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电影 国际化制造——海尔PC乘风破浪



PC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及信息传播枢纽,未来任何个体或组织都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PC的社会里。

国外PC行业发展概况

由于美国的计算机行业一直领导着世界PC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国际PC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占领导地位。从个人电脑诞生以来,全球PC行业发展的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时代:上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IBM时代。1981年,IBM宣布IBM个人电脑问世,IBM PC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本时期IBM的最大对手是苹果电脑公司,IBM以“可以兼容的商用机器”打破了苹果公司的垄断。

第二时代:上世纪90年代。这是一个群雄混战的时期。IBM、苹果、hp、 Compaq、DELL、宏基等品牌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康柏以“在每个人的桌子上都应该有一台电脑”的理念超越了IBM。在这段时期,一些品牌在局部市场也取得了成功,如台湾的宏基在欧洲市场取得较好的成绩,联想在亚太市场占据了领导地位。

第三时代:1999年至今。DELL一度成为全球PC的霸主。戴尔以“个性化电脑定制”以及直销渠道夺取了行业桂冠。2001年, HP收购Compaq。目前全球市场的主要竞争在的DELL和HP之间进行。2007年,惠普个人电脑发货量占全球个人电脑总发货量的18.2%,惠普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发货量领先供应商的地位扩大。

aihuau.com

据Gartner公司提供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全球个人电脑发货量较2006年增加13.4%,总计2.712亿台。Gartner的客户平台研究部门首席分析师分析道:2007年,东欧、中东和非洲(EMEA)地区增长强劲,继续成为最大的个人电脑市场。第四季度,亚太一跃成为第二大个人电脑市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明显趋势是:亚太等新兴地区增长强劲,而美国等市场增长缓慢。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内众多企业调整战略战术或将其核心业务作为PC,或从家电行业PC试水行业。

国内PC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PC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价格竞争阶段以及品牌竞争阶段。目前,国际、台湾、大陆品牌三分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差异化趋势明显。市场的高速发展与市场细分出现以及供应成本下降为国内PC企业发展提供了无数机遇,但是,国际品牌整体实力更胜一筹,并且有开拓挖掘中低端市场趋势,这给国内PC企业带来挑战。

PC行业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而成熟期的特征就是国内竞争逐步向国际竞争转变。要在这个大环境之下生存,PC企业必须按照这个时期的规律办事。未来的PC竞争则将是实力之争。局部战役的胜负将更多地取决于规模、品牌、运作、设计能力这些全局性的竞争要素。

“外行”厂商在竞争白热化的PC市场想要站稳脚跟并非易事。家电行业涉足PC行业集体溃败,前车之鉴为计划进入笔记本战场的家电厂商敲响了警钟。曾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中排名第四的TCL电脑业务也被彻底边缘化。这些家电行业企业涉足PC行业能够守住自家江山,并日趋做强做大的只有海尔。这一切都与海尔集团本身的强大实力密不可分,发展稳固的家电业务为其进军PC打下坚固基础。目前,海尔集团将IT业务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为PC业务提供资金和技术、人力支持,这是海尔电脑的决胜性优势。

国际化的制造——

海尔PC乘风破浪

海尔进入PC行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到2005年三进二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IDC数据显示,海尔电脑在2005年,上升了14个名次,进入国产前4名,成为上升最快的品牌;2006年第二季度,海尔家用笔记本以9.6%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国产前两名,预示着海尔笔记本进入一线品牌阵营。

现在看来,1998年至2005年间经历的挫折和失败留给海尔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投资的损失,而应理解为海尔在个人电脑行业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探索和反思,这些挫折和失败证明了在该行业中什么是海尔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何完善产品本身,如何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需求趋势。

海尔电脑正是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这个行业新秀以独特的发展方式,在PC的市场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超越。

海尔PC与国际PC企业相比,品牌优势不足,市场占有率也不是很高,但是,市场前景很大。按照海尔的秉性,它当然不会满足于一个跟随者的角色。那么,突破方向在哪里?

海尔笔记本事业部和Intel共建实验室,并与Microsoft达成战略合作,攻占产业链上游,使整个产业由过去厂与厂、店与店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HIM这双翅膀足以让海尔在PC行业乘风破浪。

海尔电脑与英特尔、微软、广达、和硕、威刚等全球500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海尔电脑为中心,他们的研发人员、开发工程师提供其全面专业的技术支持,围绕着业界难以克服的散热、噪音、稳定性、模具onmouseover=displayAd(0);onmouseout=hideAd();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px" onclick=linkClick(0);>精细化、转轴设计等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与其他国内外PC行业企业相比,国际化的制造给海尔电脑带来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国际化的制造使海尔如虎添翼,与国际顶级品牌的同线生产,让世人了解到海尔电脑做大、做强的坚定决心。更加树立国际化的形象。其次,国际化的制造让海尔电脑品质得到保证,这一差异化也使得海尔避免走低价格的策略。一些国际化品牌已经开始将部分型号的产品价格调低,以应对国内品牌的低价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化的制造正是海尔电脑品牌竞争格局的突破口,摆脱了在低利润的低端笔记本市场上苦苦挣扎泥潭。再次,国际化的制造印证海尔电脑的“无边界模式”,也使得海尔电脑从一个跟跑者变为了行业领跑者。第四,国际化的制造高效良性运转的保障。 当然,海尔的优势还有很多,但是,如果只关注优势,忽视短板的存在,优势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海尔的“短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海尔电脑最大的桎梏是规模。比起联想以及其他国际电脑品牌企业,海尔电脑只是刚刚上路。海尔只是在局部地区、局部市场实现突破。海尔电脑进驻北京建立营销中心,正是想突破局部市场之举。其次,海尔长期积累的是家用、终端用户市场资源,在商用、行业用户领域则存在认知度不足,没有完全获得渠道商的认同,而商用领域正是联想、方正、清华同方等国内其他PC品牌的最大盈利所在。并且,海尔的家电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在短时间之内了解IT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完成产品设计、营销理念的专业化,成为海尔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消费者心中转变家电品牌的定位,也需要长期的努力。再次,如何保持海尔电脑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由于北京地区是全国IT中心,上游软硬件厂家、IT零部件和软件公司及电脑同行多云集于此,有完整的电脑产业链和人才资源。因此海尔电脑想要实现快速发展,进京是必然之选。为了加快发展步伐,海尔集团已将海尔的营销策划及销售总部迁到北京。从细处入手,在渠道、店面、团队建设上,海尔电脑稳扎稳打,相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两年的时间固然太短,海尔电脑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起跑,我们并不能断言它的未来就是一路坦途。

海尔电脑在国内电脑品牌崭露头角,已有领导之势,但是放眼全球,还是一个市场挑战者。如何成为市场领导者,是海尔电脑的下一个跳板。

一般来讲,行业领导者,分为以下几大类型:第一类:市场地位领导者。是指其销售规模在同行业中处于数一数二地位的企业巨头。第二类:行业技术领导者。是指创新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数一数二的企业。第三类:市场资源能力的最强者。是指掌握着行业中最具优势的市场资源的企业。海尔电脑在技术、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方面日渐处于领导地位,销售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

海尔成为中国市场行业领导者的路径选择:首先,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在充分竞争的PC行业中,要成为行业领导者,必须将其品牌、产品的购买对象定位于主流人群,制订最完善的产品线,实行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销售价格处于行业中低水平。其次,分销渠道的广度与深度最大化。“得渠道者得天下”。第一条路径不同的是,它并不强调制造规模的最大,而是将企业主要资源投入到分销渠道的建设上。联想电脑之所以成为中国市场电脑行业的领导者,主要就是它的分销渠道的广度与深度是行业中最强大的,虽然戴尔电脑在全球的制造能力比联想电脑要大得多,但在中国市场上,戴尔电脑以直销方式开展销售业务,其地面的渠道覆盖能力远远落后于联想电脑,因此,戴尔要在中国市场上成为行业领导者,在目前的渠道模式下是永远不可能的。海尔家电领域分销渠道不仅在城市市场,也遍布农村市场,而更主要的是,它的分销范围是全国性的,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具备与其分销渠道相当的广度与深度。第四条路径,制订PC行业在某一方面的市场标准。市场标准的制订者,往往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但是,市场标准并非等同于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只是行业标准的一个方面,市场标准更强调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制订的行业标准,比如“质量标准”,“服务标准”,“外观标准”,“功能标准”等。最重要的是,对于市场挑战者来说,要平衡好品牌和销量的问题,即就是如何让品牌的效果看得见的问题。因为以销量和品牌为表现的销售部与市场部纷争归根到底是因为一个容易衡量,而另外一个比较不容易衡量,所以,如何让品牌的效果看得见是有效平衡品牌和销量关系的关键,尤其对于市场挑战者来说,只有品牌和销量双剑合璧,才能有效对抗市场领导者的强势品牌和优势资源以及迎击市场追随者的步步进逼。

 乘风破浪电影 国际化制造——海尔PC乘风破浪
当然,成为行业领导者不是海尔电脑的唯一目标。成为一个理智型的行业领导者,将自己定位为行业秩序的维护者,以企业综合能力的建设巩固其领导地位,而不是不断发动价格战的领导者,在杀死对手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杀。

海尔电脑要走的路还很长,2008年有什么新进展,我们拭目以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697.html

更多阅读

海尔:从制造到营销的转型样本

 作为中国制造的领军企业以及中国品牌的全球典范,2009年,海尔悄然开始谋求由“制造型”向“营销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并试图让营销和服务成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两大利器  文  赵琪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上下游的层层挤压下,家电行业

海尔物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伟大的企业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打造出来的。当今,被誉为中国第一品牌并跻身世界品牌100强的海尔,谁曾想,在20年前,它还仅仅是一个只有六百人的街道小厂。从品牌战略,到多元化战略,再到国际化战略,海尔的每一次跨越都有很多经

海尔CEO张瑞敏:国际化目前只走了一步半

  第八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8日在青岛举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发言时坦陈,海尔国际化之路目前只走了一步半,即只完成了走出去和一部分走进去,离走上去还有很大距离。  “目前,美国50%左右的小冰箱都是海尔生产的,十大连锁企业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海尔国际化还差一步半

从今年开始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的海尔集团一直是家电行业的焦点,一年多来围绕着海尔集团的并购传言不绝于耳,然而海尔集团对于业界的关注和质疑却一直保持着沉默。(调查揭密:是谁愚弄了散户的群体智商?)   6月7日,本报记者在青岛海尔集

声明:《乘风破浪电影 国际化制造——海尔PC乘风破浪》为网友社会小悦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