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传媒”还是“干新闻”?
——过泛的“复合人才观”可能排挤专业精神 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当问及职业时,则答“搞传媒的”,使得人不得不再问一句:“是不是干新闻?”往往大都点头而已。 为什么不直接称“干新闻”而代之以“搞传媒”?我想可能是与“传媒”一词的日渐走俏有关。当新闻仍是一项有待追求的事业时,传媒已迅速成为人们一个心目中的白领职业,这一职业名称因其宽泛性而缺少了新闻的独特性。“搞传媒”在外延上可以包含“干新闻”,但其内涵却大有不同。传媒,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一种市场理性主导下的趋利行业,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良性现实,也理应如此,不过,就个人言之,它总缺少新闻的某些理想情结,主要是说事实、讲真话的公共服务情结。那么,前面的事实就很可能意味着市场理性的逐渐增长与理想情结的逐渐缺失。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二者俱进步,但何其难矣。 难就难在:人们很难同时接受两种并不融合、甚至有些对立的观念,对市场理性的过多强调,难免会让非市场的理想情结少有立身之处。强调市场理性并非坏事,但近年来有一种接近于此的人才观盛行于新闻界或曰传媒界,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被歪曲。此种人才观便是“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传媒复合人才观”,我认为它的可取之处主要在于教会传媒的经营者要懂新闻,但若反过来,教真正“干新闻”的记者编辑“懂经营”,很可能会导致过多的经营考虑牵制新闻追求,乃至演变成利用新闻去“经营”,即有偿新闻之类。作为一名员工,自然应关心其所属团队的经营状况,但作为一名新闻人(类似此处,则不宜称“搞传媒的”),过多地关心经营还不如不关心经营。新闻媒体的采编部门与经营部门应分开,这一点至少在台面上是成为共识了,但实际操作领域还有待贯彻。 “复合人才观”的提出与流行反映出当下中国新闻界对经营前所未有的重视,“传媒”一词的流行也可作佐证。我所担心的是,“复合人才观”的过泛可能会排挤新闻人的专业精神。新闻专业主义的精髓在于将新闻人界定为中立的把关人与客观的反映者,若不谈可成为学理争论的“主义”,只言常义上的“精神”,新闻人的专业精神可表述为:1、报道事实与表达真实声音;2、现实中的事实与声音远远不是新闻媒体所能包含的,这就得有选择的标准,我认为光是“中立”仍是不够对付选择的,以公共价值的大小为第一标准、兼及媒体定位才是正道。 言及公共价值,还有必要申明:公共价值自然是包含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内,但必须同时包含对少数人的尊重,因为只要容许某时某地的对少数人的不尊重,就有可能纵容为多次的对少数人的不尊重,加起来往往就成为对大多数人的不尊重,如此一来,“大多数人的利益”便成为一面幌子了。 扯得远了,做个结尾:往大处讲,“搞传媒”要求多,往深处讲,“干新闻”其实更不容易。
200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