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一棵苹果树,终于要结果了。
前几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过了几年,集团,分社,民间机构都来载这棵苹果树。
栽法不一样,园丁不一样,园长也不一样。
苹果的味道,却一样的让大家垂涎欲滴。
前几年的果子味道不太好吃,它的名字叫“电子图书”,一度被大家等同于数字出版的‘烂’苹果,吃坏了好多人的肚子,“电子图书”分销商强大的渠道霸权与非传统发行模式,曾经一度让出版商由欣喜到无措,后来这个少年大家形容“没有一个屁股是干净的”,一种是恶意盗版,另外的是业务无法获得可信的监控,结了几个苹果,你无法确定的知道。毕竟,不能因为电子图书的人为诟病而影响到传统出版的根基,内容提供商很多只好放弃。而更大的方面,在中国,电子图书的主消费并不属于大众,消费畸形并不能结出善果。
数字阅读与内容服务,最大的差异在于,内容的互动环境不同。数字阅读从电子图书不断延伸到数字视听,博客、播客、电子杂志、手机报、动漫等等,内容服务则是基于内容的增值附加服务,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出发点,在线学习、事务咨询、SNS、专业支援等等。而更综合、宽泛的数字出版则包括了广告、网络游戏,但从谨慎的观点看来,出版业应该寻求自身的资源特长,而不能把所有数字出版的应用都纳入到自己的田地中,现在的市场机制,会让我们不仅消化不了,而且加重自己的负担,还是那句话,丰产不等于丰收。
国内某出版基地的重心在于网络游戏和动漫方面,而目前的版权运营方面总体缺乏有效的机制。
苹果一定是红富士“牌”么,从个性化定制的角度讲,苹果的内核,也许是香蕉、梨、牛肉的综合体。但苹果的基因取决于园丁们的规划和用户口味的满足,大锅饭的时代,不是催生营养不良,就是营养过剩。
现在的环境,苹果树还可能无法长那么大,但精心培育,丰收指日可待。
如果自己无法培育完美的果实,我们可以寻求经验老道的园丁,培养自己的经验。在数字出版长期、多变的格局下,我们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果园。
继续这个寓言故事,苹果树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还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补充一种可能,想吃什么,用户自己来栽,我们只建立果园。。。
呵呵纯属博客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