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全不如看得巧
单个记者看单个事件,虽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总得选准一个视角;虽说“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总得立定一个视基。怎么看是一个问题,告诉读者你看到了什么更是一个问题。——不可能把看到的所有东西告诉读者,因为有些话他们不需要听,有些话他们不爱听,且不论有些话你自己不敢讲。
客观是必须的,立场也是必要的,而巧妙与独到,更是难得的。担心看得偏,可以理解,但力求面面俱到,不如以巧取胜。须知记者不止一个,报社不止一家,一般人自会把一般的角度看遍,左看右看,正看斜看,前看后看,上看下看……此时,有人若能挖开一条新道,譬如从地下钻进去看,或许会有独到发现。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看得全不如看得巧,另辟一个视角的价值远远大于面面俱到的收获,而且,只有自己先面面俱到了,才有可能启人以新视角。相较于“确实如此”的反应,人们更需要“还能如此?!”的启发。相较于集“旧”于一体的“全”,人们更需要“新”,在“新”的不断开创过程中,“全”也不断地丰富自身。
不必担心剑走偏锋以致“以偏概全”,“全”是全体的责任,个人做到“新”,便善莫大焉。不必担心标新立异以致“哗众取宠”,别管那么多诛心之论,只看客观效果。
即使对整个新闻界来说,也不必完全按比例地描摩现实,报道一件“坏”事,就非得按现实比例配以若干件“好”事?对于医生,总不能要求他给人看胃病时夸人肾好吧?不管“坏”事“好”事,只看它报出来的影响是好是坏,但这也只能是社会的评价标准,不必要求新闻媒体自身事先有一番精确的道德计算,在长期的新闻操作中,通过与受众、社会的互动,自然会产生一套比较客观的制衡机制。
那么,到底怎识“庐山真面目”?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的探索过程。即使进去看遍了一切角度,再跳出来“冷眼旁观”,也未必能做到全真,因为里面可能又有了新视角,又有了新发现,外面的人却不知道。
200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