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估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4000-5000亿元之间。从流量角度来看,地震对全国年度经济增速的直接影响为减速0.1个百分点左右,但灾后重建对社会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将大于当地停产减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加快0.4个百分点左右。灾后重建会使得社会总需求的结构有所改善,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此外,地震会加大CPI、投资品价格等价格上行的压力,国内农民工供求紧张状况可能会有所加剧。尽管地震对全国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对全国经济资源总体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福利损失是巨大的。巨大的损失 截至目前,还没有关于全国在此次地震中经济损失的全面统计。我们根据各方面公布的资料进行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接近5140亿元。主要包括: 1.学校、医院、政府、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厂房和居民楼。据不完全统计,地震造成严重损坏房屋593.25万间、倒塌房屋546.19万间,初步估计受损房屋达到1500万间以上。按照受损面积和当地房屋造价,房屋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

2.公路、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根据四川省交通厅抗震救灾指挥部获取的资料,截至5月28日18时,地震灾害已造成四川交通基础设施损失560亿元,其中7条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物受损严重,经济损失约60亿元。5条国道和10条省道严重受损和断道,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物大面积严重受损,经济损失238亿元。18264公里农村公路严重毁损,大面积出现断道,经济损失达231亿元以上。公路养护设施受损也十分严重,损失5.5亿元。码头、客运站点等基础设施大面积被破坏,损失25.5亿元。 aihuau.com3.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地震损坏大量水利电力通讯设施。据水利部提供的资料,截至到5月25日8时,地震造成全国水库出险2380座,其中四川1803座,占76%,四川出险的水库中有溃坝险情的69座,高危险情的310座,次高危险情的1424座。全国水电站受损803座,其中四川481座,岷江紫坪铺上游库容较大的水电站中有9座出险。全国堤坝损毁996.4公里,其中四川686.71公里,全国因地震损毁乡村供水设施49949处,供水管道36521公里。在5月2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表示:水利设施灾后的修复重建,包括应急除险在内,共需资金360亿左右。 地震造成许多输变电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电网初步统计的数据显示,地震给国家电网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其中四川公司超过106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22日公布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通信行业造成的损失:四川、甘肃、陕西省内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11个,累计受灾移动基站29064个(含小灵通基站),累计损毁线路22704皮长公里,累计倒杆断杆117057根,直接经济损失已近30亿元。 根据上述各项损失,我们粗略估计直接损失在500亿元左右。 4.农业。农业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5月17日,5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大量在田夏收作物无法收获;死亡畜禽1250多万头(只),其中生猪近80万头;死亡或逃逸养殖成鱼、苗种8000多吨;农业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几十万亩农田被毁,5万多个温室大棚倒塌,毁坏圈舍730多万平方米、鱼池30万亩,损毁农业机械2万多台(套),毁坏农村户用沼气池60多万口。地震导致部分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后期灌溉用水严重缺乏,预计100万-150万亩水稻被迫改种旱地作物。由于广大灾民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积极开展自救、恢复生产,90%以上的农作物收割完毕,使损失限制在较小限度。根据上述各项损失,我们估计直接损失在50亿元左右。 5.工业。地震造成许多工厂厂房被毁、生产中断。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生产恢复组5月29日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5月28日14时,四川省受灾工业企业20376家,死亡2189人,受伤6814人,经济损失达2040.1亿元。 6.商业机构和个人的商业设施。据商务部初步了解,商务系统大概有51429个网点、服务点受损,直接损失超过200亿元。 7.旅游业的损失。根据四川省旅游局披露的资料,地震使四川省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初步统计损失已超过600亿。 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不变 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严重,地震对当地居民消费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全国消费品市场走势影响不大。根据以往年份的数据,2007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的比例为4.48%;2006年遭受重灾的13个县区占四川省的6.39%,重灾的13个县区仅占全国的不足0.3%。因此,重灾13个县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即使下降到零,对全国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受灾地区多数地处偏远山区,商品经济不发达,商品消费所占的比重较低;地震发生后,当地居民消费中原来的非商品消费部分也几乎全部依靠救济,而救济物资有相当部分是当地政府配给、其它地区政府、企业和居民购物捐赠的,因此,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其它地区的消费品零售额,抵消了灾区消费品零售额下降的影响。受重灾的13个县区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18.7亿元,2007年应当不超过250亿元。截至5月28日,四川各地下拨帐篷50.97万顶(其中民政部门43.97万顶),方便食品41195吨,饮用水30259吨,粮油4.87万吨,肉类2609吨,成品油10.45万吨,棉被(絮)222.97万床,彩条布569.22万平方米,帆布104.12万平方米,油毡5.6万平方米,发电机3701台。累计收到捐赠救灾物资2675宗。这些物资应该已经超过正常情况下当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同时,目前全国各地捐赠款项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例很小,捐赠对灾区以外居民的消费不会产生影响。 初步估计,地震对全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影响很小,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基本保持原来趋势。进出口没受影响 从出口方面来看,遭受重灾的13个县区2006年出口额为2.93亿美元,占四川省的4.42%,2007年四川省出口额占全国的比例为0.68%;重灾的13个县区仅占全国的0.03%。按照当地出口年增长20%的速度来估计,2008年灾区出口增长对全国的影响非常小,不足0.1个百分点。 根据商务部提供的资料,四川受灾基本没有影响出口、没有影响交货,只有个别例外,主要是当前灾区人民特别需要的帐篷等物资,因为很多灾区的群众还没有住的地方,急需用帐篷搭建临时住所,所以就缓交了一部分,跟国外订货企业商量,先安置了灾民以后再完成出口。但这种影响预计非常有限。 2007年四川省进口额占全国的比例为0.56%,但无法查阅到重灾的13个县区占四川的比例,我们无法估计重灾的13个县区占全国的比例。根据四川省进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低于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这种情况,估计重灾的13个县区进口占全国的比重应该不高于出口占全国的比重,因此,此比重应该低于0.03%。由此来看,地震对全国进口的影响会非常小。 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进行估计,汶川大地震短期内将给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大,总需求的增长可能因为灾后重建的大量投资而有所加快。估计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可能加快0.5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总投资与资本形成额之间的差异,社会总需求加速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为0.4个百分点左右。从社会总需求的结构来看,由于投资需求增长加快,净出口因外部环境恶化等原因而减速,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内需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