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下一句 以人为本与以事实为本

 以人为本下一句 以人为本与以事实为本


以人为本与以事实为本

人类理性有个习惯,即喜欢追根溯源,越是迷乱便越想知道本原所在,以免手足无措,但理性越是往深处探究越是发觉自身的有限性(这一点恰恰是理性迄今为止的最明智之处)。既然所谓“万物本原”是理性所不及的,连大部分哲学家都放弃了这一追问,而人又终究需要一个“本”,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以人自身为本吧,这样还可避免人被自身理性工具化。

看来在人类社会里,“以人为本”是永不过时的,从“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到“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康德)再到“上帝死了”(尼采),便是明证,当然,再后来的后现代主义相对于一般人的思维还是超前了些,此处可不计较。本国的孔夫子不也说“仁者爱人”嘛,颠扑这么多年,此说迄今不破。

以人为本的必要性论证完毕,新闻传播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论证就更简单了:新闻都与人有关——与人无关就没有必要传播给人看或听,既然与人有关,就得以人为本。

除了以人为本,还能以什么为本?嗯,好像还有“以事实为本”一说。大凡言及“本”,只能有一个,那么“人”与“事实”似乎就得为新闻之本这个名份争个不休了。以前也确实有人为此争过,但只要不同时提及,也就相安无事。虽然相安无事,但却不明其里。其实,只要知道此“本”非彼“本”,也就可真正“息事宁人”了:“以人为本”之“本”是指新闻传播的目的与归宿,“以事实为本”之“本”是指作为本体的新闻本身。新闻本身以事实为本,才能真正做到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上的以人为本。要是事都是假的,那还能叫以人为本吗?

《理性的复归与人文关怀的高扬》一文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中的交融”,则不妨称新闻传播中的科学精神即以事实为本,其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本。着眼点不同,且缺一不可。

至于新闻是“人学”还是“事学”,即写人还是写事之争,则更没有必要,因为写人时必得写其事,而事,要么是人为的,要么是能影响人的,如此一来,还不如戏称为“人事学”。

2004.10.1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476.html

更多阅读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句成语。“曹营”指的是曹操的军营。“汉”是指刘备。因为刘备与东汉皇帝有“八杆子打不着”的亲属关系,号称“刘皇叔”,常以汉朝正统传人自居。刘备、关羽、张飞是“桃园三结义”的生死弟兄,关羽只承认刘备这个

声明:《以人为本下一句 以人为本与以事实为本》为网友我们爱过就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