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国际化进程 市场国际化——推动海尔电脑国际化进程



海尔PC的发展依托采购成本上的优势和相对低的运营成本获得了先天的成长优势,由于很好地梳理了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使得英特尔、微软以及台湾地区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最好的资源进行合作。同时利用海尔集团各工贸公司的物流资金平台和管理优势,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无疑是海尔PC迅速崛起的重要条件,但是对于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清晰认识和市场定位的准确判断则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华为国际化进程 市场国际化——推动海尔电脑国际化进程
再者,全球化品牌的基础是国际化,但企业的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并不仅仅是国际化的简单延伸。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全球竞争对手的一体化,促使全球品牌一体化,品牌竞争力就是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浓缩体现。只有品牌的全球化,没有加工制造的全球化,加工和制造只能流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而品牌必须流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发达国家。从内部发展的要求看,海尔在国际化的战略阶段,已初步实现自主品牌的优势积累和全球品牌运作的本土化基础。其下一步目标必然是依托国际化市场来运作海尔全球范围的品牌建设。

因此,在海尔PC的发展战略中,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场对于企业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尔PC品牌发展历程

海尔PC的发展同时也是该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针对目前PC国际化的市场,面对电脑用户国际化的需求。海尔总部启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回顾海尔的战略发展进程,可以发现阶段循环以七年为周期:

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海尔以质量打造产业第一竞争力,创造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aihuau.com

1999年到2005年,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以速度打造国内第一竞争力,创出中国第一品牌,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

2006年,海尔将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在这个阶段,海尔将以效率打造全球第一竞争力,创出世界级的全球化海尔品牌。

但同时海尔PC业务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也存在不足。在全球化运作的能力方面,其面对的是很多国际化品牌的对手,有着我们所不具备的全球市场网络和全球化竞争的素质。海尔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目前面临的阶段叫做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指导思想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海尔PC的发展战略所传达的核心思路就是:放眼全球,立足差异化,具体策略是“两界、三情、三市、三化”。海尔要提供两界,眼界和境界,眼界就是放眼全球,做国际性的品牌,境界是不仅做好家用电器更要做好IT产品。海尔本身是文化品牌,不但关注国内,同时放眼世界;在IT行业中做强是海尔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海尔会根据当前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一是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会根据行情来制定,二是每时每刻都会通过终端来掌握情况;此外海尔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必须要获取的份额,海尔电脑一定要做到产品专业化、研发优势化、服务个性化。

正是在此种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海尔电脑国内市场的崛起,推动了海尔电脑的国际化进程。

海尔PC全球市场的开拓

在欧洲市场,海尔显示器已成功进入家乐福,AUCHAN,MEDIA MARKET等专业渠道,1~5月份累计出口量达到60000台,使海尔品牌影响力不断深化。2006年下半年,海尔笔记本W59和W62N分别MEDIA MARKET的销售排行榜上名列NO.1和NO.3,并在规划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三国的BTS项目。

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韩国,海尔又于本月推出海尔首款独立显卡的游戏笔记本电脑T31G,并在韩国GMAPKET网上销售。从2006年的韩国KES展开始,海尔电脑和三星同台竞技,充分显示了海尔电脑产品的多样性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发展至今,海尔笔记本已经在韩国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其中2006年3月份,海尔W15在韩国网上销售排名第一。而T31G在韩国的成功上市,推出了海尔第一款游戏笔记本在海外市场的宣传概念,这款带有独立显卡的笔记本以其自身的实力充分证明了海尔电脑在高端产品上的技术水平,海尔电脑从此进入高端领域。国际化的海尔电脑,离不开电脑用户国际化的需求。

在南亚,海尔电脑先后进入了孟加拉、斯里兰卡和越南等国,海尔在当地已经成为深受用户认可的品牌。

在中东和非洲,以色列和尼日利亚、突尼斯等地,海尔电脑已经进入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中。海尔电脑以高速在全球市场群结硕果。

近日,海外大项目也取得部分进展,随着拉美项目的推进,海尔又先后参与到马其顿、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亚等大项目的招标中,其中海尔电脑在马其顿项目中击败国外19个竞争对手,一举中标10万台大单,这不仅是海尔电脑在海外市场上的突破,同时也是“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胜利。

海尔PC全球市场战略

在海尔PC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其对于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清晰把握,同时制定出了针对国际化市场的发展战略,在将此战略成功、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海尔PC的发展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而且在与英特尔和微软的HIM 计划合作中也可以看出未来的PC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以利润中心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不难得出,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中心,只有当顾客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之后才能形成利润中心。目前消费者群体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其心理的转变。

目前的竞争着眼点已经围绕消费者的心智展开。在PC领域,消费者面对的是众多的品牌和产品,而消费者心理所能接受的产品信息最终只是少量的。对于每个产品品类他们只愿意记忆几个少数的品牌作为购买选择(一般不超过7个,最终只有2个)。企业所要争夺的就是这有限的顾客心智空间。

目前,海尔PC在获得消费者心智的认同和接受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海尔虽然具有749亿的品牌评估价值,但是消费者对于其品牌的确认点定位在“高档家电”。另一方面,消费者心中已经存在对于PC其他品牌的认同。消费者冒险放弃领先品牌的PC产品而选择尝试海尔的机会成本较大。此时与英特尔和微软的合作,可以充分的利用英特尔和微软在IT产业的品牌累计效应,达到降低产品进入消费者认知的心理障碍,对于消费者接受海尔PC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平台。同时也有助于帮助海尔构建自身PC产品的品牌价值。英特尔公司对于海尔进入PC阵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其中包括英特尔公司的产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但是对于加速产品的消费者认知度的贡献在以往的分析中往往被低估。

国际化的市场所代表的含义不仅仅从国际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多元化的发展渠道这一供给角度考虑,同时也可以从整合资源,充分地融合利用国际资源角度来理解。国际化的市场在提供更多的销售空间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源。

以企业未来战略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海尔规划了3C融合,因此也就把进军3C作为企业的战略需要。而3C融合在国内获得了大多数厂商的拥护,出现了家电企业和电脑企业的产品融合,但是很多企业在实施具体的3C融合过程中,都出现了重大挫折,这并不是因为3C融合本身是一个不现实的尝试,而是因为企业在其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和解决其中的关键——消费者心理问题。

现有的3C 融合只是单向的产品罗列和对消费者进行简单的信息灌输,这样的结果是使得消费者所面对的3C融合产品显得过于复杂因而难以接受。从而最终易于选择分化的领导品牌。这种简单的融合方式不但没有发挥出原有的3C融合的增大效应,甚至还会出现对主流领导品牌优势丧失的结局。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清楚的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分析,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得3C融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它所能带来的整体推动和关联产品增值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也是未来企业加强自身品牌价值的新型方式。在确立3C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的市场变化和原有3C融合总结出的经验得出操作性强同时又能发挥3C优势的融合模式,从而推动3C产品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从企业局部和整体发展关联的角度进行分析。近几年来,海尔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这使得很多的企业家认为不能单一依靠家电业的发展,而应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海尔品牌的建立是依靠其家电业的产品所取得的,但是想要进一步增加或者维系其品牌价值仅靠家电业是无法实现的。这不是海尔单个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家电产业在发展过程所必须面对的尴尬瓶颈。

所以借助于其他的手段,是维系海尔品牌的必然选择。这是国际化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PC产品能够为海尔品牌注入更多的科技感,提升海尔的品牌形象,进而拉动海尔的产品销售。这同时也是增强海尔品牌形象,提升海尔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

海尔这一品牌的创立是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749亿的品牌价值,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品牌经历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阶段。具备了行业领导者的大气视野和风范,具备东方文化的深厚内涵,但是品牌缺乏年轻、时尚、高科技的品牌内涵。海尔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能否维系其品牌价值,同时实现从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品牌是海尔在现阶段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考验。海尔PC产品的发展,代表未来的笔记本业务就是为了提升海尔的品牌内涵,海尔电脑在IT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海尔品牌增添了锐气,使得品牌更加年轻、时尚、科技。

作为海尔集团战略策略发展单元,海尔笔记本2006年一年上升了十几个名次,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DC最新数据统计表明,2006年海尔PC年度增长速度突破168.3%,笔记本业务稳居国产品牌第二。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07年海尔PC在保持2006年168.3%高速增长势头的基础上,2007年海尔笔记本计算机增长33.5%,同期增幅达到行业平均六倍以上水平,连续五个季度稳居国产品牌第二。由此可见,海尔在PC领域的发展对于海尔整体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同时对于其原有产品的品牌维系也起到了良好的巩固作用。

国际化市场战略的挑战

海尔PC对于全球市场的把握和掌控是在其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应该同时看到在其具体的进程中仍旧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多重问题。

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全球化、国际化要先解决布局问题。海尔在全世界有30个制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布满,海尔需要很大力度的投入。与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海尔则是全面出击,以一攻十,具有明显的资源补给不足。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以打造当地名牌。这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并且充满了困难,其全球化的开拓可能面临长期的对发展和利润的影响。

同时也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研发。在质量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入围国际市场非常困难。必须要达到在大批量、多品种、新品多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用户的需要。这点是对企业生产出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的考验。是国内的产品差异化还是全球的差异化,海尔PC电脑目前的发展目标是最终要求能够达到全球的差异化。

要参与国际竞争很重要的是要依靠企业运营的竞争力。归结起来就是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但是海尔目前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所谓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归根结底都要靠客户网络的支持。最终还是靠企业的竞争力,要有产品的竞争力和营销的竞争力,体现的是系统整体的能力。

海尔PC同时还必须面临着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的过渡,这是海尔品牌最终能否发展成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表明企业获取利润靠的不是整个市场的大体形势,这种具有短暂性的盈利模式只能带来短期内的效益。今后的利润主要体现在双赢利润,就是说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交换。上游的供应方能否提供优质的资源完全取决于海尔自身的资源价值的体现。下游企业也是一样,到大客户中去,他们能否提供最好的位置,也完全取决于海尔产品自身的销售价值体现。所以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整个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是海尔解决其在PC领域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有效途径。

相关阅读:

2008年3月20日:中国名牌电脑生产商与芯片创新领域的领先厂商英特尔与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共同在京举行“机遇与挑战-2008中国笔记本电脑厂商高峰论坛”。

国内笔记本电脑五大厂商派代表参加论坛。有记者问“中国大陆笔记本厂商未来几年内会如何发展?又将如何应对外资厂商的商业竞争?”对此,海尔代表汇总五家厂商意见后回应:“现有笔记本市场的竞争已不是个体与个体的竞争,而是产业链条间的竞争。大陆厂商将紧握英特尔之手,进一位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合作力度,在第一时间内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大陆笔记本厂商将会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商业合作联盟,共同迎接挑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699.html

更多阅读

海尔电脑如何装系统 海尔s410 装系统

<海尔电脑一键记忆恢复》是一种新型数据动态快速保存与瞬间恢复的计算机数据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对硬盘及CMOS数据进行全面保护与防护。对各种计算机病毒、黑客或人为破坏的数据,可在几秒钟内快速、无损恢复,并且不占用硬盘实用空间、

海尔 衰落 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华为和海尔,是两家中国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

互联网 跨界与融合 跨界融合成新宠 海尔电脑屡开先河

     是电视,还是电脑?  日前,在海尔电脑全球首款“一键联”电脑新品发布会上,《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通过海尔开发的“一键快捷应用”按键,就能迅速将电脑上的内容切换到电视上,在电视上轻松实现无线看电影、玩游戏等功能。  

海尔张瑞敏个人资产 任正非的华为与张瑞敏的海尔

  说到中国企业,不能不提华为和海尔;说到华为和海尔,不能不提任正非和张瑞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企业就等于中国企业,这两个人就等于中国老板。  华为和海尔,分别代表了两类企业,一个是技术主导型企业,一个是营销主导型企业,堪称

华为国际化战略 静水潜流——华为国际化的启示

思科告华为进一步提示中国企业,国际化并不是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那么简单 文/吴春波 一些企业国际化的口号与气势,远远大于其国际化的行动;一些企业虽然勇敢地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并未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尚处于屡战屡败

声明:《华为国际化进程 市场国际化——推动海尔电脑国际化进程》为网友臻至的枷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