国民收入和自由酌量处理的支出额这一经济变量,理所当然要占主要地位。所谓可能条件,指的就是这种变量群。如果在经济方面完全不可能,就不会成为问题。但是,经济行为并不是仅靠经济条件来决定的。卡托纳强烈主张,态度的心理变量变得更为重要了,这是他的经济心理学的要旨。比如真正想购买车的人,即使向人家借钱也会买车。只要产生强烈的购买欲,即使手头拮据也会购买。需要指出的,若是欲望与其本人的经济能力相差甚远,那么不管其购买欲望多么强烈,这样的消费行为还是难以实现的。正是在经济变量和心理变量的相互作用中,才有可能使经济行为得以实现。

因此,对经济行为的研究,不仅要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从各个学术领域展开研究。只有把从理论与方法中得到的认识进行综合归纳,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行为。我们把这样的方法称为:“经济心理学”。因此,所谓经济心理学.它既不是经济学的一个领域,也不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而是通过对“人类经济行为的研究”,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综合后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分析:

一、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这是经济心理学最古老的研究课题。一是解析制约消费行为的经济心理因索,以及这些因素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建构有效地测评体系,科学地把握消费行为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据此对经济过程各个环节的变动态势作出准确的预测和评估。

二、研究储蓄行为,包括储蓄动机和对社会经济状况的理解及其期望。

三是研究税收行为。通过税收与消费两者的关系,核心是探讨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们对政府新税收政策的态度、评价和期望:肯定还是否定、积极还是消极、乐观还是悲观,不同的心理导致时税收变化的不同反映。

四是研究投资行为。投资既是利润的函数,又是经济心理的函数:其一,企业或个人预计冒险所得能够弥补甚至大大超过冒险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其二,企业或个人身陷困境,非冒险无生存希望;其三,企业或个人遭遇强有力竞争,只有冒险一拼才可能战胜对手,稳住地位。

五是研究决策行为。人们依据所能得到的有限信息寻求价值与耗费的最大距离——价值尽可能的大.耗费尽可能的小,即决策的“有限合理性”。

六是研究通货膨胀。。经济心理学的思考兴趣在于:A.通货解胀的社会知觉特点B.通货膨胀与消费、储蔷、投资等经济行为之间的制动关系。

七是研究失业。对失业的研究置于个人失业后的心理体验、工作期望、消费行为特点、以及失业与离婚率、失业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失业者的心身健康等问题。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 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指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696.html

更多阅读

应用心理学的就业前景 心理学就业前景女生

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其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打下良好的

影响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

  影响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  今天我首先会讲到一些与存在主义心理学相关的主要人物,之后我会和我的学生一起谈谈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我们会说到这些人物的共同之处,然后再讲他们的不同之处。这一年半以来,我与Mar

畜禽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畜禽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曹国文 曾代勤 戴荣国 姜永康 徐登峰 周淑兰 陈春林 郑 华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绿色观念已深入人心,用益生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以其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

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北大中国荣格周主题演讲——走进荣格与走进自己,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2):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我曾经问我的同学,当我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学习的时候,我们大概有200左右的同学,来自47个不同的国家,平均年龄也在47岁

声明:《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 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指向》为网友不要命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