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制定发布了针对性的措施“国六条”: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2、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3、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4、整顿和规范房产市场秩序。加强监管,制止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等六条。(5月18日新华社)
不用说,“国六条”是国务院新一轮调控虚高房价的一声号角。较之一年前横空出世的《国务院关于切实稳定住宅价格的通知》和温家宝“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八点意见”并称为“新老国八条”,这次的“国六条”更具针对性,甚至直击当前房价泡沫之要脉。如第四条“制止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等。
“国六条”首度明令对“囤积房源”这一行为予以制止,在此 “天条”下,囤积居奇的房产商们能否不得不“吐房”了呢?“吐”多少房,如何“吐”法?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命题,甚至可以说是最终让“国六条”从中央政令转化为百姓实惠的致胜点。毋须讳言,一年前的“新老国八条”即便铮铮有声,落到各地楼盘巷里的声音其实已经变调。因为任何“铮铮有声”通过地方利益部门的“消声器”后,均会被尴尬地消解。
利益的博奕,观念的碰撞,监管与被监管者的利益互惠,加之商人利益受打压后均有困兽犹斗的自然本能,所以,一度可以让任何“天条”难以落地。这不是社会之错,而是作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之商人的天然本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什么样的“道”来与开发商囤积居奇的“魔法”试比高,将其手腕掰于调控者的掌下,这的确早该成为当今各级房地产行政监管部门考量的问题了。
此非笔者臆断,在“新老国八条”冽冽作响的一年中,单就北京就有六成商品房未卖出。没卖出并非北京市民不需要房,相反他们是渴望买房。截止上月底,该市有未售住宅109106套、面积1541.39万平方米。在政府对楼市调控一周年,治理炒房、泡沫等楼市“病毒”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堪称中国房市“风向标”的四大“金刚城市”,近期房价不是再度强势反弹,有的城市涨幅竟飙升了25%。
我们可以适当延展,众多诸如“房地产就该暴利”“我就是为富人盖房的”的商人之涨价意愿未得到填充时,便会横向利益结盟,打通行政监管要脉,大张旗鼓地调控政策“反扑”,组织或收买官场或专家传播出新的谣言,以抗衡国家调控措施,及至囤积居奇。全国还有多少“囤商们”守着的空置房?相信不在少数。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政府应严格执行过去的土地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严禁吵卖和哄抬土地价格,把两年不开发的土地从房产商手中无偿收回;向故意囤房居奇的开发商课以重税和高额行政罚金,逼其“吐房”;彻底剥离地方行政机关与房地产商的利益勾结,重拳惩治其中的权力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