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转基因食品使用指南2007》“红绿名单”,知名品牌雀巢、和路雪名列其中;英国《每日电讯》报道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发布消息说,24人在2004年到2007年间服用益生菌酸奶饮料后死亡。随后,荷兰患者和消费者同盟就死亡事件要求调查多种益生菌奶制品,日本养乐多集团的养乐多活性乳酸菌乳饮品赫然在列;经过与娃哈哈和争斗,又与光明分手,近日传出达能与妙士乳业接触洽谈收购事宜,扑朔迷离重,我们不难看出达能转变了自己的新战略,即由原来的资本操作,如控股国内龙头食品企业,转向做实业投资,即投资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国际品牌,遭受信任危机?从以上列举几个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信息流通的畅通性。种种对国际品牌的负面信息也能够迅速在国内得到传播,而在此前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消费心里不成熟,对国际品牌出现一种盲目性消费心理,即国际品牌就是最好的,由此,产生了一种“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普通大众的消费知识结构变化较大,消费日益理性,开始从对国际品牌的盲从转为理性对待。这种情况下,国际品牌是否应该重树形象?目前,一些国际品牌利用中国相关法律与制度的漏洞,实行双重标准,比如,嘉士伯啤酒因为在甘肃污染水质而被媒体曝光。此次,雀巢与和路雪被绿色和平组织曝光就是在对待转基因原料上的“双重标准”,虽然被这些公司以各种理由把事情一推了之,但消费者真的会完全不在意吗?

在对待荷兰医学研究机构的不利研究成果的问题上,养乐多也是躲躲闪闪,甚至撇清与之关系,养乐多集团日前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近来在互联网及报纸上对荷兰患者疑因喝酸奶导致死亡事件的报道,根据来自荷兰当地的准确消息,该项医疗研究中所使用的菌体与养乐多以及养乐多产品中使用的菌株无任何关系。请广大消费者放心饮用养乐多产品。”这些好像都并不能完全打消消费者心中一些疑惑。民族品牌,你准备好了吗?2007年初,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曝出与达能的矛盾,并与之开展了一场诉讼战。至于其中的谁是谁非,我们无从考究,但至少说明了民族品牌的一种苏醒。但民族品牌真的准备好了吗?这不,乳业巨头三鹿被某媒体曝光其加工厂流出黑水,生产车间杂乱不卫生。这至少说明了三鹿在生产监管上的缺失或无效。如果连最基本质量都难以让消费者放心,何来发展与品牌建设呢?由于媒体监督的加强,国际品牌形象不再那么光鲜,这恰恰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有利因素。可见,国际品牌与民族品牌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博弈。民族品牌,该醒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