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主要是指湖南、湖北、江西、山西、河南、安徽六省。中部崛起是继东南沿海四大特区的建设、沿海24个港口城市的开放和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区域经济的又一大英明决策。中部崛起的现实基础是中部塌陷——中部地区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从东部发展来看,无论珠三角、长三角,还是京津溏地区、山东半岛,为了摆脱市场和资源限制,促进产业升级,都在积极拓展国内经济腹地。为此广东省牵头提出和实施泛珠江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城市经济联合会开始吸收安徽省的城市为会员,北京市牵头京津冀晋蒙交流与合作,山东省在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中则明确提出其腹地包括冀南地区、苏北、皖北甚至豫北。从西部大开发来看,虽然西部地区远离成熟市场,但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作用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部与西部毗邻,它的崛起可以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紧邻的巨大市场,从而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是东部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可以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因此,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中部崛起可谓全盘皆活。
1 湖南经济在中部六省中所处的位置
总的来说是处于中游。具体讲,湖南在中部六省的位置是“二三二、五四三”,即人口居第二位,生产总值居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二位,增长速度居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第3位(表1)。2004年,湖南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6.52亿元,占中部六省的17.7%,居中部六省的第2位,低于河南;生产总值为5612.26亿元,占中部六省的17.5%,居中部六省的第3位;增长速度为12%,居第5位。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198.1亿元,居第4位,低于河南、湖北、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81.29亿元,居第3位,低于河南、湖北。
注:以上资料来自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湖南经济发展的特点
2.1 湖南资源优势明显
土地: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其中山地占51.2%,丘陵占15.4%,盆地占13.9%,平原占13.1%,水面占6.4%,形成了湖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利用结构,也形成了林业用地、草场分布呈马蹄形,耕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
矿藏: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矿种齐全,分布面广。中国已发现的140多个矿种中,湖南就有124种。其中锑储量为世界之冠,钨、铋、雄黄、莹石居全国第一,铅、锌、汞、石墨、高岭土等居全国第二,锰、锡、钼、锂、钡、铜、金、银等43种矿产储量在全国前五位以内。
水能: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532.45万千瓦,年发电量1342.4亿千瓦时,在全国名列第9位,居南方9省之冠。其中可供开发的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24处,容量1083.84万千瓦,年发电量488.9亿千瓦时。目前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35%,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2.2 湖南正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有耕地391.26万公顷,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2059万人。湖南农业品种资源丰富。全省现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七分之一强,其中木本植物2380种,国家列为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43种,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按用途分,有药用植物1700多种、纤维类植物157种、油料类植物189种、淀粉类植物109种、化工原料类植物41种、果类植物41种、青饲料类植物349种,优良的用材林、经济林、果树和农作物品种繁多。家畜、家禽约270多种、经济鱼类160余种。此外还有野生动物1780多种,有很多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湖南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农产品种类十分丰富。粮食、油料、棉花、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享誉全国。湖南还是有名的茶乡、桔乡、蚕乡、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之乡。200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1155.85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2810.26万吨,棉花20.62万吨,油料139.61万吨,烤烟18.93万吨,出栏肉猪7039.57万头,出栏牛185.01万头, 出栏羊790.54万只,水产品产量167.21万吨。粮食、棉花、油料、甘蔗 、苎麻、茶叶、柑桔、生猪、淡水产品产量都处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湖南农业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2.3 湖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湖南经济区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区”(表2),这种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地理区位。东线地区主要是我省东部6市(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西线地区主要是我省西部地区,包括1州2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张家界),在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文化素养、基础设施等方面是属于全国比较差的地区;中线五市(益阳、常德、邵阳、娄底、永州)位于东线与西线的中间地带,在人口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中间水平。二是经济区位。东线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西线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中线地区是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中间地带。这种自然地理状况和人文社会环境导致了湖南东线、中线、西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后果(表3)。
表2:湖南经济区域划分情况表
注:①《湖南省统计年鉴》(2001年);
② 湖南省及各市州统计公报(2004年)
表3:2004年湖南东、中线、西线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表
注:资料来自湖南省以及各市州统计公报(2004年)
从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南东线地区、中线地区和西线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上表现出很大的差距。我们提取人均GDP和对外贸易两个经济指标作分析,东线地区的两项指标远远优越于中线地区、西线地区。究其原因,交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