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份工作的期待 对两份经济类日报的期待



按:一如该系列其他,该文写如两年前.

对两份经济类日报的期待

近来,两份新型经济类日报已扯起大旗,全国范围内大肆招兵买兵,南北各路人杰俱闻风而动。第一财经日报先行一步,据云阵营已基本齐整,十月便将正式亮相报业市场。每日经济新闻紧跟而上,短期内的蓄力发动也令人为之瞩目。

    这两份新报纸不得不让人关注的理由太多了。一,它们都属新型(简言之,即市场化)经济类日报;二,它们都出自上海;三,它们紧连推出。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乃至全球经济重心之一,上海本应拥有比现在更多更强的经济类报纸。比照三年多前同样紧连推出的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后两者的运作重心一在广州,一在北京,且只是周报。当然,21世纪经济报道已迈开了走向日报的第二步,2003年成为周二刊,经济观察报也曾传出过变日报的风声,但迄今未见实际动作。这一次,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一蹴而就,来势凶猛,应更精彩纷呈,值得期待。

    或许有人担心目前的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类日报市场容量有多大,两份势必直接竞争的同类报纸(当然,可以料想它们自己也会找出一些差异化定位来)会不会拼个你死我活?我个人的估计是,即便是不够成功,也肯定不会是因为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中竞争的结果。如果说这个市场目前还不够大,但它肯定是在扩大的,两份报纸几乎同时进入,应该是抱着先占据有利位置、再做大总量的想法。——尤其是稍后一步的每日经济新闻,主观上不会让第一财经日报日后独大,客观上将通过竞争一起推动这个市场的增长与成熟。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三年多来竞争的结果有目共睹,不是互伤元气,而是共同发展,并开启了人称“财经类报纸是下一轮报业竞争焦点”的大门。从某种程度上讲,两份日报的推出,也有这两份周报先行探索的功劳。

    需要插一句的是,先行探索者远不止这两份仍光彩照人的周报,早有一些新型经济类日报沉浮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世纪90年代前期领一时风气的中华工商时报如今不断被后来者超越,但它的许多开创性贡献仍让少数铭记者景仰。另如两年多前创刊的北京现代商报,虽然一直没有达到其内部预想的高度,但毕竟也做出了一些报纸形态与机制上的突破。

 对这份工作的期待 对两份经济类日报的期待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关注理由是,这两份报纸都由异地传媒集团合办。第一财经日报由上海文广集团(鉴于文广集团以广电为主,它进入报业亦是跨媒体形态经营的一个案例)、北京青年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手打造,每日经济新闻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合力推出。异地联合办报的经典案例有去年的新京报,就目前来看,它是成功的。联合办报有个资源配置的问题,从主办方实力及资源配置来看,第一财经日报无疑更有利一些(尤其是有第一财经电视频道的组合优势),但这只是不充分的优势。更何况,对它们的关注点也不应是孰胜孰负,而是看它们如何推动整个经济类报刊市场的健全发展,因为,在转型期的中国,任何一个媒体的成就都将不完全是它自身的成就,也是对整个传媒业的贡献。两份新型经济类日报的一大步,可视为中国传媒业的一小步。——我们需要许许多多这样的“一小步”。

2004.9.1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8481.html

更多阅读

>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一) 一人一花背后的故事

曾经这样描述自己:一个饱含激情工作的人,一个满怀深情生活的人。没有情感的我无法生活和工作。写作作为抒发情感的方法,它是我的爱好和寄托。但是要写这本书<<别找了,客户藏在名片里>>,我却需要面对两个挑战:第一是整块的时间;另外一个是

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建议 安全生产建议 金点子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和发展的关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各种论述已经是连篇累牍,不必再赘述。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一直是我们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公司上上下下都做出了努力,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但

我对“两个不能否定”的看法 前后30年不能相互否定

我对“两个不能否定”的看法去年某个时候我从媒体上获悉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观点,我当时是大吃一

图书馆类期刊 关于对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思考

      期刊是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来源,它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期刊也是图书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期刊管理工作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图书馆期刊管理方法所呈现的弊端让期刊管理工作秩序混乱,工作效率低,这不仅阻碍

声明:《对这份工作的期待 对两份经济类日报的期待》为网友文科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