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精神贵族一点空间
要是还没到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地步,那么,我们可以希望有些报纸来做一些不计利益的事。
比如文汇报的“笔会”与南方周末的“写作”,我是很佩服的。
“笔会”已成老品牌,虽然据说文汇报近年经济状况不佳,有不少改变,但“笔会”始终如一,还是一副中老年的面孔,没有一点降格以求的迹象。而南方周末是一份畅销的报纸,大多数版面都带了半版广告,但“写作”却一直干干净净,素面朝天,可见也是被供养着的。如果说“笔会”与其主报的风格还比较统一的话,“写作”与其主报却近于两张皮,不知道有没有十分之一的读者看这个版。
《报纸副刊新口味》一文说的是事实,“实效”、“时新”、“奇特”、“轻便”,确实是时下报纸副刊孜孜以求的新口味,虽以晚报与都市报为典型,但许多日报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讲究市场定位的今天,这种做法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的。从市场角度讲,有两种报纸是最赚钱的,一是面向市民的,一是面向富翁的,前者人多,后者钱多,都能把报纸养得很滋润。但还有一类人,精神贵族或近于精神贵族的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取向高洁,活得憋屈,报纸肯给他们提供宝贵的版面与代价低廉的精神粮食吗?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有言:“有什么样的副刊,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副刊有多么成熟深刻,社会就有多么成熟深刻。”如果我们的副刊上没有一点精神贵族的生存空间,那么我们所处的社会将是一个值得悲哀的社会。单就目前的事实而言,似乎还有一些希望。
2004.7.21