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财富增长的词语 从“财富”定义及“香槟塔”看“房价高”是否代表经济增长



(本文有助于人们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文化本位社会理论)

 

一些知名经济学人认为,房价高代表经济增长,房价上涨是好事。而也有一些学者和多数网民认为房价太高了,房价不是好事。房价高是否代表经济形势喜人,到底是不是“好事”,似乎并没有给出一套有足够说服力的经济学或者其它逻辑。

 

我凭直觉“房价高”代表经济增长这一判断违背了最基本的逻辑,也不合我们的生活常识。因此我尝试运用我总结的一种“财富”观来作一解释。

 

 

1.财富的本质

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货币是唯一的财富。在货币“主义”财富观指导下,一个国家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金银或其它货币积累上。我国就存在重商主义倾向,例如大量积累外汇储备,例如外需主导型经济,都是偏重于积累货币财富。如果我们用一棵树来象征财富,那么重商主义看到的主要是财富树的枝叶部分。毫无疑问,枝叶是财富树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亚当8226;斯密批判了这种财富观,认为任何一个政府把注意力投放在保持或增加国内的货币的数量上从来都不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制造业的原料短缺,产业就必须停产。如果食品短缺,人民就必须挨饿。但如果货币短缺,以货易货可填补其空缺,虽然会有许多不便。通过赊账进行买卖,商人们一月一次或一年一次清偿彼此的债务以弥补货币的短缺,而且也比较方便。”①我们可以根据亚当。斯密的上述论述演绎出一个命题:实物财富才是财富的本质。由此可见,亚当?斯密已经透过财富之树茂盛的枝叶看到了财富的树干。

 

那么中国古人怎样理解财富呢?我们可以直接来看“财富”这一对汉字,把它拆开来看,“财”含贝,代表了货币,“富”字含田,指土地,“穴”代表房子、富字含土地和房子,都是实物。再从字面上寻找对应的词,“财”之不足谓之“贫”,“贫”字也含“贝”,指钱少了,“富”之不足谓之“穷”,穴字下面没有了“田”只剩下“力”,表明实物财富不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财富的字源推断古人的财富观,就是由货币财富和实物财富组合而成,所以中国古人既看到了财富树的“干”也看到了财富树的“末”。“财”的本质是对“富”的购买权,有多少“富”,就有多少“财”和它相称。

 

本人对财富的定义:财富的本质是人类主观知识、主观产权、价值意识与各种物质载体的结合。货币财富和实物财富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都离不开实物,只是其中蕴含的主观概念与客观载体形式不一样而已。

 

财富的时间特性、空间特性和主观性决定了政府和个人不能用同一种眼光看财富。财富的时间性。举例说明,一个东西今天值钱,明天可能贬值百分三十,一部价值三千元的数码相机可能三年后只值一百元。财富的空间性。类如一个人在深圳买了很多家具,值一万元,但他要搬到上海去。那么同样一笔财富如果他站在上海就要扣除一笔运输费,对一个人而言同一财富在不同空间位置是不等值的。财富的主观性,类如同样的木料在齐白石手里出个玩艺比一个普通木匠做个玩意不等值,原因在于两者主观知识结构不同,显然财富的主观因素在这里成为决定财富量的关键。

 

2.确立国家财富观(政府财富必须服从于国家财富)

 

只有充分认识到国家财富与个人财富的异质性,我们才能找到两者之间的互补性,从而将两者的冲突性降到最低。

 

从逻辑上看,国家财富是一国之内私人财富总量的相加,两者是不矛盾的,即私人财富总量越大,国家财富亦越大,不应该存在私人财富增加则国家财富财富减少或国家财富增加导致私人财富减少的问题。假如国家财富和私人财富产生矛盾,那么这个“国家财富”就需要打上引号,它可能实质上只是“政府财富”,假如一个国家的政府不是以“国家财富”最大化而是以“政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就很容易出现与民争利的情况。下面分析国家财富与私人财富的异质性。

 

第一:国家的空间角度和个人的空间角度不一样。财富主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稳定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其财富视角。例如一个打工仔,因为无望在城市中安家,会尽量压缩消费、尽量少购买大件实物、其财富视角是货币本位的、原因货币受空间制约较小;企业相对于个人而言,空间位置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因此企业的财富观是货币与实物兼顾的。同理,拥有了固定住房的个人或家庭也一样,其财富观会比没房子的个人更注重于家具等实物。随着空间位置稳定性的增加,实物财富相对于货币财富的重要性就越增加。国家的空间位置是最稳定的,因此,所有这片土地上的实物都是国家财富。从国家角度来看,实物财富的重要性应该远远超过货币。某君把一屋家具从深圳搬到上海,从他的角度财富要损失运输费,但从国家角度看,他的运输费到了搬运公司手里,此出彼进,国家财富没有损失。很显然,考虑到财富空间性问题,对流动性强的个人而言,会更加注重货币,因为携带一万元和将一万元的家具从深圳带到上海相比不需要付出运输成本。反过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货币财富不如实物财富,你印再多货币,国土上没有工厂,建筑,没有丰富的商品,你就是一个穷国。当然持有别国货币有点不同,但也必须认识到别国的货币持在手里也只是一种购买权力而已,权力并不直接等于财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总之不管是本国货币还是外国货币,从国家角度看这都不是财富的主体部分。从国家角度看财富,就要看人们吃穿住行等各种商品是否丰富。所以如果国家卡着土地卖高价图货币财富而不是放弃土地寻租让百姓赶快把房子建起来增加实物财富,这样的国家或政府是不明智的。或者就是这个国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统一国家,即其政府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不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割据(在目前中国被某派经济学家美其名曰为“经济联邦”)的局面会严重阻碍国家财富的整体增长。

 

第二:财富的时间性和主观性导致国家看财富与个人看财富的角度差异。一个国家用十年的眼光看财富和五十年看财富的眼光或者三百年看财富的眼光是截然不同的。任何财富都会随着时间的后移而发生变化,粮食会生霉,衣服会破旧,机器会老化,房子会倒塌,公路会损坏,铁路会生锈。唯有一种财富是可以逆时间而动,时间越往后推可能越值钱的,那就是知识和文化,就是人类主观世界的财富——财富之根,所以用国家的眼光来看财富,一百年后,主要就看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观念什么样的制度等纯主观或准主观领域的财富。

 

  另外,个人的生命周期和国家不一样也导致两者的财富观差异。所以个人往往急于解决眼前之需,可以持货币财富本位的财富观问题不大,而国家却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必须持“文化本位”的财富观。不过在中国,某些政客的眼光都只有任期里的三五年,比个人生命周期要短上十几倍,相应的财富观也就急功近利,政府财富与个人财富相冲突也就不足为怪了。

 

要是一个国家眼里只看见眼前的财富看不见财富的根,那是非常可悲的。财富之根就是精神文化,而要让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财富增长起来,关键不是造卫星火箭或把老百姓的税收往某些宏大工程上堆,而是要让老百姓的吃住穿行赶快解决,让每个人有恒产然后有恒心,追求主观修养之提高,在文化消费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主观财富的增殖与积累进而转化为科学技术等知识财富。这个道理就要用财富树来说明了。

 

3.财富树

“财富树”由货币财富、实物财富和主观财富构成,其中货币财富为“叶”,实物财富为“干”,主观财富为“根”。人首先会追求实物财富以满足自己的切身需求,其次会追求货币财富以积累消费权力(个人看法: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可积累的消费权力或购买权),最后才会追求主观精神财富的积累。在三种财富当中,实物财富是最不利于储积的,这是因为实物的价值都处于不断的耗损当中,例如买一辆车会旧会生锈等等;其次为货币财富,尽管有贬值的可能,但比之多数实物财富更宜储存,因为它的本质是一种消费权力凭据;而精神软财富乃财富之根,其储存价值为最高,盖因人类发展几千年,无数楼台亭榭均化为尘土,唯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精神软财富却愈积愈多。因此,从一个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财富,“财富根”即主观精神财富才是最本质的财富,而作为一个政府,就必须具有积累主观财富的文化自觉。储存货币财富的地方叫钱庄或银行,而储存精神软财富的地方除了大学、图书馆外,最大的银行是“人”,“人”就是储存人类最珍贵最本质财富的物质载体。由人类主观知识与人的大脑这一物质载体的结合,便是最宝贵的财富,而这一财富的量主要取决于其主观知识的质与量。个人的生命有限,在肉体生命的本能需求下很容易急功近利因而趋向于把货币财富和实物财富视为最重要的财富,而国家以百年千年的眼光看财富务必以主观精神财富为本。以实物财富和货币财富本位的社会,我称之为经济本位社会;以主观精神文化财富作为国家财富主体部分的社会,我称之为文化本位社会。

 

4.财富之根

 

但是主观财富如何形成和积累?单靠政府花钱供养一些专家学者去“生产”是没有效率的,而要靠国民精神文化“消费”自发完成,其关键在于及时催生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如文化或教育福利去引导人们的偏好,牵导精神文化消费占国民消费的比例上升。当国家意识到以福利调节国民消费结构所含效率精神时,它就向“文化本位的福利社会”迈进了一步。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马斯洛需要金字塔归纳出的需要特性。人由于其有机生命体之脆弱性,如果我们通过“对物的统治”来搞“对人的统治”,就会使他们变成极其卑微、猥琐的生物。(参见我国古代“民以食为天”时代以食物挟持民众和今天以住房挟持民众,都是在实践以“物”为手段控制人类精神的理论)。

 

我们的国家在几十年前,曾经通过对食物等基本生活品的统治实践过这种“对人的统治”,于是,改革开放之前,知识分子群体性丧失精神生产能力甚至于肉体被消灭,这便是五十年来我国精神文化领域鲜有创新成果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一一放弃对许多“物”的统治。于是,国人满足需求的层次便整体上升,粮食丰收了,电视机普及了,电话入村了商品变得极为丰富。然而这远远还不够,原因是我们还有很多“物”被政府垄断控制,中国人的需要层次在某一个环节存在一个瓶颈,好比一只鸭脖子,被政府紧紧扼在掌中。正因为如此,国人需求层次大多尚处于基本需求满足阶段,我们的国民精神文化消费未能迅速占据较大比例,主观财富增长不力,“财富树”根部发育不良。中国,从百年的眼光来看,如果不及时启动改革,肯定是还是个贫穷国家、麻烦国家,原因就在于财富树“根部”之缺陷。

 

为了尽早促进财富之根的发育,必须放弃政府对土地和房地产的垄断行为。中国人的财富增长不够快,原因就象一只鸭子被卡住了脖子。很显然,住房就是这样一处鸭脖子。我们的政府就是通过土地和其它相关政策牢牢地握住了这只脖子,为什么热衷于卡这个脖子呢?原因就在于政府那只短视的眼里只看得见货币财富,看不见无形的国家财富。这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这个“叶”就是货币财富,财富树上的“叶子”,因为有这个“叶子”挡住了眼睛,所以没人看得见财富树的“树根”和“树干”。前文说到财富财富,财是货币,富是实物。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就是因为贪“财”而忘“富,谋“财”而致“穷”。

 

“财富树”的生长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短缺时代、表现为财富量的不足、因此改革开放以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是正确的,第二阶段是过剩时代、财富从实物数量上已经非常丰富,第三阶段是从量到质的增长阶段,主要致力于财富之根的增长,即以提高财富中的精神文化含量为目标。中国目前处于商品相对丰富的一个阶段,某些商品如电器什么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而住房却十分稀缺,住房的稀缺压抑了消费需求,导致中国不能及时向第三阶段迈进。一颗乔木的生长,第一阶段是拼命让树干生长跑到空中将枝叶展开以吸收阳光,参见我国改革开放之“不争论”,所谓“不争论”阶段并非不要政治改革,而是要以“到空中展开枝叶吸收阳光获得能量动力”为目标进行快速而不尽完善的改革;第二阶段展开枝叶、以叶的增长为本位以吸取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营养(这时就要提防一昧追求叶(经济)的增长而忽视根茎发育);第三阶段则转向以根部为中心储藏其营养,所以一到秋天,树叶里的水分都收缩而根部得到充实。我曾提出仿生社会学,以植物的树干代表政治制度系统,根代表精神文化道德系统,叶因其创造能量动力好比经济系统。参照树的生长法则,显然是应该首先简化政治象树干一样在只有鸡蛋大小时就拼命往上窜升以及时展开经济的“枝叶”让系统获得动力之源,然后及时将营养返哺和充实根茎。因此,为了抓紧让财富朝“根”部——国民们的大脑转移,我国必须放弃与民争富、及时解决住房问题,让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后将财富积累的重心转移到精神文化领域,迈入文化本位社会。

 

 

我们只有放弃这种对基本需要的控制,让国民消费需求及时顺着马斯洛金字塔升级,让市场围绕着人的更高层次需求展开激烈竞争,我们国家的财富结构才会迅速从“草本”向“藤本”、从“藤本”向“木本植物”即“财富树”进化。正是因为这种迫切需要,政府必须立起“国家财富观”,放弃急功近利与民逐富的立场,尽快解决国民的住房问题。有了这个根本观念的转变,就有了真正的改革动力,然后我们会再借鉴东西方国家的经验,就会发现可以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多得很。例如扩大土地供给,降低行业门槛,减少垄断,简化房地产业审批手续都是促进房地产业繁荣的有效手段。

 

 

 

 

5.一国经济活动我想到以一个倒香槟酒的动作来加以形象化。

 

 

根据“文化本位社会”和“财富树”理论,财富流必须从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吃穿住行”消费市场向满足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流动,这个形状我曾以“倒香槟”作过比喻,就是好象婚礼宴席上的倒香槟,几十个酒杯堆成一个金字塔状,香槟酒从最高处一只杯子倒下来,自动溢出流向下面的杯子,我把第一只杯子比喻为“食物”这一层级的消费市场,依次下推“穿住行”等,最后则是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本位社会的主张就是要让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成为财富创造的主体部分,所以越到下面摆的杯子数量越多能装的香槟酒也越多,越在上面的杯子数越少装酒越少。然后我们谈消费者的意识流,与财富流的向下流动同步,消费者的攀比意识流也应该从“吃”向“穿”依次向“住”、“行”,而后向满足文化、艺术、科学探索之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流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能尽快让财富流从最上面的杯子满溢流到最底层的杯子里,那么我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很成功的。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流在某个层级的杯子那里卡住了,或者酒液在某个杯子里蒸发了变泡沫了不往下流了,或者说流得很慢遇到阻力了卡住了,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流到最下一层,或者只有少数几点溢到下一层,那么根据文化本位社会理论来判断,这个经济体的发展就是很失败的。

 

再以此来判断一些经济现象。

 

先看改革开放之初,分田到户这一制度改革后,仅仅一年,粮食生产大丰收,财富流很快注满“香槟塔”中的第一个杯子并向下满溢,促进了食品加工、纺织等一系列工业的繁荣,其它“杯子”也迅速满溢。粮食一开始价格很高,农民赚得欢天喜地,然后粮食价格相对下降,食物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消费中最小的一块。一开始粮价高显然并非坏事,但它不能代表经济增长了,相反,正是在供求规律下粮价在供应充足后价格下降才能代表经济增长了。如果粮价高企,象抗日战争后的国统区粮价飞涨,不能代表经济增长。依此类推,彩电,一开始价格很高,上万元一部,在它卖一万元一部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它价格高代表了经济增长了,恰恰要等它降到今天一千元八百元一部,才能说代表了经济增长。再就是福特汽车厂的例子,福特说要让他的员工人人都买得起他们生产的车,最后汽车降到几千美元一部,所以汽车价格高企时不能代表经济成就,汽车降到几千美元时才代表经济发展了。再如手机,再如电脑,价格最后都很便宜,都只有到商品供应充足价格降下来时才能代表“经济增长”。在“香槟塔”中的任一层级消费市场,都应该是以商品供应充足后令财富流向下满溢为经济增长的标志,而不应将供应不足造成的价格高昂视为经济增长或经济成功的标志。将商品供应充足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是货币量视为经济增长的标志,实际上这也是亚当.斯密财富观的题中之义,应该属于经济学常识。

 

运用到房价上,称“房价高”代表经济增长是违背了起码的常识。尽管住房涉及诸种因素有其特殊性,但作为商品仍具有其共性,如供应充足价格后价格会下降,所以住房也只有在供应充足后导致价格下降时我们才可以说它代表了经济增长。今天住房引起全民愤慨,显然是消费需求得到不满足供应不足,这种状况不是经济增长的标志。根据“香槟塔”原理,住房需求作为一种低层次的需求,在“香槟塔”中则居于上层的杯子,中国经济的财富流在这一级杯子里正打着漩涡,由此产生的数字增长我们不可以视为经济增长,而只能视为一种泡沫。这一现象严重阻碍着财富流的向下溢流,不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因此中国政府应该象过去鼓励粮食生产、电视机生产一样,大力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和竞争,大幅放开土地管制,最好是土地民有化或者让农民获得自由销售土地的权利,以更大的供应促成价格自然下降,而不是假借所谓“空置率”来压抑需求打压房价。有人说空置率很高供应是大大有余。但那只是商人的囤积居奇,商人囤房肯定是认为它奇货可居稀缺之物。好比粮食已经严重稀缺要饿死人了,但商人仍囤积大量粮食在库不能代表粮食供应充足。政府对所谓“空置率”基本上可以视而不见,应该允许商人有囤积商品的自由。

 

所以房价是否代表经济增长?回答是不代表。房价高是否好事?回答在房地产垄断性未除自由竞争未兴时不是好事,在自由市场竞争下高房价将促进商品供应大幅增加则房价亦为好事。总之在中国目前体制状况下房价高不是好事,因为不能充分转化为扩大生产增加供应的动力。

 

 

6.如何降低房价.

 

让我们先来参考一下财经评论人士七犀鸟先生《房价尴尬:涨也不是,跌也不是》一文归纳出的中国房地产行情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房地产行情持续上涨。从理论上来说,这是经济持续增长在楼市行情的表现,可由于现实的分配格局,普通民众并没有搭上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班车,尤其是由于资源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经济增长。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将遭遇越来越大的民怨,前景颇让人忧虑。逐渐积累的民怨,加上少数大嘴巴的蛊惑,将导致政府因为巨大的舆论压力而采取更加严厉的财政、金融甚至行政措施,从而导致楼市价格大跌,很多房产公司破产,众多有房市民沦为负翁,房地产一蹶不振,延伸到上下游的产业,导致整体国民经济的下滑以及商业景气的暗淡,甚至导致中国奇迹的结束。

 形容财富增长的词语 从“财富”定义及“香槟塔”看“房价高”是否代表经济增长

 

第二种情况,房地产行情开始下跌。这样满足了市民们的短期目标,可是买涨不买跌的公众心理导致楼市价格持续阴雨连绵,市场一片泥泞,开发商终于撑不住,于是,哀鸿遍野,导致房地产冬天比较第一种情况的提前来临。同样会起到连锁反应,从而引发整体经济的下滑。

 

第三种情况,房地产行情保持平稳。这种情况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上涨是温和上涨,下降是温和下降,都不会影响整个楼市的根基。问题是这种境界如果没有房地产开发商的配合,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可是如果开发上相互串某,维持一种比较平稳的楼市价格,又有建立楼市卡特尔的嫌疑。

 

 

如何避免七犀鸟先生描述的危局呢?我的看法是政府仍需以扩大供应为根本手段,一是政府减少土地寻租行为降低开发商购地成本为房地产业提供价格下跌后的盈利空间,二是放开行业垄断促进自由竞争甚至为自建房、以及为自建房提供专业服务的各类公司解开羁绊。这样的话价格下跌一部分房地产商利益受损的同时房地产业整体上营利状况不会恶化而是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七犀鸟担心市民买涨不买跌,但和手机跌个不停并没有导致手机行业的倾覆一样虽然住房这一商品有所不同但我相信不超出成本底线的下跌不致成为房地产业“崩溃”的动力,因为怎么跌消费者的需求都在那里持续增长并构成房产发展的动力。投资者才倾向于买涨不买跌,那些要结婚要生小孩的消费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让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得起房,本是正道。

 

总之,必须将房地产业象电视手机行业一样引向薄利多销的发展轨道在价格降低的同时实现高速增长。

 

尽快让更多的财富流从住房业这只杯子满溢,既是消费者的迫切需要,也是让财富流溢流向“香槟塔”下一级,实现财富更高质量、更大规模的增长的需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7761.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打造团队凝聚力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词语

如何打造团队凝聚力——简介刚开始创业的人会十分珍惜周围的人才,希望将自己的团队慢慢的发展壮大,领导也不希望自己的核心人员离开团队。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团队凝聚力。那么什么是凝聚力,该如何打造团队凝聚力呢?

形容人品质、性格、特点的英语单词 形容性格特点的词语

形容人品质、性格、特点的英语单词一、【形容女人的词汇】elegant优雅的;eyeful 养眼的;foxy 古灵精怪的;attractive 迷人的;pretty 漂亮的;charming 魅力四射的;sexy 性感的;hot 火辣的;comely 清秀的;cute 可爱伶俐的;delicate 纤弱的;drea

形容女人的词语大全 形容女人能干的词语

形容女人的词语大全形容女人的词语描写女人美貌的诗词大全  回眸一笑百媚生 可爱 娉婷 婉顺 袅娜 妩媚 丽人 贤惠 贤慧 魅力 典雅 感性 优雅 高贵 温柔 体贴 娇柔 柔美 婉丽 矜持 佳丽貌若天仙 亭亭玉立 

形容女人的词大全 形容女人美丽的词语

形容女人的成语大全:一、最常用的形容女人的成语:貌若天仙 亭亭玉立 千娇百媚 窈窕淑女 秀丽端庄国色天资 艳若桃李 温柔可人 活泼可爱 花枝招展楚楚动人 秀色可餐 婀娜多姿 清新单纯 面若桃花天生丽质 天生尤物 水灵秀

声明:《形容财富增长的词语 从“财富”定义及“香槟塔”看“房价高”是否代表经济增长》为网友潇潇暮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