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影响力盛典 从“时空膨胀观与传播相对论”看新媒体——“媒体影响力”喧嚣后



新媒体崛起影响到了传媒产业和媒体市场的格局,人们在关注新媒体的同时也将话题起步延伸到了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变革、品牌与营销与生活形态变迁等话题方面,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话题,例如所谓的“超广告品牌传播”、“生活接触点媒体”、“分众化、个性化和碎片化趋势”命题等,传媒业者、广告公司、营销组织和专家都力图用各式各样的理论和手法来破解传媒新竞争时代的传播难题。

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经济学观念中,破解产业困局的手法不同,经常是因为理论提出者代表了产业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并非是其对于产业困境解答的真正理性逻辑差异。从此出发,现阶段的产业内任何市场博弈和理论对抗都是产业形成新的市场与利益均衡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而非是解答产业本身的发展逻辑。正如“超女”仅仅是商业逻辑,而不是中国女人的生存逻辑一样,热点名词未必代表传媒发展方向。

n         人类时空的膨胀观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人的外围世界和自身世界就一直处于无法遏制、永不停顿的扩展中,无论是西方的中世纪黑暗、工业革命,还是中国的近现代进程都是这一扩展中的一部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单一生存维度向着全面发展维度演进。不用太复杂的回顾,只要简单看看过往30年中国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一个缩影。

三十年前的中国人,基本上过着一种目前的年轻人无法理解的简单线性的生活方式,从家庭生活、经济收入到职业发展基本都是单向的,没有可选择的,它的特点是简单,所以我们称这个阶段中国人过的是一种“简单的无选择生活”。

二十年前的中国人,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后视野初开的情况,人们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下海还是铁饭碗,离婚还是继续,出国还是留下,发财致富还是安于现状,有选择就有变化,因此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变化的可选择生活”。

近十年前的中国人,受到了来自于全球的影响,各种价值观层出不穷,丁克与独身、环保与科技、奢侈与简约、时尚与传统的对比和并存;各种生活方式也同时展现,特别是几乎所有当前对我们心理、行为、意识产生重要影响的消费和市场也开始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视野中,人身运动的载体:家庭汽车;个人的私密空间:自有住房;任何时间连接人际沟通的工具:手机和互联网等等一系列新消费纷纷出现,与此伴随媒体、信息的极大丰富更加剧了生活复杂性,这个阶段人们苦闷的不是是否有选择的自由,而是缺乏不选择的自由,我们称之为“复杂的难以选择的生活”。

中国人的时空膨胀当然不仅仅表现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从人们的心理意识、行为态度、价值取向等多个维度上。从更高角度来看,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即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金字塔型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接纳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以往三十年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到了十年前,马斯洛理论才在中国具备相对较真实意义上的体现。中国人的时空膨胀与此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n         粒子化生活与测不准原理

中国人时空膨胀的结果,是人的行为、事件数量急剧增加,一项研究表明,在以往的20年间,中国每日的事件数量增长了大约3-5倍(与此对应,中国人面临的资讯数量大约增长了100倍)。这一趋势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细,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生活如同一颗颗掉在地下的麦粒需要我们去拾撷,也好像是很小的粒子,事件本身是完整的,所采取的行为也是完整的,我将这种现象定义为“粒子化生活”——很小,但彼此之间却有完整的因果链条和实现目标——这是我们运用媒体对人施加影响的基本前提。上帝给予我们每个昼夜24个小时,永恒不变,当我们将其用在更多的时间上的时候,时间被薄薄地切成一片一片,我把叫做“时间切片”,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小颗粒,它占用一点时间,尽管时间切片理论上可以无限制地薄下去,但时间切片越薄,我们可以施加影响的机会越小。

在此种中国人的时空膨胀、粒子化生活和时间切片化的景况下,你要想理解中国人,并去单纯地预测他的位置、心理、行为、意识和空间,就如同确定这个粒子一样,其结果就是测不准。我们根本无法准确地测定一个人、一群人和一类人在某个情景和时间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就象物理学中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一样:我们在某种状态下,根本不可能精确测定那个越来越小的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而我们就是媒体希望捕捉和确定的那个粒子,我们称之为“媒体研究的测不准原理”。

从简单线性生活,到可选择生活,到复杂的难以选择生活,再到无法测量的生活,中国人呈现出一种球面方式,而不再是以前的直线和平面。中国人现在的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存在于难以观察预知的变化当中。就观察具体体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由线性运动走向曲面运动,从连续接触到离散接触,时间切片使生活以离散为主调,于是我们会发现很多户外媒体,新媒体试图用大量的资讯来填满这些离散的时间切片,实际上也就是想填满我们的生活;

二是,行为过程缩短,决策经济性上升,同时对环境的纯净度要求增加,这也是中国人的主动性和集中性的资讯收集趋势表现的越发明显的背景。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上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消费者一定要把他的决策成本大幅度降低,因为他所用于这些事情的时间其实是越来越短,越来越少的;类似地媒体也面临这样一种选择,今天我们传播效果好的媒体,如果不能够成为消费者未来自主选择的有效媒体,也可能被淘汰的,同时一个品牌、一个媒体的对一个或一群消费者发生影响因素中短暂时间的集中暴露强度(时间切片的效率)将更为重要。

如果大家认同我前面的观察,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人的生活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人们循着截然不同轨迹在发展,我们大概可以想象一种场景:在这个生活时空球体上出现一些红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细分市场。

n         媒体传播的相对论

过去的2005年传媒界流行的新概念新词语有不少,其中之一是随便一个人都挂在口头的“媒体影响力”,另一个是刚刚流行不久的“生活圈”。从赞赏的意义上讲,媒体影响力使得我们对媒体的评估有了相对一个比较独立和明确的概念;但从可探讨的角度讲,媒体影响力概念到底包含了什么?指规模?实力?发行数量?受众价值?或者广告到达?传播环境?还是上述全部?

这里面有一个陷阱,就是把媒体营销价值与媒体影响力等同传达给广告主、广告公司和消费者。我们其实都知道,媒体的营销价值取决于媒体影响力和媒体传播有效性的共同作用,影响力只是一个是直观的,也是相对单纯的概念,更多刻画媒体规模、受众质量和产业中的地位,但是如果媒体传播达不到相当高度的有效传播,媒体的营销价值恐怕就大打折扣。现阶段在谈及媒体营销价值时,对媒体有效性的问题或出于市场利益避而不谈、或由于没有统一的跨媒体评价标准、或因为评测成本过高难以担负,总之媒体有效性研究在传媒与营销实践中占据应有地位。[i]

实际上,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时空从线性到曲面,传播也从线性和静态的方式,向动态和球性传播方式在演变,如果把生活时空比作球体,那么最朴素想法概念就是媒体力图把受众生活时空覆盖起来,使得受众时空球面与媒体传播球面两者完全匹配,实现传播效率最高。人们受媒体的影响,类似于一束光线在宇宙中穿行受到天体的影响一样,影响发生于人们穿越某个媒体空间的一刹那,媒体的质量大小(影响力)和人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效果(有效性)决定了这个媒体对人的作用大小(营销价值)。当然,与此相伴,人的时空也因此发生新的一论的变化,两者相伴相生。

在此,我们借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著名公式“E=MC2”比照,在评价媒体营销价值时,是不是能够除了考虑媒体规模、覆盖群体价值等影响力因素外,也把传播效果考虑进来加以研究,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谈论一个媒体能量。这里的E是营销价值,M是媒体影响力,C则是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如果更贴切一些的话,可以将公式改造成:V=FE2 (V=Value, F=Force E=Efficiency)。

从以上思路出发,我们说的强势媒体就是与自己目标群体产生强作用的媒体,不仅仅绝决于媒体影响力,也取决于媒体传播有效性。媒体影响力在一定时期内往往是稳定不变的,而有效性却是由媒体与受众互动做成的,因此传播有效性的变动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媒体营销价值的大小。同时,强势媒体与大多数目标消费者产生作用会将其牢牢吸住并“消化掉”,然后持续不断地吸引一个又一个其它群体,最后形成传媒黑洞,这些黑洞不但会吞噬大多数消费者的媒体消费力,还会使得周围的其它媒体依附于这个强势媒体,甚至被强势媒体所吞噬。

 新媒体影响力盛典 从“时空膨胀观与传播相对论”看新媒体——“媒体影响力”喧嚣后

n         “营销圈”狂想与新媒体能力

从媒体的V=FE2出发,我们经常性地格外关注媒体覆盖,但前文论述的人类当代时空中的行为与意识的不可预测性和测不准现象告诉我们:最高的覆盖率和到达率绝对不等于有效性。比如,早晨刚刚和老婆就离婚问题进行PK,在上班迈进电梯时,绝对不想看到一幅一家人其乐融融喝“高乐高”广告场景,看得越多心里越烦。信息虽然传达到人,但如果不是在合适的时间空间、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下,那么几乎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反作用的和破坏性的。另一个刻意营造的概念就是“精准营销”,真正的精准营销有一个很强的特征,那就是强大的技术背景支持,是一种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价值、以效果即时评测为实质的传播营销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有一个某类人群数据库,然后把DM或广告发给他们就可以了。我们能把一个非洲土著猎人手执弓箭瞄准一只狮子蓄势待发的狩猎模式作为精确营销吗?换言之,精确营销是一种基于有效作用的传播模式,而不是一种以覆盖和到达为基本逻辑的传播模式。

在所有的场景当中,最令人怀疑的就是“试图建立一串足够大的营销圈子,把目标群体的时空包含与容纳其中,以便形成全程媒体覆盖”的构想。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中国人生活时空急速膨胀,每年至少有上千“消费物种”出现,时空中的信息数量每3-5年增长一番,那么我个人认为建立营销圈的构想更多是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和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它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无与伦比,所需要建立和创新的商务模式、服务模式和赢利模式无以繁杂,最根本的是,在现今生活时空膨胀和变换速率下,除去上帝之外,没有人有本事创造一个足够大到可以稳定覆盖生活时空的圈子,更不用说借助这个圈子可以实现有效传播了,因此我们可以把任何企图通过原始手段建立实现覆盖营销、精准营销的营销媒体圈归结为一种崇拜和狂想。

同样,从媒体的V=FE2出发,我们将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技术推动为核心增长力的创新媒体形式,而不是简单地把广告贴到天花板上就叫新媒体——内容或许相同或相似,到达或许相近或相仿,但致命的差别恰恰在于效果评估能力。新媒体核心在于能力塑造,这个能力就是媒体本身对于消费者无所不在的感知,以及消费者与媒体之间无所不在的互动。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很简单,就是经济性,对媒体的接触一定要能够即时的一种高度互动和反馈保证,新媒体兴起就是因为上述能力的蓬勃和增长,所以,以互联网业为代表的新媒体真正的竞争优势是传播效果而不是规模。

n         结语

人类生活中的所有预测都是建立在对以往事件观察与认知基础上,但实际上,我们都存在有一个观察极限,我们对媒体发展的预测也都有可能出现偏差,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从思辩与实践的角度能够合理地展开观察。这里需要着重叙述的几点是:

第一个,生活时空急速膨胀的现实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媒体,线性与静态传播肯定是不行的了,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加,导致传播效果的重要性高于影响力,这就是现在生活与传播空间的变化现状;第二个,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评估需要谨慎,要考虑评估是否是基于传播的互动和反馈而进行的;第三个,强势媒体的价值取决于什么?当然包括媒体影响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媒体传播有效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用媒体影响力等同媒体营销价值是危险的。

另外,我们探讨了建立覆盖生活时空的营销媒体圈的问题,这种可行性到底存在不存在,它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媒体能力建设模式?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营销方式,但并非是可能的成果的模式,试图填满消费者的任何资讯接触点,这可能吗?我的意见还是否定的,近十年来,消费者自主选择媒体和内容的权力越来越大,冲动越来越强,任何试图用强制模式去作用消费者肯定不是一种明智的举措。

我们特别推崇无论新旧媒体都理智地放弃实现生活时空中无所不在的幻想,要理解媒体E能(营销价值)的提升是影响力与效果的均衡产物。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伟大的“E=MC2”和我们的探寻“V=FE2 (V=Value, F=Force E=Efficiency)”。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444.html

更多阅读

郑大新传院来了新院长 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

——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出任郑大新传院院长南振中出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传院的一名大四毕业生说,“大学四年,总算有院长了。”南振中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他的老伴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南振中曾任新华社总编辑,一

从《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 余秀华的诗歌在线阅读

   这篇“诗评”不是诗评,因为原作不是诗,也不存在诗评。本文釆用反讽和幽默手法写成,正话反说,请反其意去读,勿正读。从《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文/ 郑正西余秀华这首《狗日的王法》,写作缘由和背景很简单,流派网2013年的

从男人的十大典型表现看他是否出轨 男人出轨的表现

面对自己的男人出轨,有多少女人是在短时间发觉得呢?往往有很多女人知道自己丈夫出轨了那已经是很长时间了。沙丽·格莱斯博士最近在美国某著名女性媒体上撰文指出,好丈夫的表现都差不多,但背叛却各有千秋。当一个男人开始背叛的时候,为了

声明:《新媒体影响力盛典 从“时空膨胀观与传播相对论”看新媒体——“媒体影响力”喧嚣后》为网友一曲女人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